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代际关系、争议,琼英卓玛都经历过


人生的难题这么多,我们替你问了出家人。这次是来自喜马拉雅山下、吟唱如天籁般梵呗的琼英卓玛(阿尼),她的直率与活泼与仿佛天上来的音乐印象形成巨大反差。阿尼笑着回应人们对于她的音乐的好奇,也善解而敏锐地拆解着关于现代人焦虑与创伤的话题。


Profile

琼英·卓玛

生于1971年,尼泊尔人

13岁在兰吉贡巴寺(Nagi Gompa)出家

跟随导师祖古乌金仁波切学习禅修、唱诵

25岁与美国音乐人Steve合作第一张专辑Cho

并由此开始了唱诵弘法之路

如今她从事多项跨越宗教的慈善、公益

在尼泊尔成立福利基金会、创办学校与医院等



阿尼的作品广为人知,很多人在知道琼英卓玛之前,就已经对她的音乐耳熟能详。有人听过后说这是无垢无染的 “醍醐灌顶”,有人感到忘尘脱俗,有人则生起了仿佛怀抱着孩子母亲般的感动。

 

即便已经获得了不少音乐奖项,但在琼英卓玛看来,她并不是在唱歌,而是在唱赞(pray),每每在舞台上演出,她总是闭着眼睛,也从不关心周围有谁。


 

对她而言,吟唱是内在的旅程。而我们的问题,也从这段旅程开始。




关于音乐

梵呗也可以跨界?

______


在不少场合,阿尼都说她 “并不是自己的粉丝”,也坦言她是个有些 “固执” 的吟唱者。

 

一方面,她将音乐视为工具,比起探讨技巧,她更愿意谈论内在的禅修训练。另一方面,她也乐于让今天的佛教梵呗有更多的可能性。


▲阿尼尝试很多跨界,图为2016年她与“优人神鼓”剧团合作的现场


她说,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了佛法。使得真正的智慧只限于在固定的佛教小社群中传播。年轻人总觉得自己还年轻,并不适合去“枯燥”的寺院。而从小受益于佛教的她则认为,这一切其实是可以变得有趣、简单而美好的。而音乐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她由此开始了各种现代音乐的尝试,但这好像也令她忽然成为一个 “流行歌手” 了。随之而来的,是不少保守派的佛教组织对于这名 “唱歌的比丘尼” 的不同看法。她说自己仍坚持着原有的道路,“有技巧” 地通过音乐将佛陀的教诲传递给人们。



Q: 为什么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都喜欢你的音乐?




Q: 还打算和什么音乐类型合作?

▲阿尼回答之后大笑,你猜她说了什么?




关于压力

该如何处理情绪?

______


在阿尼看来,“压力” 本身并不是一件 “坏事”。每个人都会遇到压力,重要的不是逃避它,而是如何对待它。


琼英卓玛在演出中经常会唱一首《花的眼睛》,每唱之前都会细细解释歌词——从花的眼睛看世界,世界就是花;从荆棘的眼睛看世界,世界就是荆棘。


▲这首《花的眼睛》让阿尼几乎成为尼泊尔的流行歌星,但在她看来这首歌并不离佛法


她说,人们总是免不了根据他人对自己的反馈对事物作判断。有时候我们总是透过一个特定的“取景框”去看世界,看到与这个框架契合的人,就被定义为 “好人”,不契合的,就避之不及。


▲阿尼说有些人的 “取景框” 很小,如果佛陀看世界也有 “框”,那一定是无边界、无止境的

 

在她看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胸前挂一面镜子,这样在看别人时能反照自己,如此 “不作判断” 才会快乐。



Q: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压力”?


Q: 阿尼也会遇到压力与情绪吗?




关于觉知力

为什么感恩是一种能力?

______


在琼英卓玛的成长过程中,有一段被家庭暴力对待的童年。而眼前的阿尼慈悲包容、歌声又足以抚慰人心,这让我们了解——原来在爱的力量下,那些来自原生家庭的创伤,并非不可逆转。


▲琼英卓玛与她的导师祖古乌金仁波切。在他的帮助下,琼英卓玛逐渐改变了对父亲的看法

 

阿尼说,即便在今天,看起来是她在照顾着父亲,其实却是她自己在此过程中得到了疗愈。

 

在谈论父母时,阿尼将感恩心与觉知力联系起来。今天的人们更愿意照顾宠物,为小动物们清理厕所,也不愿意去照看父母;在所谓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没有时间,父母和孩子见面也需要预约了。


 

而这一切正是因为,人们缺乏培养单纯、正面的感知力。只有在学会感恩时,才会对其他事情慈悲。



Q: 现在如何看待您的父亲

 

Q: 为什么我们无法像曾经父母

照顾我们那样去照顾他们?

 

众所周知,在很多年前,阿尼就用她全部的唱片版税开办女子学校。如今她创办基金会,致力于让尼泊尔的女性能够得到同等教育和医疗的机会。


 

现在的学校里,有近两百个孩子。只要说起她们,阿尼就笑得很开心。如今,一些曾经被照顾的孩子们长大了,也加入到照顾尼泊尔弱势群体的阵营中。


▲Arya Tara School是由琼英卓玛所创办的女尼福利基金会下属的公益学校

 

就像阿尼总是将她所付出的善意,都归因于她的导师那样——那些被开启的灵性和远离痛苦的方法,也在孩子们所传承的善意中绵绵相续。


采访:徐莹、现场摄影:陈颖

字幕翻译小助手:何静芝

视频剪辑:张友家



编后记

/

感知力的培养并不容易

那就从感谢开始吧

感恩这次采访的因缘

也深深感谢

帮助完成此文的各位





环保|自然|简单|健康

更多我佛话题,点击下方图片阅读


人生中无解的烦恼那么多,我们都替你问了济群法师


这位当代艺术家,出家为僧后悟道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

上一篇
早餐吃什么?一周七天的 “养生粥记”
下一篇
这一道来自外太空的 “紫外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