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乡村,我们眼前固然浮现出秀美的田园风光,也绕不开“衰败”、“贫穷”的印象。近几十年来,年轻人口奔流都市,可如今也有一股股潺潺细流,缓慢却坚定地从城市流向农村。这次我们来看一个乡村建设的案例——“阳澄湖畔,青年耕读”,四则小访谈,告诉你在乡村工作会经历什么,如何重新找回生命与土地的连接。
▲“青澄计划”的办公室由集装箱改造组装而成,处在40多亩的水田之间。
▲临近收秋时,从二楼望出去满目金黄,稻香阵阵。
【青澄计划】
成立于2014年4月,是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与悦丰岛有机农场共同执行的一个公益项目。以位于阳澄湖东岸的绰墩山村为基地,开展生态农业与农村社区发展工作,同时为有志于返乡创业的青年人提供学习空间和实践平台。
“每日与土地连接,
才明白天人合一的安详之美”
______
饶金彪
人民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硕士毕业,
担任项目助理,活脱脱的智慧库与赤脚科学家。
干事认真有一手,自建种子展示柜。
为什么会选择这样接地气的工作呢?
我出生在江西的一个小镇,小时候每年外公家插秧都回去,都特别开心。本科毕业时还没想过做这个,但是听过温铁军老师(著名三农专家,人大教授)的讲座,是贴近农村现实的思索,很多感触。现在人都出去了,村庄没有活力,你是能感觉得到的,虽然房屋还在,到处都长满草了,这就是所谓的荒凉吧。
▲“千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研究生毕业时有拿到投行和私募基金的offer,但总觉得那样的工作多少有些脱离实际生活。也许是天意吧,14年回家发现以前采菌子的林子被开发了。江西的土是红色的,挖土机每一次挖下去里面就有红色的土露出来,感觉大地像在流血。你知道开发来干什么吗?县城里建小区需要绿化,所以林子挖了来建苗圃。本来生物多样化的原生林子不要,而是种上城市需要的树!面对这些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我觉得乡建或许是一种解决方式。
▲跟着师傅学匀田。田匀得好,种植中可以更容易管理田间水位,从而控制杂草。
生产管理的工作具体会做什么?
我负责水稻的生态种植,同时进行水稻、玉米和黄豆的品种实验,筛选出适合本地环境的品种,梳理本地的种植经验。
▲去年青澄和绰墩山村一起合作种植了100亩生态水稻。今年面积扩大到120亩,村民也自发开始了60亩的生态种植。
▲在长期种植的优胜略汰中,保留下来的老品种更适合本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
你学概率和数统的,做农业生产困难吗?
以前没种过地,只好从头学起,一来事阅读文献,二来是跟本地老农做“农民田间学校”,在水稻生在的几个主要节点进行,大家会一起巡田,遇到什么问题,一起讨论解决方法。比如夏天进入杂草疯涨的时节了,我们就要讨论如何控草。除了人工除草,我们还和绰墩山村的老农一同还原了古老的除草农具——耥耙。
▲将耥耙在水稻行间来回推拉,可利用底部的弯钉将杂草连根拔起。
工作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饶:老农的智慧和创造力。去年9月田间稻飞虱大面积爆发,我们查阅古书寻找生态的治理办法,发现早在六百年前苏州府的农民就利用油膜的粘性,在水面洒菜油,将虫打到水面。我们按古人做法,用了数百斤菜油,师傅们聪明地用喷管水冲虫代替了古代棍打叶面,一行一行冲淋过去,成功控制了虫害。
▲稻飞虱是常见的田间害虫,它使水稻生长受阻,严重时死秆倒伏。
工作一年多有什么感受?
比以前平静了,以前在学校思考很多社会问题,很焦虑,觉得农民这么苦。生产过程中,会关注天气、水文、土壤,植物每日的生长状况,感觉生命重新和自然联系在一起,才明白传统文化中追求的那份“天人合一”的安详之美。这固然是文人文化上的表达,但能够成为一个国家最核心的思想境界,必然是和最大众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的。
▲生态水稻田,吸引了大量白鹭觅食栖息。
有次做完调查从村子出来,下起了小雨。走在田埂上,天地间干净又清爽,白鹭在田埂上嘀哩嘀哩晃着脑袋,那一瞬间觉眼前一亮,陷入了长久的宁静。想着如果死了埋在这块地里,地里会开出花来,蜜蜂会来采花,小动物会来搬果实……自己也变成了自然的一部分,就不惧怕死亡了。
来工作前后,最大的变化是?
变黑了,因为管生产吗?哈哈,我是晒得最多的。
”农业不是一件
优雅迷人的事情,但是有意义“
______
李宛乔
担任传播专员,哼哼哈嘿,唧唧歪歪。
既不能文又不武,偏偏干着文字事。
虽然搞笑逗比,却也实在肯干。
你们的宣传工作主要是哪些呢?
李:线上主要通过微信做农事记录和活动报道,线下我们会做年报、文创产品。比如,今年7月开始,我们在微信上会发布名为“望田头”的水稻双周简报,持续记录水稻的种植过程与农人农事,公开所有田间信息,希望可以使消费者以另外一种形式“踏入”稻田、细细巡看我们脚下的田土。
▲“望田头”是江南地区一项传统农田活动,老农在种植期间通过巡田,来观察水稻苗情和田间环境变化。
你觉得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后继无人,很难招到小学弟、小学妹过来。连90后就招不到人了,95后就更不愿意来了。绰墩山村有着六千多年的稻作历史,现在走在田间却是一副凋零景象,忙碌的都是佝偻的老农。每次看到他们辛勤的背影,除了心疼还有担忧。希望热爱田园生活,有情怀的青年快来种地(强行插播小广告中)!
▲依靠老人和妇女支撑的农业还能走多远?
这份工作,在你看来与外界想象最为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其实我们分工很细,不是每个人都要去种田。但我需要明白是怎么种的,才能做好宣传。虽然出身农家,但我以前一直上学,来了这里才知道怎样种水稻,浸种、落谷、插秧、除草、防虫、灌浆、收割、晒谷、进仓整个过程。从5月到9月,如果你不来种田,永远也体会不到“种地很苦,但是种地活人”这十个字的内涵和辛酸。
▲ “能够从生产、包装、销售全程参与,这件事本身就很幸福,能理直气壮、有理有据地去介绍我们的米。”
这份工作工资并不高,会有现实的压力吗?
有的,不过父母比较开明,男朋友也很支持。现在像我们这种耕读传家的很少啦,哈哈。其实苦恼得更多的反而不是现实压力,而是自己工作做得不好。因为没有足够的沉淀,会比较浮躁。前辈有开导我说:“想多了反而不好,不如去提升自己的能力。把焦虑转化为生产力,感受工作中的成就感。”
对于想参与乡建的年青人,你有什么想说吗?
第一件事是要耐得住寂寞,做好吃苦的准备。不像一般朝九晚五的工作,农事繁忙的时候,我们也要去田里帮忙。不过却能真正锻炼你的品性,如果认定这件事,至少要保证半年坚持下来才能对这件事有初步的认识。而且,做乡建还是要有些性子的人。
“从农不仅是生计,
更是一种自主的生活方式“
______
唐义国
青澄二当家,
好呼朋引伴,长袖善舞、口吐莲花。
能上场,能压场,联系得业务,想得出点子。
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工作呢?
不太喜欢城市生活,2011年了解到乡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一年的培训经历让我知道其实人生可以有另一种选择。
另一种选择是指?
人如果离开了土地,就失去了直接养活自己的能力,无论劳力或脑力都只能换成现钞。城市里什么都得用买的,很难脱离消费主义的束缚。从我个人来说,金钱不一定能给我带来安全感和满足感,但种地可以。我每天一眼望去就是菜地,那是我中午要吃的东西,那边的稻田,是我的米饭。我现在活得很踏实。
▲ 办公室旁边种植的空心菜和豇豆,直接来自土壤,而不是货架上。
我们做生态农业也不是卖产品,卖米只是一种商业模式,是想让更多人发现乡村和农业的价值。传统的农民只顾种地,销售和定价都交给中间商。我们和本地小农合作,是想证明生态种植、正确营销下,农民的年收入不一定比在城市上班差。不仅是经济效益,村子的环境变好,大家的身体也会变好。
你的主要工作内容?
活动组织、宣传外联,什么都做。另一种生活的的可能性,不是你一个人要过这种生活,而是要一群人一起过这种生活。不是这一群人已经存在了,需要去影响、陪伴他们。
▲水稻的生态种植采用参与式保障体系,希望通过生产者的“望田头”(观察记录)和消费者的“找茬儿”(实地核查)来保障米的品质。
▲ “稻谷成熟,将头垂向大地” ,中国人的品德来自耕作。
晏阳初先生也说过,“欲化农民,须先农民化。可是农民化不容易,必须先明了农民生活的一切。”想帮助农民需要先知道他们的苦,不是一味地说他们没文化,而是去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愚昧落后。我们总有一天会走,但村民会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这里是他们的村庄。但现在也说不定了(苦笑),如果有拆迁,也许村民走得比我们还快。
这份工作带给你的最大收益是什么?
目前来讲,让我找到了对象(笑),也遇到很多有意思的朋友,大家因为认同彼此的价值观而成为朋友,不是功利的原因。和大家相处的时间觉得很开心,不会后悔觉得是在浪费时间。也会给我很多力量,是信仰的力量。我现在也很少交新朋友了,老朋友都不够时间相处。
▲青澄三年的实习生计划成就了几对情侣,所谓志同道合,便是如此吧。
可以理解为你看重感情大于金钱吗?
是的,我认为钱固然很重要,但通过努力能够被衡量,但感情是需要靠心去经营。我有挣钱的能力,但不一定要挣钱。你始终要明确你要的生活到底是要什么?我的工作和土地、人沟通交流,对环境、社会有一份价值的。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人会承担不同的价值。你想成为怎样的人,是愿意为了家人打拼,还是对整个社会去考量?
“乡村建设,
背后需要处理一些更大的问题“
______
李管奇
稳坐青澄头把交椅,
一副笑眯眯的样子,
让你不知道他的必杀技在哪儿。
上知天文地理,下晓鸡毛蒜皮,
雅能参加国际会议,俗能拔草下地。
能总结一下2014年到现在,都做了什么吗?
第一年主要是了解、磨合的过程。去年和村里一起合作,在傀儡湖水资源保护区进行生态水稻种植,同时进行参与式保证体系的本土化的探索,开展公众的环境教育与景观教育,参与建设社区的种子银行。今年在锦溪新增了80亩,还种了芡实,希望探索复育本土水生食材的可能。
▲ “水八仙”之一的芡实。它的传统种植基地——南荡群力村因建设工业园区变成了厂房,青澄的年青人痛感苏州水生文化的消亡,今年邀请群力村村民一起种植芡实。
这份工作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找到一群合适的人一起来做这件事。
对你来说怎样的人是合适的?
他可以把自己的专长和兴趣结合在一起,对工作和生活有想象力。不要只会就事论事,在深入地方的同时也需要用宏观的视野,思考社会发展困境并探寻可能的出路,不需要来之前就有,但是希望你能建立这样的能力和方法。不是只是来种田,也要回到办公桌前将工作经验和想法提炼出来,转化为知识产出,形成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离开这个地方也能独当一面。
▲ 小朋友们正参与田间的环境教育。城市是花,乡村是根,而年轻人是活水。
未来的计划是?
学校还是一个方向,乡村的复兴与农业的转型需要青年人的参与和接力。比如我们每年都举办“夏季学校”,希望青年人可以深入乡村,探查村庄变迁和农业转型问题。今年的主题是“水”,这个夏天大水从南淹到北,城市建设和工业开发的高潮使得陆路交通取代水网体系的同时,城市用水与农村用水体系分离与功能逐渐单一化。我们想透过田野调查的方式,让青年人走进水乡,看看这司空见惯的“水”里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社会纹理和脉络,思考“水”在城市中、在农业中到底要发挥怎样的作用。
你对青澄计划的期望是?
我觉得这个期望来自于你怎么看这个社会。好比我们种地,可能第一个层级的期待是它的丰收,好吃、安全;第二个层级的是,我们不用农药化肥,对环境产生积极的贡献,农业多样化的价值得到认同。那第三个层面,我们要考虑在昆山这个地方做生态农业,它和城市发展、规划有什么关系?对城乡协同发展的关系有没有帮助?不就就乡村谈乡村,就农业谈农业,而要对整个社会有一些意义的。
到今年刚好做了十年乡建,不觉得苦吗?
我们这些工作,在一般人看来好像都是跟“贫穷”、“不可能”都有关系。但其实它是有很多面向的,从情感上,发掘有趣的方面,在理智上,把这些不可能的东西、对社会的反思展现出来。本身社会就是一个多面体,有趣和无趣是并行的。当你想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可能是沉闷悲壮的。但如果试图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其实还是有希望的。
图片由青澄计划与悦丰岛有机农场提供。
全年订阅更有好礼送,
赶快来购买吧~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