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白居易在《池上》一诗中,描写了寒露时节的景象,凉风习习,晨露清冷,兰花凋零,荷叶虽残破依然带绿。进入寒露,天气从凉爽过渡到寒冷,冬天的脚步近了。





1.jpg


到了二十四节气的寒露,太阳移至黄经195度。到了“寒露”,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几乎快要凝结成霜。

 

2.jpg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节气象征着是天气转凉,此时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正如俗语所言,“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3.jpg


一候鸿雁来宾,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这时,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国语》有:雀入大海为蛤。雀指的是小鸟,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那时还无法解释这一自然现象,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5.jpg


三候菊有黄华,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常言“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进入寒露时节,菊花正当浓时。


 



6.jpg


寒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列十七,“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



【登高】


7.jpg


寒露时节,露水增多,气温比之前更低。北方大地已呈现一派深秋景象,白云缥缈,漫山红叶,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一场场秋雨过后,秋意更浓。北京人登高习俗尤盛,城里的景山,往西奔香山、八大处、妙峰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老济南人则爱登千佛山,到了重九登高节,还有庙会,热闹非凡。

 


【秋收】


8.jpg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其中还有著名品种寒露蜜桃,这一北方晚熟桃品种,因为秋季的昼夜温差大,所以秋桃不断增加糖分,在寒露前后进入成熟期,味道甘甜,故名“寒露蜜桃”。



【斗蛐蛐儿】


9.jpg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老北京人斗蛐蛐儿的高潮期。在江南,斗蛐蛐儿也是乐事。秋风一起,蛩鸣不止,少年们三两成群,提着自制的网兜、竹筒,于草窠石砾间听声辩位,翻石捣窟,搜寻蟋蟀的所在。


10.jpg


蛐蛐儿也叫促织,喜昼伏夜出,少年们也不眠不休,提着灯笼跑遍田野。一般听见蛐蛐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老话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秋钓边】

  

11.jpg


深秋时节讲秋钓的谚语不少,像老说法有,“秋钓阴”、“秋钓潭”、“秋钓边”。新提法有,“秋钓尖”、“秋钓南”、“秋钓草”,说的都是秋钓时的“定位”。

寒露之后,气温迅速下降,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柿子】


12.jpg


民谚有“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的说法。在中国,柿子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历代栽培逾两三千年,北宋时有咏柿诗言: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里团酥,不比人间甘露。还有传说柿饼曾救过明太祖朱元璋一命,更是被封为「凌霜侯」。


13.jpg


寒露时节适宜食用柿子,但生柿子通常很涩,一般不会直接生吃,要经过一定的人工脱涩手法,才能食用。比如将柿子和其他成熟水果一起放置一段时间,或者用温水或石灰水浸泡。


14.jpg


除鲜食外,柿子晒干之后可以制成柿饼,易于保存,口感甜腻。同时,柿子还可以作为食材,制作果酱、饼干和果脯等。但需注意,胃部寒凉、患有慢性胃炎患者不宜多吃柿子。



【枸杞】


15.jpg


燥是秋天的主气,肝肾阴虚的倾向容易加重。在已全面入秋的寒露时节,益阴润肺需要格外注意。


16.jpg


枸杞性平味甘,是常用的滋补食材,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的效果,西医也认为,枸杞有助于降压、降血糖及提高记忆力等作用,常喝枸杞茶有利于健康。



【菊花】


17.jpg


菊花本身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 枸杞和菊花相结合,则可清肝明目、清热祛火、降脂降压、润肠排毒、缓解眼睛干涩以及视疲劳。适用于肝火旺盛引起的易怒、焦躁等症,对电脑辐射有缓解的功效。 



【芝麻】


18.jpg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寒露时候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老北京,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比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


19.jpg


黑芝麻可以熬成芝麻糊,再加上一些冰糖,每天早晚喝一次,润肺止咳。





20.jpg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一定要补充水分,滋阴润燥,防止感冒。



【热水泡脚】


21.jpg


寒露养生,适时用热水泡脚,促使血液循环末端的脚乃至相应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使人精力充沛。



【调整起居】


22.jpg


寒露后,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作相应的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建议大家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调养情绪】


23.jpg


寒露节令养生要注重精神调养。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心中难免凄凉感,情绪不易稳定,易伤感和忧郁。一定要保持良好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适量运动、登高望远都是不错选择。




banner.jpg

2017.10月新刊预告.jpg


全年订阅 好礼相赠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

上一篇
用马铃薯擦镜子? | 超实用居家清洁小妙招
下一篇
每一段旅途都值得用心记录 | 游记制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