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进度条已经拉到了最末。
年底是适合收纳的时候,去芜存菁,梳理心情。
这周,我们将每天回顾一个年度“流行”词,
从轻浅的词义出发,整理它背后的叹息。
周一,先说说“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没什么嬉笑怒骂,也不贩卖焦虑,只希望你在职场永远不要遇见类似的“霸气”。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这是黄晓明在今年的真人秀《中餐厅》里做“店长”时,说过的一句话。
“店长”在节目中表现出很强的掌控欲,诸事决断,很是自信。
配合“听我的”“这事不需要讨论”等近似的只言片语,“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就成了明学语录的点睛一笔。
网友戏谑之余,也对号入座着职场上似曾相识的言论或一言难尽的人际交往。
一句话能上热搜,说明它戳到许多人的痛处。
剪不断理还乱的职场,充斥着更加弯弯绕的沟通、人际、压力、迷茫,今天我们不说职场生存法则,只试着心平气和地整理现状,看看如何尝试拓宽自我的限度以获得更舒适的工作体验,再归拢几点与此相关的职场趋势。
招式要练,内功也要修
______
今年,LinkedIn领英发布的《2018职场人转折报告》展露了职场人的大略轨迹。
局内人很难自知,但回头看时会发现,改变人生的不是单一事件,但对职业生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节点就那么一二三处,也许当初选择时懵懂,却未必不是源于内心的坚定:
人生转折点从23岁开始,27—30岁是小高峰,31—35岁是大高峰,35岁后迅速下跌,直至接近于0;
不论何时,人生最显著的三个转折点都是:“知识充电型”转折、工作城市选择、结婚;
经历了转折点以后,正面影响里最显著的是专业技能提升和责任心更强,经历过转折点的人,心态上会更加坚定、勇敢;
想要把握转折点,最该做的是学习和寻求本职工作上的挑战,而不是加班和坚持副业……
而脉脉、CTR、群邑则联合发布了《2019中国职场社交报告》,基于职业需求所进行的社交也能表露人们对自己、对工作的期望,以下同样摘录部分信息:
中国职场人的社交,主要为了收获成长与人脉,乃至于“积累职脉”;
职场人的期待:社交不伤身,有效不费时;
作为职场“中坚力量”的80后,职场压力值最高;
80后、90后压力主要来源于“能力提升”;
高达50%的90后人群希望通过职场社交来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在所有年龄组别中占比最高;
中国自由职业者职业状态满意度自我评分,在所有行业中位列倒数;
整体而言,饭局酒会、休闲运动、在咖啡厅茶馆聊天交流被认为最有效的三种线下社交方式。
如今,最早的一批90后也要步入中年了。
今年年初,猎聘发布《2018年90后职场人洞察报告》,一窥90后的职场选择观与职场交往偏好:
90后思维活跃,被自我认同驱动,兴趣至上;
仅15.2%的受访者表示会裸辞,裸辞后,相较70后、80后生人,90后反而更容易焦虑;
在职业偏好上,注重兴趣,看重自由、隐私,渴望被尊重;
90—94后偏好“师长型”管理风格,而95后则偏好“朋友型”管理方式。
看过三份报告的摘编后,是不是觉得,虽然时常听到职场相关的乌烟瘴气,但借用领英在报告中的一句话——“职场重要的是修内功,而非练招式”。
除了在知识/技能上充电,还能怎样修习内功?
打开自己的关卡
______
回到那句“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如果把这句听了就能当即上头的话拆开来,里面包含着决断、掌控与共识缺席——这是“我”与“你”不甚融洽的沟通。
人与人之间似乎不是必然能够相互理解。甚至有学者在“一席”上说:
“任何话题我们一提出来,对方通常只是把它接过去作为一个触媒,可是接下去他会把话题拉回自己身上……(人性的本质)不是自私,它只是有限……我们事实上从最彻底的本质上,是没有办法跟别人真正交流的。”
而在职场,这种“自我的限度”之上,会叠加沟通双方在认知水平、专业背景、身份立场、目的、表达技巧等方面的差异,及身体应激反应带来的情绪波动与口不择言,这更使得基于沟通的共识极为难得。
譬如,在工作中你一定或多或少地经历过“自我中心偏误”(egocentric bias)——我们都会有此倾向,即高估自己在团队合作中的贡献,无论是工作量,还是自身的重要程度。
▲再直白些,有过合租经历的人一定明白这感觉——相较室友,“我”才是那个经常扔垃圾、清理下水道的人
根据Fast Company所刊载的文章,人们往往会过分强调自己的工作的重要性,但没能意识到他人的艰辛及功劳,即便清楚地知道所有人都兢兢业业地各司其职,但还是对自己的奉献更念念不忘。
因此即便我们面前有一张完整的图表,其上标示着所有团队成员的角色、工作内容及强度,还是得多与他人聊聊,看看对方在做些什么,并时时用理性和专业素养提醒自己珍视他人努力,以及——自己不尽然正确。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利欧就说过:“我不再从‘我是正确的’出发,而是自问‘我怎么知道自己是正确的?’”
2018年,瑞·达利欧曾携自己的书《原则》来到中国,并发表了题为“我的生活和工作原则”的演讲,他说:“在你的头脑中有两个“你”:一个是深思熟虑、有逻辑的你,一个是情绪化的你,两者都在争夺对你的控制权……但通过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你就可以让理性的“你”占上风。”
围绕着职场处事与公司管理,瑞·达利欧及他的同行人已经总结过许多或“残酷”或温情的原则,以下仅从《LOHAS乐活》杂志的往期专栏中撷取部分,分享如何拓宽“自我的限度”以获得更舒适的生活体验。
哪怕职场是丛林,适用于此的法则也是从广义的生活延续而来的吧。
关于工作及安定:
”现在回头看,那是一个漫长的、充满犹豫疑惑的、令人抓狂的、自我怀疑泛滥的征程。我不知道我自己要什么。我是个恰在婚育年龄的女生,我有一份看起来‘相当不错’的工作,你周围的世界都在叫嚷:‘你是女生!’‘你要安定!’‘你不要折腾!’
我不甘心。“
——简里里 《没有寒假也没有暑假》
关于打开心胸,并从道理中提升智慧:
“看这两个貌似矛盾的道理:道理 1 :生命到最后没有谁欠谁。道理 2 :当你浪费别人的感情和时间时,你能如何偿还欠他的债?道理 1 是开启心胸的说法,对象是太执着于计较的人……道理 2 是提点式的说法,从具体的情况敲醒你别再逃避责任……我们现在应看穿一个道理能有多重层面,别笃信非 A 则 B 这种绝对性的信念方向。深层次的道理都不可能只给你一个绝对的诠释。”
——素黑 《走向灵性的混乱》
关于等待及准备:“假如今天失败了,乃属自然,假如持续失败,也是自然。继续尝试,继续历经多次失败,时机终究会成熟,但它需要时间,需要耐心的等待。大自然的基本教导是学习耐心,它让我相信:要发生的总会发生,你只需作好准备,发生就会成为可能。”——项晓亮 《学会等待》
关于清理关系:
”年龄越大,对所拥有的时间越发珍惜,我希望这种时间是在有益的状态下度过,希望我的时间能交给一些让人有所获得的人和事。这种获得包含身体的健康、精神的愉悦、知识的增长、灵性的启迪。活到这样的年纪,对建立关系开始变得挑剔了……
手机里的很多号码是可以删除的,名片盒的大部分名片也是可以扔掉的,在各种关系中,真正有意义的关系,其实是很少的一些人,他们组成一个小小的核,支撑着我们的生命。“
——扫舍 《关系》
关于拥抱真我
”到今天我也经常会和工作室的家人们感叹:真好啊,我们这群老实人只用做老实事就可以了,做老实事是我们最擅长的啊……
某种意义上,成为一个好商人比成为一个好老师好作家更难。在一个好的社会里,所有认真做事的人都应该有回报,所有正当而赚钱的商业都应该得到尊重……我爱这不息的变幻。世界很公平,想要保障,当然就会少些自由,想要自由就需要自己更独立。“
——《你在世界里,世界在你心中》 宁远
关于释放及平衡:
”木材为什么会变形开裂?其实很简单,当它感受到内外的干湿程度不一样时,就通过开裂来保持内外的平衡。这其实跟我们人一样,我们做的很多事情,其实都是为了保持内外的平衡,让自己处于一个最舒适的状态……
无论有多么的忙,每隔几天我都会花个半天一天的时间雕刻一些相对抽象的东西,把雕刻刀磨得锋利,一刀一刀地在木头上雕凿,把我心中的感受统统释放出去,等释放完了,一件心中所想的东西成型了,一段时间心里积累的一些不顺畅的事也都会不见了,释放了内部的不愉快,重新达成了平衡……“
——《断裂的平衡》
有希望的未来
______
尝试打破自我的关卡、冲破自我的限度之外,还是得寻求来自外部的支持,令工作本身与职场沟通更为愉悦、更有保障。来看看Fast Company与领英对全球职场/工作趋势的预测,从中似乎能看见颇具希望的未来。弹性工作模式。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原本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可以变得更有弹性。美国、日本等国家或地区的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试行四天工作制。
领英在报告中写道,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学者表示:缩短工作时间对雇主与雇员来说,可能是双赢——不一定影响产出,甚至还能降低劳动力成本。弹性工作制能鼓舞士气,减少疲劳。况且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工作并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途径。 网络脱退与关注职场心理健康。网络已经使人们养成了一种“随时在线”的状态。但在过去的十年中,人们都知晓了离线休整的重要性。有公司将”下班后不必(不许)回复工作邮件“写入规定,并创造了一系列网络脱退方式。也许个人还无力掌控生活、作的平衡,来自规章的保障才是最大支持。
”斜杠“人生更自由。近十年,我们目睹着“零工经济”(gig economy)的崛起。
所谓零工经济,简单说就是90后、00后等新世代利用网络扩大了自己的工作版图——发展副业。Upwork、Lyft等平台正为部分国家的“零工经济”提供着发展便利。“零工经济”不是什么新事物,但新世代如此拥抱它,也暗合共享经济的盛行。
叩问工作的意义。过去十年,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开始注重工作的意义。BetterUp Labs的调查显示:9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以未来23%的收入为代价,换取一份自认为有意义的工作,而能在工作中找到意义的人也会有更高的满足感。
即便在拼搏气息最浓厚的那些地方,人们也开始反思用睡眠换取生产时间、只重结果、不打磨沟通技巧的职场文化,甚至催生出佛系、社畜等带有自嘲和消极抵抗意味的语汇。
那么明天,我们接着聊聊996。
图片均来自网络
文字编辑于《LOHAS乐活》杂志及网络
FAST COMPANY ‘Most people havean egocentric bias. Here’s how to prevent it from sabotaging your work’FAST COMPANY ‘How hiring haschanged in the past decade’领英:《2020年度畅想:这21个大趋势,将改变你的世界》猎聘:《2018年90后职场人洞察报告》脉脉 & CTR & 群邑:《2019中国职场社交报告》FAST COMPANY ‘These are theworkplace trends that give us hope’麦肯锡 《正念领导力:做最好的自己》
扫码加入乐活官方粉丝群
好礼等你来拿~
环保|自然|简单|健康
更多精彩推荐,点击下方图片阅读
市集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比成人世界更扎心的儿童绘本,却感动了整个世界
直接点击图片订阅吧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