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盘活西北的古村,他们选择在沙漠上造房子


如今,“民宿”的定义随着行业的发展快速地被更新,原本只是利用本地居民自住的房屋为旅行者提供住宿,逐渐被演绎成“精品酒店”的一个“马甲”。“民”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被流失,这让故乡成为一个空洞的地标,也让“宿”难以长时间地延续地方的文化性,从而令旅行者的体验愈发单薄。


▲ 宁夏中卫,新建成的定武高速公路沙坡头黄河桥。受山势影响,黄河在此拐过一个夸张的“几”字型弯。“几”字外的北岸是腾格里沙漠的最南端,也是著名的沙坡头景区。

2015年,从事矿业的温州人陈祖品,接手了宁夏中卫市以西一片曾因水利工程而废弃的村落。之后几年里,在他的号召下,这儿建起了带有浓厚本土特色的土坯房、混搭有丝路文化的装饰特色,以及深入古村、沙漠与山地的野奢路线的民宿集群,为宁夏这一文旅业存在感并不高的地区创造了新的可能。


一些改变正在发生——我们也和因这片民宿集群而聚集的朋友聊了聊,在他们眼中,新的故事不再关于寻找完美秘境,而是主动地走进历史、自然和文化,恢复并重塑其地方性。

▲“几”字内的黄河南岸,则坐落着宁夏近年来最红火的旅游目的地“黄河宿集”。


用在地化的建筑,“盘活”西北古村


2004年,为了配合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大湾、小湾、大柳树与岔河四个主要的聚居村落的大部分村民搬迁到了中卫市。工程建成后,水位上升,小湾村与大湾村中原本毗邻黄河的田地被没过,村落成为历史;再后来,陈祖品来到大湾村,集合国内众多一线民宿品牌打造了“黄河宿集”,而小湾村带着原有的道路和耕地的痕迹,野蛮生长成了一片绿色谷地。曾经的小湾村,与大湾村之间有古长城所在的山岗相隔,犹如遗世独立。


▲ 在小湾村长大的李学静,如今成为了“黄河宿集”的一名线路管家


“村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建筑多是土坯房,门上有栓,但没有锁。每到过年时,大人们会开个三轮,穿过大湾村到镇上办年货,我们就爬上山头,听到摩托的声音,就知道爸妈带着好吃的和新衣服回来了。”李学静回忆道。陈祖品总说,看到李学静,就看到了乡愁。


陈祖品是温州人,在农村长大,为了“黄河宿集”,他埋头在黄河边干了7年。7年里,他重新梳理西北古村特有的肌理与风貌,确保这一批虽经过了各家品牌设计师改造的建筑群,其基本形态和材料使用上都充分“在地化”:建筑采用了平顶的设计和夯土的外立面,室内空间的设计更多偏向自然、粗犷、温润的手法和元素,营造在地体验。


▲ 室内的公共区域里,陈祖品选用了一批自己收藏的欧洲中古家具。这些家具为新造的空间增添沉稳的岁月感,也为小湾村的新旧故事赋予了时间的深度。


今年,陈祖品造完了几栋新房子,决定增添一个新品牌,命名为“在小湾”。这一真正土生土长的品牌,一方面是对消失的小湾村的一份追忆,另一方面,也为“黄河宿集”注入更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村落记忆。


而要在风格鲜明的民宿集群中再做出不同,这并非易事。为此,陈祖品找来曾经参与过第一批品牌开发筹备工作的木亚文旅,担纲建筑和空间改造设计,并重新考察中卫本地民居的建筑特点。“我们发现,村民世代生活的村落中,建筑大多是低矮、方正的平顶夯土房屋,开窗面积偏小,是出于对干燥、少雨、风沙大、温差大等气候的适应。”木亚文旅设计师云飞说。




从落成后的“在小湾”看,云飞所提及的这些本土建筑特征是显而易见的。在建筑内部,“在小湾”运用了更多的本地材质;外观上更内敛,同时根据当地干燥少雨的特点,尽可能增加了户外凉棚的设置,在连接室内外空间的同时也增加了可拓展性。而从外部看,其建筑形态呈现出明显的“亲近感”。


前院中,和曾经的小湾村传统农舍一样,设有下沉式的坐席;围墙的尺度也略有不同,更贴近本地民居的真实高度,即使身在墙外,也能被院中的嬉戏场景所感染。


在枣林中、荒野里、黄河边吃饭


沿着“南岸”与“墟里”两家民宿之间的道路一路向北,穿过大片有机农场与枣树林,便能看到临近黄河边的Natrail迹外营地。随着露营风潮的兴起,今年4月伊始,营地二期在户外爱好者的期待中到来,以自然地貌为背景,一片更为完整的度假式营地也逐渐成型。


出于对营地方希望“提供更多的户外美食及活动等更丰富的体验,来满足客人的度假需求”这一想法的认同,曾在莫干山知名民宿品牌“西坡”担任管家的小黑和黑妞,决定来这里开设“荒野厨房”,负责为露营爱好者们设计户外美食。而这所新开设的厨房,也将成为二期完成后整片营地的核心。


与互联网和媒体上标志性的夯土建筑群相比,Natrail 迹外营地在“黄河宿集”显得较为隐秘。这片在 2020 年下半年开设的露营地,似乎是户外爱好者和宿集的熟客们才知道的秘密花园。下图为营地二期的“客房”。


其中,营地餐由“荒野厨房” 提前准备好食材,由客人在自己的户外客厅中制作,为了还原自然味道,羊排选自内蒙古或中卫,蔬菜则大多来自营地中的农田。创意简餐则是两位厨房掌门综合粤菜、西北菜、户外野炊料理开发的无国界料理。定制晚宴则更重视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如枣林中、荒野中、黄河边……


在小黑和黑妞等营地的工作人员看来,通过美食与自然建立起人的连接更为可贵,也为这片秘境持续带来新的感动。


▲(上)“荒野厨房” 一隅,正在备餐的小黑和黑妞;(下)枣林边的定制晚宴。

被称作辅导员们的工作人员,在这里与露营者建立起不同一般酒店和宾客之间的关系,更像分享同一段户外生活体验的朋友。许多客人走后会经常给辅导员分享美食,小黑和黑妞也从这些反馈中获得过新菜式的灵感。


而在“荒野厨房”北面更靠近黄河的地带,则增设了有机农场、羊圈。人们可以亲自去农田里采摘点瓜果蔬菜回来,实现自己动手做出farm to table的新鲜美食;还可以去活动区学习射箭、火镰燧石生火等户外技能;羊圈为小朋友们提供喂养、挤羊奶、掏鸡蛋等活动。


▲营地的有机农场与羊圈。


而以“荒野厨房”为中心,营地的南面新增了12顶来自北欧的Nordisk大白熊帐篷,用以满足露营爱好者对于安全性与颜值的考虑。二期内还新增了两间由三顶白熊帐篷组合在一起的帐篷套房,以适应大家庭或多人集体露营。


此外,为了更好地保护所在地的自然环境,营地配套了更多的洗漱和卫生空间,并实现废物有机处理。“我们认为户外文化的流行可以让更多人重视自然,更愿意接触自然。但同时,我们也要敬畏、爱护及保护它,这样才能让户外露营文化更健康地发展,培养出更多有风格与态度的户外品牌。”




重建浪漫丝路


在网上自称“亚非拉倒爷”的Megan,二十四岁那年一口气走了非洲十多个国家,被非洲大陆的部落元素深深打动,回来后就创立了阁楼PentFair。


受陈祖品的邀请,Megan去年底来到“黄河宿集”开店,并在这儿重现骆驼巷子和丝路市集。每周一次“开市”,将古老的丝路买卖变成当代日常。开业后过了几个月,Megan在北京的一家地下club看到一位年轻女孩儿,背着个小酒壶在跳舞。她万分欣喜,她知道,自己让几近失传的西夏瓷在某种程度上“复活”了。


▲阁楼市集与买手店


这个小酒壶名叫“西夏扁壶”。作为西北陶瓷艺术的精髓,西夏瓷诞生在黄河大漠及古丝绸之路的地域背景中,以及游牧民族审美下,风格粗狂、质朴、简练。作品大多为古代驰骋于草原沙海的牧民所用的茶具、酒器,同时也非常具有观赏性,有收藏价值。而随着现代工业化发展,宁夏窑厂逐渐没落,西夏瓷工艺几近失传。


引入“西夏瓷工作坊”,是阁楼PentFair落地“黄河宿集” 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工作坊由西夏瓷非遗文化第五代传承人杨安随父亲杨立民先生创立,旨在让更多人了解西夏瓷文化的同时,还能亲手体验制作过程,烧制属于自己的作品。


▲(上)西夏扁壶;(下)西夏瓷传承人杨安的父亲杨立民正在制瓷。

另一头,Megan又找到西夏瓷传承窑坊“白高大夏”,三方共同开发出品了一系列以古西夏瓷、贺兰山史前岩画、西北游牧饮酒文化为主题的瓷器和陶器。在北京地下club中出现的西夏扁壶正是其中之一。这批产品由西夏瓷传承人以传统工艺全手工制作,通过一些创新和改良,将原本被奉为艺术品的西夏瓷呈献给更多人。


对于Megan来说,这片酷似“东方摩洛哥”的新土地上,是牢固深刻的本地古村文化,是真正的黄河大漠文化的再现与延伸。当中卫本地的夯土房上挂上北非的手织地毯,或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在黄河边用来自西非马里的果盘盛放水果,“丝绸之路”仿佛在今天有了一个物理连接。


完整内容详见《LOHAS乐活》9&10月刊~


◐ 内容编辑节选自《LOHAS乐活》杂志,有删改。文_汤白;图_唐徐国、汤白、丹丹、受访者提供。


扫码加入乐活官方粉丝群好礼等你来拿~


环保|自然|简单|健康更多宁夏新绿,点击下方图片阅读为了保温杯里的最佳良伴,我们寻访了世界枸杞的发源地不到0.7%的中国疆域,却是最有潜力的绿洲|9&10月刊

直接点击图片订阅吧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

上一篇
不要再说“没有时间读书”了
下一篇
Normcore美学,凡人凡衣也能增添幸福感!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