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情绪还好吗?悲于耳闻目睹的病痛,感于逆行者的利他,忧于起伏的数字,还是试着觉、悟、省?
昨天下午,在LOHAS乐活杂志官方微博上,我们发起了#For Life 生活复元#乐活答疑间#读者问答,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音昱水中天资深生活教练朱卫彬老师解答常见情绪困惑。
朱老师说,问问自己:将来回头看这段时间,我希望看见什么? 我希望我是怎么过的? 我后悔没有做什么?
我们挑选、分类集合了部分问答,希望你在这抽离了忙碌的暂停档能收拾心情,时时补充元气,为自己,为家人,也为了生活本身。
宅且焦虑,宅且空虚
当下被“禁足”于家中的普通人,可能产生焦虑、恐惧、无聊、无意义感、无价值感等负面情绪,甚至消沉、抑郁。在微博问答前的采访中,朱老师便解释了这些负面情绪的生成原因。首先,大脑需要确定性。人们不知道疫情何时过去,不知道危险有多远——这都增加了焦虑与不安感。大脑又需要多样性。日复一日地在封闭空间里吃了睡、睡了吃,当然烦闷。
▲图_高松一夫 情绪的螺旋
原本,任何情绪,无论其积极或负面,都是来促使我们行动的。朱老师说:“现在,情绪没法变成行动,这令人受挫:我们担忧,但只能被各种数据和真假莫辨的消息轰炸;我们无聊,但既不能励志工作,又不能逛街散心。一会儿好感动,一会儿好气愤,可是只能等沸腾的情绪慢慢冷却。”所以,情绪可能产生的好的效应都无法被完成,坏处却被放大。
普通人没有受过相关训练,判断力和执行力难免被情绪左右。因此,普通人不要让情绪太卷入。“不在一线的人,疫情不是你生活的全部。”
▲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你关注什么就放大什么。图片来自behance
▲情绪困扰的程度因人而异,和平日的调节能力和认知水平有关。但生命总有强大的自愈力。图片来自behance
Q1:一直在刷疫情相关的微博,刷到后来,会有意识地不看太让人伤心的问题,心情也就稳定一些,但还是连续失眠。睡一小时醒一小时,刷会疫情再躺一会…失眠和心情有关吗?怎么调节呢?A:睡眠不好可能多种原因,先从规律作息、保证一定运动量开始调整。当然,心理因素也很重要。"有意识地不看让人太伤心的问题"是很好的,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能力在启动。我们感动了、伤心了,但不能出力,只能白白经受搅扰,损己不利人。所以,一要控制情绪的量,不要高强度长时间地去激发自己的情绪;二要控制情绪的方向,疫情不是生活的全部,仅仅少看新闻是不够的,多看看其他的人与事。另外,尝试冥想,听听放松大脑的阿尔法脑波音乐,有助睡眠。
Q2:目前犹如“蹲监狱”,非常焦虑,该怎么缓解?
A:焦虑是一种持续的恐惧状态。在我们拿这个恐惧情绪没办法的时候,既不能打,也不能跑,只能干抗着。
对付焦虑,首先可以去多次打断这种状态,比如有规律地呼吸练习、拉伸等;其次,是改变认知,减少恐惧。何不把这段经历当作“闭关”,给自己订下目标,练习定力也好锻炼体能也好,学习那些真正有力量的人。
▲其实许多人呈现出的只是焦虑情绪,焦虑症又更多身心症状,且需持续一段时间
Q3:每天都很漫长,没有明确目标。和朋友交流吃了什么,或者刷刷微博,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种空虚? A:空虚,是你自己在提醒自己:生命没有被好好利用,在浪费中。建议做些自己觉得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有人觉得看书更充实,有人觉得"断舍离"很有成就感,有人学会一道菜很开心,有人觉得在客厅健身就很好……别人觉得有意义的,很可能你觉得没意思,所以,一定要找到自己觉得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做。建议先从规律作息开始,也可以问问自己:半年后回头看这段时间,我希望我是怎么度过的?尽量让每一天过得放松但并非完全松散,作息比上班时有弹性,但不是完全无序。
▲图片来自behance
那些感同身受
疫情当前,据朱老师介绍,潜在需要接受心理干预的人群可粗略分为三类:
间接受到显著影响的人:生意难以维持、没有收入或收入锐减、滞留家乡从而激发家庭矛盾和人际关系问题;
受到一般影响的广大人群:工作、生活秩序被打乱,几乎禁足在家,而且在封闭空间内接触容易引发各种情绪的资讯;
与疫情直接相关的人群:病人、家属、直接接触者、一线医护人员等
第三类人群直面生死,受到的冲击强度最大,可能引发各种应激反应,甚至创伤反应。目前,他们中的大部分也许还没有时间接受心理疏导,但他们状态怎样,我们试着感同身受。
▲当个体面对危机时会产生一系列身心反应,一般危机反应会维持6—8周
Q1:看到了很多人性的阴暗面,即使也有些好消息,但依旧觉得困难,如何重建与他人的信任? A:是的,我们的情绪像过山车一样,一会儿感动,一会儿气愤。冷静下来,发现这就是人:一个不高尚不纯粹自私自保又有良心良知的生物。当我觉得吃蝙蝠的人过分的时候,我想到我吃猪肉蛮欢的,当我觉得摔死宠物的人没人性时,我想如果饥荒到孩子要饿死的程度,我会不会亲手杀了自己的宠物? 慢慢的,我发现,我们都仅仅是人而已,不是天使或恶魔。一下子,我就有了和所有人合一的感觉。不对人有不切实际的期待,也保持被感动的能力吧。
▲图片来自behance
Q2:我是湖北人,春节没有回家。作为孤悬鄂外的一份子,我觉得能做得太少了,觉得自己有些……没用。A:家乡亲人有难而不在身边,觉得帮不上忙,这种心情是很难受,也很自然。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职责和作用就不同。对于家人来说,你没回去,在外安全无忧,对他们可能是最大的安慰。同时,关爱和支持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去表达对家人的爱,和他们一起畅想疫情结束后的相聚。先相信自己是有用的,然后对身边的朋友或所在的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增添你的参与感。
Q3:我在武汉,每天守好自己,不出门、勤通风、好好吃饭、尽可能锻炼身体。但和在湖北省外的朋友联络时,他们的情绪比我更跌宕,虽然我看到新闻也会有“啊哈!”的感觉,但没有极度的上上下下大起大落,这是为什么?
A:当我们身处其中,其实是比较清楚到底危险多大、如何避免,而外面的人会加上很多想象的危险,而比当事人更焦虑。
你做得相当好,又重视问题,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一切,又不吓唬自己,可见平时比较善于情绪管理。情绪上没有大起大落是好事,不额外消耗心力,这也是我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Q4:我身边有一些学医的朋友也加入了这次的疫情援助中。我感觉他们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但很难有机会、时间去调解这份内心痛苦。是否有一些简单易操作的“个人救助”法,能暂时缓解他们的负面情绪?
A:医生是最辛苦的,劳心劳力,虽然受过专业训练,情绪管理比普通人强,也见惯生死。现在对他们来说,可能更具挑战性的是体力的透支。他们大概率没时间接受心理疏导,家人朋友的精神支持可能更宝贵。
如果有机会,给医生家庭提供些实际的小帮助,比如照看孩子,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送个饭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小空间内的亲缘挑战
朱老师说,并非人人都是心理咨询师,但普通人在家中、在所属的微信群中,也可以起非常大的作用。“情绪是会传染的。你的态度、言行,都会对别人有很大的影响。”
▲图_Nicole Gustafsson
Q1:家里五口人在110平的房子里,13天没出门。最近每天都有争吵,爸爸说心里憋的慌,说话就带着气,家庭矛盾已经很严重了!感觉很燥,静不下来。
A:小空间高密度长时间,肯定会有挑战。首先暴露既有问题的争吵,有时不是坏事。
其次,在家里,最明白的那个人,可以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比如您就看见了问题,那就可以从自己开始改变:1.不和别人的坏情绪共舞。提醒自己,他们不是针对我,只是憋坏了;2. 当自己家庭的心理疏导管道,告诉自己,嗯,老爸发泄出来也挺好,省得憋爆了。给自己点赞。3. 以积极情绪来化解:不管别人怎样,你都乐呵呵,想着怎么把人家也逗乐了。
家里静不下来,但你可以做那个努力保持宁静的人。这几个积极情绪都是大卫·霍金斯意识层级里非常高频的,可以完胜低频的负面情绪,然后你会看到,家人正被你影响。
Q2:我和老婆都比较忙,平时相处都非常开心,也很珍惜。这次疫情后,我们每天面对彼此,从无话不谈到无话可说,慢慢地,自己也有了焦虑感,想缓和但又不能出去散心,老婆也不爱打游戏看电影,看书又太闷,请问怎么解决?A:这样的相处没有问题,是很好的,只是你觉得不该这样,担心它有问题。所以问题仅仅出在你的想法有问题。其实健康的婚姻,有它自然的发展规律,从热恋式的"说不完的话", 到"不需要说话也很安心",到老夫老妻无言相伴,每个阶段都有它的美,也都是必然会经历的。您和太太聚少离多,才会在婚后还保持初恋式的相处。这当然很好,但这是不长久的,一定会进入下一阶段,这次长假就提供了发展机会。从您说的看,这阶段是不错的,大家都各有兴趣,互不干涉。如果有机会出门,还可以玩到一起。很理想的状态。允许每个人成为自己,是婚姻中的很高的境界。唯一需要调整的,就是您对一个理想婚姻该是什么样子的认知。
▲图_MinHsuan Tsai bia behance
Q3:今年在家呆的时间很多,跟爸妈朝夕相处,蛮多矛盾暴露出来,比如我妈日常唠叨说,“你对疫情这么激动是因为单身时间太久导致的轻度变态”,请问我该怎么调节自己的激动,和她和平共处?A:这次长假真的暴露很多原生家庭的问题。中国家庭结构特别紧密,这是好的,但在现代社会也暴露很多问题。主要是界限和自由的问题,怎么让家庭结构更有弹性。从子女来说,努力做到"孝敬" 而不是"孝顺",就是很大的挑战。当然,建立界限是一个相对长期的努力和成长。目前至少可以去努力修到听了不生气。
Q4:现在疫情还是比较严峻,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家里老人不太会过滤,导致他们会很恐慌甚至轻微抑郁,应该如何疏导家中老人在疫情期间的这种情绪?
A:人老了,智力体力财力都下降,胆子多半会小一些,这也是自然规律。
老了就像孩子一样,需要我们多照顾,多宽慰,多让他们安心一点。不需要去期待他们的改变,就像他们最好曾经也接受我们跑不过别人、考不过别人一样。当然,多从他们的角度考虑吧,哪怕觉得没必要,也听他们的多洗几次手,多报喜少报忧……
▲图_Myeong-Minho
Q5:家里小朋友2年级,昨天上海教委发布通告2月底前不开学后,小朋友有些焦虑,很想回到学校和老师同学们在一起。在家给他安排了很多学习和娱乐活动,他还是有些提不起劲。请问如何帮助小学阶段的儿童舒缓情绪?A:特殊时期对大人都很挑战,对孩子就更难一点。孩子平时在学校,不仅学习知识,还享受和同学老师相处的快乐。现在在家,再怎么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或许也不能替代上学的快乐。因此,家长可以做两方面的工作,1.照顾孩子的情绪需要:学习去做孩子的玩伴,同时鼓励孩子在网上和同学互动。2. 学习与孩子的情绪相处:家长经常受不了孩子的情绪,看见孩子焦虑,家长就加倍焦虑。其实现在的情况下,提不起劲是正常的,不是问题。我们看见孩子的情绪就受不了,才是我们自己需要克服的问题。孩子的弹性很强。再者,和孩子一起共度时艰,对TA们的成长会有好处。这也是一个特别好的教育孩子的机会,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在逆境下怎么保持良好心态,好好生活。
喜也复工,忧也复工
练瑜伽、八段锦、太极,听音乐,看脱口秀、电影,读一本书,学做一道菜,招猫逗狗,摆弄花草,陪伴家人……这都是宅家期间转移注意力、疏导情绪的好方法。但许多读者,已然将注意力投向了复工,及与复工相关的一切。
Q1:春节制定的计划全部泡汤,宅着又吃胖了,想早点返工,家人拼命阻拦 ,苦口婆心劝说…… 骑虎难下更焦虑。定了三次机票被逼迫改签,其中还有一班飞机取消航班……… 我就是郁闷抓狂想发泄,怎么办?!
A:哈哈,建议天天写宅家日记,以后给孩子看。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做点有建设性的事情。计划打乱,一般人都会不爽,这就是考验一个人的挫折商的能力的时候了。
知道一扇门关着,非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拿脑袋去撞,是幼稚不成熟的表现。不如把这股狠劲换个方向,做点你回头看觉得有成就感的事,至少可以发狠在家运动减肥,不然开工了又没时间对付新长的肉肉。 Q2:虽然在家办公,但对待工作会有一些懈怠的情绪不如在办公室积极,应该如何调整这种状态呢? A:别对自己太苛刻了,别过于追求完美。在家办公本来就是"在家"加"办公",肯定会有些"在家"的样子,比如一会儿找点吃的,一会儿出来遛遛……在家办公就应该效率低一些嘛,不然所有公司就不用我们去打卡上班了。 Q3:我想复工,从没有如此急切地想工作,在家太无聊了,倒垃圾也成为一种幸福,甚至开始靠网购压抑想出门的心情,我该怎么办? A:人之常情,什么多了都受不了。既来之则安之,大部分人很难做到。但可以去做些现在可能做到的事,比如在家模拟开工,到点打卡,自立KPI;设计年假旅游攻略,从线路到景点,换乘精确到秒;想像参加集中培训,学习专业技能;如果做不到,转移注意力也是个中策的方法,网购、追剧……不是坏的方法。
Q4:马上就要返京复工了,该如何面对人潮大军和不可避免的公共场合?
A:从家中困了这么久,忽然要面对返京潮,心里肯定会有担心的。你担心的同时,大家也都注意躲着别人。这种事情,就得"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上藐视敌人",该做的防护做好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过于害怕只会降低自己的免疫力。毕竟,只有相对的安全,没有绝对的安全。
#For Life 生活复元#乐活答疑间#读者问答将不定期在微博上与你见面,下次,我们来聊聊与野生动物有关的事。
图片来自网络
扫码加入乐活官方粉丝群
好礼等你来拿~
环保|自然|简单|健康
更多乐活健康,点击下方图片阅读
愿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这几部作品,让你更了解病毒
直接点击图片订阅吧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