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村上春树设计住宅的他,在山里盖小屋


也许很多人都梦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度假小屋,在浅间山山麓,日本著名的建筑师中村好文花费数年,亲手建造了一座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的小屋。没有连接任何线路和管道,却巧妙实现了水、电、热能、蔬菜的自给自足。不仅是投入自然的怀抱,对居住和生活的关系也有了新的思考。


0.jpg

中村好文
日本著名建筑家、随笔作家,
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建筑系,
开设事务所“Lemming House”

主要专注于小住宅的设计



向往简朴又自在的生活
______


中村好文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师,在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曾为一般市民以及许多著名文化人士设计过住宅,其中包括日本导演伊丹十三、小说家村上春树、歌手一青窈等。


1.jpg

3.jpg

▲ 村上春树的书房。其独到之处在于工作的区域和休息的区域,可以在同一个空间里迅速切换。在大桌上辛苦写作时转头便能望见远处的青山,午睡时也可以舒服地躺在沙发上听着音乐。


90.jpg

15.jpg

▲ 伊丹十三纪念馆。外部由杉木板建造而成,箱形结构朴素之中自有深沉之美,回廊与中庭的运用不仅使采光通透,也保证了自然通风的流畅。


18.jpg

17.jpg

▲ 简约流畅的线条,自然材料的运用,建筑与四周环境的融为一体。中村的风格可说是现代日本设计的体现,极简,精巧,独具匠心又不声张,散发出舒适柔和的治愈氛围。


23.jpg

29.jpg

▲ 住宅内部设计也多使用自然材料,采光通透,大块的落地窗将外部的绿意引入室内,空间自由舒畅。


相较于安藤忠雄的极简冷冽、伊东丰雄的抽象自然,中村好文的设计充满质朴自在的特点。他认为住宅不只是身体的容器,更是抚慰人的心之居所,普通而恰到好,才是“好宅”。而“好宅”其实不应该如同一些广告强调的那样:好看的外观、昂贵的建材、高级的设备设施,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人自然舒适的居住空间。


28.jpg

21.jpg

▲ 2013年中村好文曾在东京六本木,举行的以“小屋”主题的个展,旨在在极端狭小的小屋中探究生活的本质,以及潜藏其中的充满智慧的居住方式。


而面对现今煤炭、石油等石化资源逐渐枯竭、全球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身为设计师的他感到自己能做得更多。于是想到了环保型住宅:摒弃电线、电话线、水管等“文明的生命线”,接纳雨水、风力、太阳能等大自然的馈赠,实践能源自给自足的生活。


0998.jpg


▲中村好文的手稿。


这种想法源于一次穿越尤卡坦半岛的艰苦旅行,当地的玛雅居民用土墙围成一个椭圆形,再盖上稻秸屋顶,就成为居住的所在。屋边种着合欢树,像伞一样撑开的繁茂枝叶。舒适的绿荫下,男男女女辛勤劳作,孩子帮忙打下手,老人们在吊床上午休。高高的木塔上风车悠悠地转着,带动水泵把井水汲上来。劳动者的建筑虽然简陋,但足以让人安居,实用并给人美的感受。此情此景让中村心生钦佩,回到日本后始四处寻找合适的土地,但因诸多问题一直搁置难前。



实验能源自给自足的住宅
______


中村好文时常会去浅间山南麓与好友见面,每次都会经过一座小屋。小屋视野开阔,景色无可挑剔。一次打这里路过,他发现小屋似乎没有人住了。打听才知道,原来居住在这里的拓荒夫妇先后离世。于是他租下了小屋,开始了亲身实践。


20.jpg

▲ 改造前的小屋,在朝南的平缓山坡山,屋后是茂密的树林。


小屋原来的面积大概是7坪(日本面积单位,相当于3.3平方米),为了满足与家人、同事及朋友们的度假需求,中村对原来的小屋进行了扩建和改造。


6.jpg

▲ 改造示意图


在保留原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围绕水泥墙扩建了一个2.4坪的走廊,一个4.5坪的空间作为厨房、土间和储物间,将小屋的使用面积扩大到14坪。

99.jpg

▲ 扩建和改造后的外观


没有外部供水,小屋利用雨水满足生活所需。原来的双破屋顶被改造成为了朝东侧倾斜的单坡屋顶,这样可以高效收集雨水;雨水顺着檐沟和落水管流入地下的储水箱,被储存起来;最后用手压式水泵将水汲到高架水箱,并运输到室内各处的水龙头。装置构造并不复杂,却很好用。


4.jpg

▲ 水、电自给自足系统图。右侧的木塔是装载着高架水箱(由威士忌酒桶改造而成)、太阳能电池板和风车的能源塔。


2.jpg
▲ 不依赖外部供电,让太阳能电池板吸饱山间的阳光、风车吱悠悠地旋转。自然馈赠的能量足够让灯点亮,音乐悠扬。


1.jpg

▲ 烹饪则使用以木炭为燃料的陶炉。把加了炭火的陶炉装进陶炉灶,胡桃木火架将其悬空托起,燃烧必需的空气从外墙的进风口直接进来。


拾回消失已久的生存智慧
______


虽然小屋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但在此生活仍伴随着不方便和自由,“吃饭睡觉”都需要花费很大功夫。中村说:“自从在小屋度假之后,动手和动脑的机会大大增加,感觉自己都变聪明了。原本打算到这里惬意地度假,却不知何时变成了‘劳动者’和‘创意研究员’。”


31.jpg

▲ 小屋内部虽然是一居室的构造,但可以用拉门将兼作起居室、餐厅和卧室的大房间与走廊、土间分隔开来,进行功能上的区别。


用拉门灵活地将大开间隔开使用,将一个房间多功能地使用等,都是日本传统住宅的常用手法。基于功能的实用和场地限制生做出来的内部设计,发挥了充分利用有限面积的“居住智慧”。


8.jpg

▲ 精巧的设计和沙发床的利用,小屋通常能够容纳六人留宿。下点功夫地话,最多可以住十五人。


1080.jpg


餐具主要收纳在土间的厨房中岛操作台里。黑胡桃木制作而成的操作台既是流理台,也是站着小酌一杯的吧台。


13.jpg


可移动的操作台,在灶台旁边可以放点东西。不用时收起下面的支架,木板自然下垂折叠起来,就能节省空间。室内的许多木工活,都是中村和朋友一起亲手完成的。


9.jpg


屋外的院落里原本长满了比人还高的杂草和茂密的灌木,经过打理之后,被开辟成农田,种上了土豆、玉米、萝卜这类不需要花太多精力的作物。虽然一直是放养状态,不过收成还不错。


10.jpg


小屋除了用作度假,也经常举行讲习活动,这次便是和事务所的全体成员一起制作熏火腿,使用烧炭得不时地扇风、添加木炭……简直一刻也不得闲。


11.jpg

▲ 制作火腿期间,大家在屋前的阳台上搭起芦苇帘热闹地午餐,劳动之后的饭菜格外美味!


“在小屋一边享受生活,一边进行不连接线路与管道的实验,我意思到与其说不单纯依赖电力是在应对全球性问题,不如说是应对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在住宅中用自己的方式实现并享受吃和睡这种基本的生活行为,自有妙趣。”在远离各种管道与线路包围的文明社会,中村和朋友们拾回了消失已久的生存智慧。



〔延伸阅读〕


未标题-1.jpg

《去山里盖座小屋吧》
作者:(日)中村好文著
译者:陈文娟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本文部分图、文由新经典文化提供



新刊订阅.jpeg

1.jpg


全年订阅更有好礼送,
赶快来购买吧~~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

上一篇
温暖整个秋冬的羊毛毛衣全在这里了
下一篇
隐居山林这种事,48小时就够了
感恩春天 2016-11-18 22:38:30
很喜欢这种建筑风格,可否与设计师认识
秋天 2016-12-06 07:35:49
虽然小屋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但在此生活仍伴随着不方便和自由,“吃饭睡觉”都需要花费很大功夫。中村说:“自从在小屋度假之后,动手和动脑的机会大大增加,感觉自己都变聪明了。原本打算到这里惬意地度假,却不知何时变成了‘劳动者’和‘创意研究员’。”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