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渐精彩的冬奥会赛况让这个冬季变得分外火热,备受瞩目的花样滑冰给充满力量与速度的赛场增添了运动的美感。在昨天结束的男子单人滑短节目比赛中,除了万众关注的羽生结弦,我国选手金博洋也顺利进入了2月10日举行的自由滑比赛。我们也曾和这个项目的杰出运动员、双人滑世界冠军张丹聊起她与花样滑冰的不解之缘。
唯美而悠久的运动
“他们就像在冰上飞翔的鸟儿,又像离弦的箭。”早在12世纪《一个僧侣在坎特伯雷》(A monk in Canterbury)一书的描述中,我们就能穿越纸面,窥见在冰上滑行的轻盈与迅捷。若再追溯至公元前约3000年,在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被发现的动物骨制成的原始溜冰鞋,许是花样滑冰留给世界最初的痕迹。
19世纪60年代,美国人杰克逊·海因斯(Jackson Haines)将滑冰运动与华尔兹舞曲融为一体,在欧洲表演时掀起阵阵轰动,他也随之成为人们眼中的“现代花滑之父”。
上个冬季,我们在冰场与著名花样滑冰运动员张丹聊起她与花滑的往事时,看到冰面上翩翩起舞的小朋友最小才四五岁。在花样滑冰的时光长河中,这一波又一波“后浪们”延续着这项唯美运动悠久的生命历程。
▲ 张丹中国最杰出的花样滑冰双人滑运动员之一,2006年都灵冬奥会双人滑亚军,创造了当时中国花样滑冰在冬奥会赛场上的最好成绩。2008~2012年,多次获得世锦赛亚军、四大洲锦标赛冠军…… 现为万域芳菲冰上演艺中心&张丹花样滑冰青训基地联合创始人。
滑冰是小时候被“安排”的特长
聊起自己滑冰的初体验,张丹对我们坦言,“其实这是一件比较意外、没有预知的事”。在追求力量和速度的运动项目中,花样滑冰以其特有的艺术美感显得格外“清奇”。
“那时候我妈妈觉得这个项目挺‘漂亮’的,因为它在悠扬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动作之下,看起来没有多数竞技体育的‘苦’,还能锻炼我的意志力。刚好有同事的孩子在学,那就让我也去试试。”她笑着说,“那时候的孩子不像现在的小朋友这么有想法,6岁的我就这样被‘安排’了一个特长。”
其实6岁对滑冰来说并不算早,很多小朋友从四五岁就开始滑了。张丹学得晚,但学得快,又比较灵活,不久就被专业教练看中了,问她妈妈能不能跟着他练。“我妈妈觉得这是一种肯定,因此下决心支持我好好滑。因为妈妈的性格比较要强,一旦做一件事,要么不做,既然做了,就要做好。但那时候的好好滑也只是认真练习,对于滑冰会成为我的特长、职业,当时并没有概念,也没考虑到以后要成为世界冠军。”
▲ 张丹在冰面上。
“当时的条件和现在差很大,哈尔滨的冬天很冷,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天,我们就在室外冰场滑。对东北的孩子来说,没有所谓的冰雪运动,天气一冷,学校里、公园里,到处都是冰面。在室外浇一块冰,就能滑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滑冰是从玩儿慢慢变成专业训练的。“其实我也有过抱怨,说太累了,不练了。”但妈妈告诉张丹,“其实你是喜欢的,你不滑了还会想它。”
花样滑冰这个大项分为男子单人、女子单人、双人滑和冰上舞蹈。尽管以双人滑出名,但张丹说,每个人最初都是从单人滑开始练的。谈及老搭档张昊,“我们最早是一起上舞蹈课时为了练托举动作开始合作的,觉得挺合适,后来姚滨教练带着师哥师姐(申雪、赵宏博)一起训练,帮张昊选搭档,也觉得我不错。”其实中间经历了一个小插曲换过舞伴,但后来还是以原来的组合搭档练习双人滑,他们俩也逐渐与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一起组成过挑战花样滑冰世界巅峰的双人滑“中国军团”。
▲ 张丹张昊(左)和申雪赵宏博(右)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的领奖台上。
“我很感谢当时的自己”
如果说作为一名运动员,张丹的技术水平已经很高了,那么2006年都灵冬奥会比赛中的意外受伤,更让人在感动与震撼中记住了这个优秀且坚强的女孩。多年后聊起这件事,她也不否认那是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一场比赛。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那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现在回想起来,从旁人的角度来看,我也会非常敬佩自己。很感谢自己那时候能那样付出,那么坚强地对待比赛。但其实很多人遇到那种情况,也会选择坚持下去。因为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不是每个运动员都能站上那样的赛场。所以当有机会和能力去争夺奖牌甚至冠军的时候,会更加珍惜。”
但当时导致张丹受伤的动作“抛四周跳”难度很大,其实那一摔后,韧带已经是接近断裂的状态。张丹说,“赛前所有的情况我们都会预判,但是这么重要的比赛,这么严重的事故几乎是很少很少碰到的,之前所有大赛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意外,唯一一次就是在奥运会上,所有人都没有料到。”
▲ 张丹张昊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双人滑比赛中。
当时比赛中断的时间只有两分钟,超过两分钟就相当于自动放弃了。所以那个过程中运动员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伤,也没有时间做检查,不知道具体有多严重。“我唯一能判断的是,我还能不能继续。那个场面特别紧张,没有时间去考虑其他的,当时唯一想的就是自己还能坚持。教练问我还能不能继续,我说可以。”就回到场上,把下面的节目滑完。后来他们获得的银牌,刷新了当时中国花样滑冰双人滑的世界最好成绩,而张丹站上领奖台时膝盖上裹着厚厚的冰袋,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对普通人来说,韧带的伤恢复起来可能长达数月甚至更久, “但运动员在恢复期是不会彻底休息的,训练和比赛也没有停下来。”都灵冬奥会后一个月,张丹张昊在加拿大世锦赛上又摘得了双人滑的银牌。随后他们也一直滑行在双人滑世界前列,直到2012年,张丹毅然选择了退役。
▲ 张丹张昊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双人滑比赛中。
很多人对她当时的这个决定有些意外,她却说,自己尽管有选择困难症,但在遇到大事时反而会很果决。“作为运动员,无论20岁还是40岁,我总有一天会退下赛场,当然希望在最好的年纪拿到所有的奖项再退役,不过那时候我们并不年轻了,也不再像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样没有负担、没有压力地去参赛,想要再去突破成绩会更难。我虽然没有达到成绩的巅峰,但是在花滑领域也算是很不错了。那时候退役对我未来生活、工作的帮助更大,而且我还年轻,在很多事情上都还有其他可能。”
探索与花滑有关的一切
对于职业运动员而言,当你真正退下来的时候,难免会有一段时间的不习惯,张丹说那是种心里的空荡感。“以前在训练队的时候,就像一个大家庭,遇到什么事情,教练、领导、长辈都会帮你操办,我只需要完成训练计划去参加比赛,生活比较简单。一旦退役,好像一下子没了目标,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发现身边的环境和你以前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所以有那么一两年的时间,脑子里是空的。”
后来,张丹陆续在俱乐部做了教练、管理者,也创作、出演了冰上舞剧,慢慢发现自己还能做这样那样的事。在这个过程中,“花样滑冰是我一直没有怀疑过的,我发现自己还是会想坚持做这件事。只是当时不清楚在这个项目中扮演的角色,或者该怎么把这件事继续下去。后来随着身边人与事的变化,一点一点地理清了思路。”
▲ 张丹主演的中国首部原创冰上舞剧《踏冰逐梦》。
现在回想起来,她很庆幸当时退役的决定,“那时候的果断给了我更多时间去探索。现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张丹也会对女儿说,‘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同时越来越理解以前大人们对我说的这句话。”而谈及现在所做的事,也让她很感谢曾经的自己,“运动员的经历让我变得更坚强、勇敢,才能对后来遇到的挑战与困难无所畏惧。”
2020年8月,位于北京的张丹花样滑冰青训基地正式成立,对此她有着自己的理解。“成立青训基地不是为了让这些孩子都成为专业运动员,我们希望给他们一个更明确的方向学习花滑,引导他们在现有水平上该如何发展,或者在某个阶段如何平衡学业和滑冰、该走哪条路,帮助孩子和家长有更明确的思路。”
作为青训基地的总监督,张丹也和团队做了很多努力。“花样滑冰这项运动比较磨时间,我是过来人,如果像专业运动员一样每天反复枯燥地练习,对孩子来说,喜爱和亲密程度就会大大消解。所以我们想了很多方式去吸引他们,比如一些特别的课程、比赛、冬/夏令营等等。”这都是为了让更多人走上滑冰场,接触花样滑冰,感受它的乐趣。
▲ 张丹在给小朋友们进行冰上教学、指导。
她的女儿现在也在滑冰。张丹说:“当时编排舞剧的时候,她才一岁多,几乎每天都跟着我来冰场。不过未来是否走向职业化的道路,还是尊重她自己。”
“花样滑冰让我更坚强、勇敢,包括对每一个细节的把握,我们的要求是一直延伸到指尖都不能放松的。它是让我变得更好的萌芽,在我的人生过程中,如果没有学习花滑,我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但因为它,我变得更好了。”
今年冬奥会期间,张丹也受邀参与了不少对冰雪运动尤其是花样滑冰的传播与推广,同时为奥运健儿们加油;如其所说,她的大部分时光依然与花滑相伴前行。
◐ 内容编辑整理自《LOHAS乐活》杂志,图_受访者提供
扫码加入乐活官方粉丝群好礼等你来拿~
环保|自然|简单|健康更多奥运相关,点击下方图片阅读《2022 北京零碳冬奥会观看指南》
你是否也好奇冰雪健儿们的背后故事?
直接点击图片订阅吧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