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这股浪潮,你准备好了吗?


在日本,疾病写成“病気”,是身心不一才有了症状。而英文中,疾病是disease,从字根上来拆,就是dis(没有)+ease(放松)——没有令自己放松,没有真正的做自己。所以,我们身体上的疾病,往往都是来源于我们的意识。


1.jpg

▲ 现代社会疾病基本都可以统称为 “现代性疾病”,其来由是巨大的压力和对未来的无望感


城市人病了吗?当面临着全球气候异常、环境危机、食物安全、乡村社区衰败、生物和文化多样性逐渐消失……,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寻找内心不安的出口。


在过去,回乡是年老后重归故土的安心,现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带着梦想与抱负,回到土地间。他们比任何人都关注自然间的平衡,从老农身上学习敬畏,也以学识和知识为原本已冷落的村庄带去新的生命力。


2.jpg

▲ 诚品的畅销榜,基本可以反映当下台湾社会的趋势



返乡,已经成为趋势?

______


大约是六七年前,台湾开始流行起年轻人从台北等大城市返回祖乡改建祖屋、种地养殖、开咖啡店和工作室的潮流。那时候去到诚品,你能随意从书籍的堆头里,看到好几本排在畅销榜前列的“返乡”主题书。


3.jpg

▲ 每年在台东池上,稻田里的秋收艺术节,吸引了无数年轻人


当时有调研显示,岛内20-24岁的年轻人,平均月薪是2.2万新台币(约4800人民币),而在30岁以下这个范值,竟有高达63%的人月薪没有过3万台币(约6600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大学生在毕业后的6-8年里,收入并没有成倍提高,但房价和物价却在飙涨,年轻人沦为 “新贫族”。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可收入和就业机会却在变少,这在当时几乎成了台湾年轻人返乡潮中最重要的经济原因。


4.jpg

▲ 美丽乡村 是由农业部发起的,在2013-15年,建立1000个乡村示范点,体现可持续生态农业


时间过去,到2017年9月,一组由大陆农业部透露的数据统计显示:经过几年的 “美丽乡村” 创建活动,全国目前已有220万余返乡的生活/创业者。


在这些创业项目中, 超过80%都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融合项目,54%还运用了网络科技等现代化的手段,帮助乡村重焕生机。而其中,大约有48%的创业者是30-40岁的青壮年,另有6%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


5.jpg

▲ “青澄计划”是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与悦丰岛有机农场共同执行的一个公益项目,为有志于返乡生活的青年人提供学习空间和实践平台



做一个欢愉『小农』

______


因为选题需要,这些年我们结识过很多返乡人和他们的项目。出人意料,这些年轻人对都市生活并没有显出痛苦的回忆或厌恶感,他们自诩为新一代“小农”。


返乡,不是被动的逃避,而是主动选择——为了成为自己真正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6.jpg

7.jpg

▲ 燕山学堂是由农民之子林炉生辞职后从北京回密云县创办的流动儿童自然教育公益项目


当下时代定义的 “返乡”,并不一定指返回原籍故乡,而是 回到乡村、回到田野、回到土地与自然之中,让自己的生命根植于土壤,一切都是与万物共进的修行。做一个欢愉的 “小农”,因与自然相连结,才能恢复人类本来拥有的一些能力。


8.jpg

9.jpg

▲ 在良渚的江南驿国际青年旅舍,旅社主人游莉与毛毛为客人设置了普门永续和木工手作的课程


不再追逐时髦与名牌,这些年轻人把物质生活降到最低,也几乎是当下急遽转变的农业结构中,最善于捕捉新潮流、更关注环境与人平衡相处的群体。他们给乡村带去的热情、创意、科技还有理想,正在悄悄弥合城乡二元结构的裂痕。


虽然返乡并不是 “可持续社会” 唯一的答案,但和城市生活相比,回归土地更有可能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界万物的多元共生。


10.jpg

11.jpg

▲ “鸭稻共生” 是自然农法中很重要的环节

 


你想返乡?

先回答这六个问题

______

12.jpg


 1. 返乡,你准备好了?
乡村生活不是乌托邦的理想国,如果你从未在乡村生活过,建议可以先找个近郊农村,去试试看一天的低配版农家乐,最好是带没收手机挑粪走田头的那种体验营。


2. 为什么要去乡村生活/创业?
动因往往直接决定你此次行为的有效期。对大多数人来说,创业的驱动力和执行力更强,但返乡生活却有普遍的稳定性。


3. 真的能做一个欢愉的 “小农” ?
先理解它的定义:“小农 ” 并不只是小规模,而是以自然栽培为基础、家庭成员为单位,参与劳作、自给自足的一个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一切的生产都是先满足成员,在放去市场上交易。


4. 返乡创业,财务上我要做什么准备?
大部分返乡创业者都从事与农业相关的产业——最容易账目混乱的行业。专业理财分析师这么建议:你必须得有两本帐册,一本是经营账册,一本是家庭账册,能清楚地记录下所有资金往来。另外,再适当进行投资理财,选购一些稳健型理财产品,来抵抗创业的风险。


5. 除了农业,我还能为乡村带去什么?
在地文化。比如非遗、古村落,民俗等等,但做这些不比农业,农业只要投入就会有产出。而文化保护需要较大的资金支持和投入,产出的又是精神层面的愉悦,难量化。但它很重要,因为乡村是文化和精神的产出地。


6. 带孩子返乡,教育的问题我担心吗?

卢梭在《爱弥儿》中,就特别推崇孩子小时候应在乡村生长。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她会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的种子,只要时机来临,就会发芽。



扩展阅读

来去乡下,半农半X


要来谈论 “返乡”,先看看这个已经成为范本一种的故事,主人公是日本环保教育组织 “地球意识” 的创办人加藤大吾,他在移居乡村的同时,并非与城市完全割绝,而是自我定义为半农半x。


13.jpg

▲ 12年前,加藤大吾在山梨县都留市购买了一片660坪的山林,开始了天然生活


2005年,女儿的出生,令27岁的加藤大吾做了一个决定,带着家人,从繁闹拥挤的东京搬到了富士山脚下的都留市,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14.jpg

15.jpg

▲ 亲手建屋虽然辛苦和漫长,但能和家人朋友一起做事,每天都笑哈哈


他自画图纸,80%利用建筑废材,搭了自己的家。并且无论是地基、屋顶、地板,甚至内部的软装都是他和前来帮忙的朋友们靠双手自己完成的。


16.jpg

▲ 在主屋旁,是一间用20%废弃建材搭建的木屋,它们都使用了太阳能与风能


因为加藤坚持认为,如果委托木匠施工,他就要失去认真思考的机会了,他不会知道自己想要的房屋与生活是什么样。


17.jpg

18.jpg

▲ (上图)加藤向当地的农民学习了日本传统的马耕,并开始饲养麻鸭


从都市来,对农业也并不了解,可加藤认真向当地农民请教,挑战合鸭农法、进行生态耕种,最终实现了稻米和蔬菜的自给自足。


19.jpg

▲ 两个女儿从地里拔出的萝卜,小小的她们已经知道,利用蚯蚓可以把厨余转化为堆肥,而野鸟则会帮忙吃掉菜园里的毛毛虫,野猪、山雀、野草、能分解树叶的细菌……


在他看来, 一个乡村人的生活,其实就是依靠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人吃的农作物是长得比较好的那部分,不太好的以及不能吃的,比如碎掉的米、秸秆,就给动物作食物,动物能提供肉蛋奶,也提供粪便,粪便再返回泥土变成肥料。所以,一个人只是在这个循环中分了一杯羹,那一小小的部分,就能维持生命。


20.jpg

▲ “ 妈妈与孩子的咖啡屋”


生存需要满足的同时,全家人也拥有了自在、自如的精神状态。孩子们不看电视,学习之余阅读绘本、画画、参与劳动、在山间游戏,就连因早产而 身体孱弱的大女儿也变得身体强健。妻子经营 “妈妈与孩子的咖啡屋”,与当地的主妇、儿童组成互助团体,定期聚会,沟通事物,交流感情。


21.jpg

▲ 加藤说之所以搬来乡村,就是为了能让孩子们在田野间长大


加藤自己则过着 “来去乡下、半农半X” 的生活,一方面从事农业,自给自足;另一方面在都市兼职,换取生活必需的现金。这样的生活方式,使得他对于永续发展、环境教育、生态价值观都有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


22.jpg

▲ 加藤一家在木屋前


本着将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分享给更多人的初衷,加藤写作了这本《来去乡下过日子》,希望在人们选择如何追求人生幸福的时候,会想到 “生态生活” 这个选项。


23.jpg


《来去乡下过日子》

作者:加藤大吾(日)

译者:李佩玲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32元


banner.jpg

2017.11月新刊预告.jpg


全年订阅 好礼相赠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

上一篇
从煎蛋开始,改变你的生活 | 15个日常小窍门
下一篇
这9种颜色可以表达秋天 | 四季の色
Karenfan108 2017-11-09 06:45:57
也就是说,大学生在毕业后的6-8年里,收入并没有成倍提高,但房价和物价却在飙涨,年轻人沦为 “新贫族”。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可收入和就业机会却在变少,这在当时几乎成了台湾年轻人返乡潮中最重要的经济原因。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