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从何而来?比双黄连更有效的宅家阅读指南


这是武汉封城的第9天。每日引发讨论的新闻、热搜、调侃难计其数。就在昨晚,“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又成绝对热点。如果你觉得即时资讯接受度已过载,我们准备了与当下相关的2部影片+5本书籍供慢慢享用。偶尔在相对冷静的表达与气氛中定定神吧



 2部影片 

《传染病》


《传染病》是近十年来令人记忆比较深刻的灾难片之一,最近似乎被许多人复习着。


这是一部讲述新型病毒如何酝酿、现身、肆虐、被疫苗攻克的电影。



只是在当下看来,其中的各条线索与细节也许颇具意味,或者说,当致命病毒侵袭时,电影对不同力量和不同质地的人性之间的博弈的刻画是如此具有感染力,且拿捏得恰到好处:


病毒刚抬头时,片中机构、立场各异的人们就对如何向公众预警有度量上的分歧;

病毒蔓延,阴谋论者与投机者活跃起来;

公信力受损,舆论沸腾;

当病毒肆虐,棘手的恐慌也一同滋生,城市在囤积、抢购、暴力中失序;

当疫苗仍处于研发阶段时,谁该最先接受注射便敏感起来,外派医生被扣留为交换疫苗的人质;

最后,疫苗以摇号的方式被逐渐发放。



电影的最后,大型机械进入森林而惊动了栖息着的蝙蝠,蝙蝠粪便落在猪圈里,接触过粪便的猪仔又被宰杀而进入厨房,处理食材的厨师没洗手就赶去和贝丝握手。致命病毒自此开始传播,随贝丝的足迹与接触对象到达日本、美国、全世界……


谁知道蝙蝠哪一次的振翅会带来蝴蝶效应呢?




《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


这部由Netflix推出的纪录片刚于2020年1月22日首播,全长6集,还没来得及看片子,却已经吃了些安利。

查过资料,纪录片放眼全球,讨论由动物传播的、引发下一场流行病的流感病毒会是什么、全球疾控及医疗系统如何在压力及重重困难下应对,及科研人员如何分秒必争地研究疫苗以应对当下及未来的困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与乡镇,医生、科学家及政客,不同地域、不同角色都在负重而行,以提防下一场瘟疫的侵袭。


而现实中,达摩克里斯之剑又一次落下。



 

 3本博弈史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这是一本与人类社会发展史有关的书,对像我这样没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读者而言,它也许不容易被看完吃透,却很好进入且浸入。用作者的话来说,这本书“讲述的是在过去13000年,为何在不同的大陆,复杂的人类社会以不同的方式崛起。”


“病菌”既然在标题中占一席之地,那么它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在第十一章《牲畜的致命礼物》中,作者首先陈述了病菌与人类的拉锯战。站在病菌的角度来看,其实疾病的许多“症状”(譬如溃疡、腹泻、咳嗽)都是它用以传播自我的“花招”和“策略”。


作者说:“(疾病症状)实际上不过是某种非常聪明的病菌在改变我们的身体或行为以便使我们帮助传播病菌时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方式而已……‘使我们生病’是符合病菌的利益的,而杀死宿主是‘一个无心的附带结果’。”



再回到人类的角度,人类以“发烧”及调动自身免疫力的方式来对抗病菌。


发烧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因为“有些病菌对热的反应比我们的身体更敏感。提高我们的体温,实际上就是要在烤死我们之前把病菌烤死”;而免疫系统发力,就是白细胞等与病菌的战役。



几千年来,我们和病菌就在花招——反花招——反反花招的演化竞赛中难解难分,“以竞赛一方的死亡为失败的代价,而自然选择就是这场竞赛的裁判”。接下来,作者继续通过解读流行病的特点、哪类疾病是人群病及其退散/卷土重来的机制、人群传染病形成的开端、人群传染病的媒介等来服务于全书主题。


作者作为演化生物学家,在剖析不同大陆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及其原因时,综合不同学科的知识脉络,织成了“真正关于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且事例详尽,娓娓道来。

 

作者: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 

译者:谢延光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可通过Kindle电子书获取内容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几年前,埃博拉引发的热议刚稍稍平息时,看完了这本书。斯蒂芬·金说:“《血疫》的第一章,是我这辈子读过最可怕的。结果,后面还有更可怕的等着呢。”


大概是作者的叙述能力与节奏感都很好,文字也易读,因此常觉得是在看一本彻彻底底的小说,以至于得经常翻回封面,用那行“61周雄踞《纽约时报》非虚构类畅销榜TOP1”来提醒自己,这就是埃博拉。



作者理查德.普雷斯顿是非虚构作家、《纽约客》撰稿人。1989年,科学家发现由菲律宾进口至美国弗吉尼亚州雷斯顿的一群食蟹猴感染了埃博拉病毒(这种雷斯顿型埃博拉病毒没有感染人类)。


作者以此为基础,采访1967—1993年间的大量埃博拉病毒亲历者,完成了《血疫》。如果猴舍病发、科研人员找出病毒、美军出动处死楼内动物是全书的重点与高潮,那么对非洲病例场景的再现、对奇塔姆洞的毒源探寻则显现了埃博拉的难测阴影,以及也许,“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



正如作者在最后所写的那样:“生命又在猴舍里安营扎寨。埃博拉曾在这些房间里兴起,闪现身影,进食,然后回归森林。它还会回来的。”


作者理查德.普雷斯顿因《血疫》获得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发的防疫斗士奖,他是以非医师身分获此奖的首位得主。


作者:理查德·普雷斯顿(Richard Preston)  译者:姚向辉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可通过Kindle电子书获取内容



《病毒星球


“人类在本质上不过是一堆不断混合、闪转腾挪的DNA,8%的片段还是来自病毒。”


还没看过这本《病毒星球》,但2019年底在推文《文化力年度书单:42本打探20年代的书》中看到了对它的介绍,于是记下了。这应当又是一本让人重新理解人与病毒关系的科普书。作者梳理病毒的凶猛与威胁,也展示了它如何作用于环境并塑造环境。


正如序言中所写到的那样:


“它们把DNA从一个物种搬运到另一个物种,为生物演化提供了新的遗传材料。病毒也对大量生命体的生存进行了调节,从微生物到大型哺乳动物,无一不受到它们的影响。病毒的作用不仅限于生物,它们还会影响地球的气候、土壤、海洋和淡水。放眼演化的历程,不管哪一种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它们的演化都离不开这些微小却威力无边的病毒。这些病毒和我们共同拥有这个星球。


正因为我们生活在病毒星球上,才更应时时警惕,“在它们有机会进入我们这个物种之前就采取措施。”


作者:(美)卡尔·齐默

译者:刘旸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可通过Kindle电子书获取内容




 2种忘我人生 

敬畏生命:史怀泽自传焦虑、担忧的时候,大概需要一些崇高且纯粹的东西平衡激越的情绪波动。史怀泽的自传是个不错的选择。


“敬畏生命”在现今也许是见惯的口号,但它却来源于著述广博的史怀泽在非洲大地上对勃发生命力的感念与对一战悲剧的哀悼。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贝特·史怀泽是医生,在神学、哲学、伦理学方面也都有声望。他出生于德、法边界,1913年时前往非洲加蓬建立丛林诊所,后来提出以“敬畏生命”为核心的伦理学思想,并服务非洲直至去世。



自可从书中感受这位学者的一生,先在此摘录一段他在斯特拉斯堡圣尼古拉教堂的布道:


“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等级,都对生命有着可怕的无知。他们只有生命意志,但不能体验发生在其他生命中的一切;它们痛苦,但不能共同痛苦。自然抚育的生命意志陷于难以理解的自我分裂之中。生命以其他生命为代价才得以生存下来……


共同体验发生在你周围的不幸,对你来说是痛苦,你应这样认识:同甘与共苦的能力是同时出现的。随着对其他生命痛苦的麻木不仁,你也失去了同享其他生命幸福的能力。”


作者:阿尔贝特·史怀泽

译者:杨巍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可通过小程序“微信读书”获取内容



《点亮自性之光


第一次看到标题时是皱眉头的,太无知以至于把它和某些鸡汤弄混淆了。后来好奇胡因梦为怎样的书作译者,才知道克里希那穆提是谁,也懵懂感受到这本书的好。但说不出哪里好,也没有看得太懂,只不过每次零碎读一小段,觉得平静且有力量。


克里希那穆提是近代首位用通俗语言向西方系统阐述东方智慧的印度哲人,“被印度佛教徒肯定为‘中观’与‘禅’的导师,而印度佛教徒则承认他是彻悟的觉者。”



这本书与当下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刷微博太久后,会看一点。譬如:


“思想止息了下来,这时头脑开始出现彻底寂静的感觉。现在,所有的思维活动都停止了……空寂之中没有任何活动,所以是无边无界的。但自我的空间一向非常狭小,自我感一不存在,亦即思维活动止息时,头脑里就会出现巨大无边的空寂,因为它已经摆脱了自己的局限……空寂本是统合一致、生机勃勃的能量活动。生死是同等重要的两个方面。其实生就是死。止息所有的烦恼、痛苦和焦虑,便是一种死亡,犹如两条河并成一条浩瀚的大河。”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

译者:胡因梦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可通过小程序“微信读书”获取内容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扫码加入乐活官方粉丝群

好礼等你来拿~





环保|自然|简单|健康

更多乐活人生点击下方图片阅读


愿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守护“暗夜”


直接点击图片订阅吧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

上一篇
愿在黑暗里发一点光——写在武汉封城的第八天
下一篇
没病没灾,就是最大的不动产
cyh6990 2020-02-03 12:26:12
“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等级,都对生命有着可怕的无知。他们只有生命意志,但不能体验发生在其他生命中的一切;它们痛苦,但不能共同痛苦。自然抚育的生命意志陷于难以理解的自我分裂之中。生命以其他生命为代价才得以生存下来……
cyh6990 2020-02-03 12:32:20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贝特·史怀泽是医生,在神学、哲学、伦理学方面也都有声望。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