Go Island ! 向岛屿进发的n种人生 | 10月新刊预告


『本期专题』

去岛上,生活

————


生活在岛上,会打开人生的另一种可能吗?本期我们探访了四位岛居者,他们退居岛上,“像岛民一样生活”,既练习着独处,又与自然和他人建立着新的联系。


 


戴娣· 济州岛


戴娣在上海新天地开了几年设计家居品店,有一天她跟着摄影师Mobe第一次来到济州岛涯月邑海边的村子,就喜欢上了那里。


 

很快她把新天地的铺子纳入上海M50的工作室中,自己则把大部分创作和生活的时间转移到了岛上。


“离开现有生活的包裹,放慢节奏,大多数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吧!”她说。


 

在“有限”的岛上,身兼多职的文艺中青年们个个都是生活的一把好手。从正确地扔垃圾,到无所不能地造房子,有限的岛屿让人们更真实地接触生活。


 

“你就是突然之间,发现人被‘框’在了一座面积有限的岛屿上,可他的能量却无限了”,戴娣说。



Gigi · 花莲

 

家在台北的Gigi,回到了儿时外公在花莲经营的渔场。这里有古老的捕鱼法,有Gigi儿时珍贵的生活体验,还有她对于大海的习惯。


 

海边的生活,有热爱、有信任、有敬畏、有对于未知的期待,以及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而这,就是Gigi对于大海的理解。


 

Gigi创建了“洄游吧”,以此去连接人与海洋的关系,通过各种体验式的教育来分享渔业及海洋文化知识。在她看来了解那些对大海友善的捕鱼方法,能够让大家学习与自然共生。



Aaron · 巴厘岛


七年前,美国人Aaron和妻子因为一场意外而来到巴厘岛。与大部分被旖旎风光所吸引的游人所不同的是,在这座生物样态多元的岛屿上,Aaron却被眼前的贫困震惊。


 

这是一个迫切需要帮助的岛屿,加之在热闹旅游业所带来的“无序垃圾效应”背后,也有着游客与当地居住者的共同思考——究竟我们应该如何在一座环境容量低的岛屿上旅行、生活,甚至工作?

 

Aaron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持续的岛居样本。六年前,他在当地创办了腰果厂,一次来改善当地村庄居民的收入。


 

去年又在岛屿上度假区的另一边,创办了一个需要多人合住、没有wifi、有限供电的营地,所有的营利将继续用以支持当地乡村。


 

在背靠大海,面对岛屿更深处的山林,那里有更为多元的文化和生态。在Aaron看来,在多元文化和生态造就的社群落差之间,有着更值得努力的“永续”价值。



刘丹· 福建平潭岛

 

不继续在城里经营设计公司的刘丹和老范,如今在福建平潭岛陆续建起了石头房子。和大规模改造民宿不同的是,他们更希望用石头房守护海岛记忆


 

两年前,他们在海岛村落北港村中租下了5栋石头房,在他们看来,人们需要一些地方,让回忆能有所着落。


 

而“望乡人”所守护的不仅是古建民居,更多的是一代人的海岛生活记忆。

 

正如主编苏德在编者言中写的那样,岛有它的闲散、漫无目的,也有紧迫与慌张:


拜访过很多生活在岛上的人,无一例外,他们身上有一种勇敢的敏锐,与天地交手,出入山海。因自然资源的有限,“岛民”更懂得珍惜。而一些搬去岛上生活的朋友也常会说起“学习”二字,学的就是与自然相处,回归“初始”。




明星

姚晨:找到自己

______

 

也许每个人的一生本就是一座岛,姚晨也是。


 

她曾在国内社交媒体蒙昧时代占据过绝对流量,最近却在朋友圈里以一则标题为《姚晨为什么不红了》的公开演讲重回视线。


一次身份的转变,五年生俩娃,停滞而困顿的工作,疾速变更的外部环境,挣扎又有点“坚持”的内心,组成了姚晨曾经的“当下”。她说自己“焦虑过,甚至还想过改行”。


 

在人生的这座“岛屿”中,她有时觉得是孤独的,但当船只靠岸、海鸟栖停,哪怕就是一次飓风的来临,才发现自己与他者仍是相连的。所以她仍相信着、坚持着,并热爱着。

 


身心之美

秋日正好眠

______

 

在不凉也不热的秋天,一场全身放松的舒睡,虽不一定能让人“找回自己”,但一定能让人恢复体力。



适度放松、柔软的穿着、香氛护肤、深度清洁……细致的入睡准备,让我们获得更深度的睡眠和松弛的身心。

 


健康

指上瑜伽

______

 

本文编辑ichika说:“虽然很想做个勤劳的人,但不得不承认,对于“动动手指”就能完成的事情,真的很难有抵抗力。”如果你也想更容易地接触瑜伽,不妨也从这套指法开始吧。


 

虽然看起来是动动手指的练习,实际上也是遵循传统医学中“局部即整理”的理论所创立的体系。


 

相比起全身性的瑜伽体式,手部的瑜伽没有时间和场地限制,对身体柔韧度也没有要求,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据创立者龙村修说,这套方法在安定情绪、提高注意力,以及放松全身,提高身体柔韧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




乐活厨房

剩食生机

______


 大概是因为有了食物危机,才开始了“剩食生机”。被剩下的也值得被好好对待,这件事在食物领域似乎也发展成一种具有人道关怀色彩的时髦话题。


 

美食编辑Gin说,其实,哪有什么剩余食材啊!只要你打破原本对食物的偏见,各种丑食、剩食便能玩出更丰富的趣味。


 

“而自然造物的特性即是 ‘没有一样事物是完美的’,那么生为同样不完美的人类,我们又何以对自然生长的食物挑三拣四?”

 



乐活设计

大山里的建造营

______

 

厨师们为了打破食物偏见,而呈现了剩食美味。而在中国的建筑师们,为了打破大山里的留守儿童只能单向接受善意与关怀的模式化公益,发起了孩子们也能参与的建造营。


 

为了给留守儿童们提供社交活动和日常课程之外的思维拓展训练,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空间装置建造营”在内的RAISE ME UP公益课程诞生了。

 

其实,所谓的“建造营地”,只是学校前的大片空地,而“小房子”并没有明确的功能,更无法遮风挡雨,但这些甚至无法被称为“建筑”的装置却最终成为孩子们记忆中的一抹亮色。


 

就像建筑是在建造未来,岛屿也会连接世界,“可持续”话题从不局限。更多乐活内容请翻阅纸刊哦~ 



喜欢就订阅吧,本月订阅

另赠骏茶家好礼

(价值216元)

……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

上一篇
换季衣橱大清理!7个习惯让你的衣橱改变你的生活
下一篇
你真的会洗衣服吗?洗标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