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把都市农场开去了这些地方!


据统计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突破96亿,且有66%的人将会住在城市。那如何 “喂养” 这群数量庞大的人群,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议题。我们开始在植物身上寻找更多共存的可能性,各类富有想象力和生活气息的农场也慢慢走进身边……


1.jpg

▲ 在一万五千年前,地球上还没有一片耕地,可到今天人类的开垦耕地面积已经像一个南美洲那么大!可尽管如此,我们仍在担忧着自己 “吃不饱” 



· 纽约雷克斯岛Green House ·

 开在监狱里的绿色农场 


自1996年起,全美推行绿色监狱计划,其中最大规模的,就是纽约雷克斯岛监狱的绿家园计划(Green House)。


2.jpg


10年内,这座监狱里约有550名学员一起联手,将曾经杂草荒芜的地区逐步打造为纽约市内最大的都市农场,里面有蔬菜农场、药草园与林地花园。


3.jpg


绿家园里每年生产的农作物约18吨,其收成作物和衍生产品会供应给纽约的中小学校营养午餐、社会福利机构、社区图书馆或监狱厨房,还会捐赠给低收入户社区、游民避难所等。


在寒冬季节里,农场的休耕温室则会变身木工教室,监狱学员可在此制作各种园艺材料等。


4.jpg


“绿家园计划” 给这些监狱囚犯提供了新的教育计划,透过与自然土壤的连结,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从而增强对自我生存价值的肯定。


5.jpg


与此同时,此计划培养了他们在出狱前能够具备基本的园艺技能,得以在艰困的城市生活中安身立命。



· 东京Pasona Urban Farm ·

 一起工作外也协作耕种 


6.jpg


在东京,著名的人力管理顾问公司Pasona的总部大楼被一层 “绿色外衣” 包裹——达1528平方米的外墙,形成了都市繁华街区中难得一见的 “绿色窗帘”。


7.jpg


不仅如此,这栋办公大楼里,还有建造了一座 “都市农场”,其作物在收获后则供应给公司食堂。


员工可以在里面自种自食,于工作中收获自己的食物。这座写字楼里的农场强调 “零食物里程” 的概念,试图真正做到从农场到餐桌的“一步到位”。你会向往在这里上班吗?


8.jpg


设计师YoshimiKono说:自从完工使用后,大楼里的员工见面不再冷冰冰的谈些公事,他们会讨论西红柿的成长,菜苗的茁壮,甚至一起收割稻榖。


9.jpg


在一楼,稻田一年可收割三次,每次达50公斤重。碾好的米粒同样提供给员工餐厅(尽管数量无法喂饱总公司内的两千名员工),一年的收成量大约能做出3000个饭团。


可员工在餐厅的反馈是,它们吃上去,口感真不一样呢!


10.jpg


不同于一般写字楼里的园艺花艺,这样的 “农田” 增加了员工间的协作默契,也让生活在繁忙都市里的人们体会到 “食与食物” 的根本。


 

· 丹麦 Impact Farm ·

 可自行 “组装” 的农场 

 

11.jpg


如果,只需要花10天时间、把所有元件组装起来,你就能拥有一座两层楼高的开放式农场,而农场里的作物产量可达每年6吨。


你会不会很心动?


12.jpg


2015年6月,第一座Impact Farm被设置在丹麦哥本哈根的一个社区死胡同内,创办人Kjær表示:


“正因为这里 ‘鸟不生蛋’,我们才可以观察将发生什么,整个社区的生态会不会因这个农场而改变?”


13.jpg


创办团队不断测试 “组装式” 农场的商业模式。


在这片并不大的面积里,产出的蔬菜会卖给农夫市集与餐厅。人们透过经营农场,不仅可以提供社区营养的食材,同时也给他们创造了新的工作。


14.jpg


因为这些可以移动的 “组装元件” 无论是安装还是拆卸,都不算麻烦,所有材料都是再生利用,既环保又可持续。


所以对创办人来说,更深刻的意义是能够借助这个模式,在更多闲置地区安放小型且能动性极佳的 “组装” 农场,并以散装的形式拼凑起社区的绿色地图。



· 伦敦 GrowUp Urban Farms ·

 高密度鱼植共生系统 


15.jpg


GrowUp城市农场成立于2013年,由Kate Hofman和TomWebster创建,采用对社区、环境有益的可持续方式,供应当地市场,以应对当下和未来的居民需求。


16.jpg


随着发展,这个农场衍生出了一种GrowUp Box(成长盒子),是将鱼植共生系统复制在一个个小型的 “箱子” 里,它们的特点是:占地很小,但可灵活使用。


17.jpg


如图所见,在一个20英尺的装运容器里,鱼被养殖在特别定制的贮水池里,以确保它们有足够大的空间去生长。


18.jpg


贮水池上面,绿色蔬菜被种植在垂直柱状物上。贮水池里的水会在循环过程中流经柱状物,此时鱼儿的废弃物便成为400余株作物的养料……这样生长的鱼儿和绿色蔬菜会向当地餐厅出售。


19.jpg


这个伦敦第一家商业鱼菜的共生城市农场,创建于城市东部工业区的一个闲置仓库里,如今已可以每年持续生产约20000公斤色拉蔬菜、草本类植物及4000公斤的鱼。在狭小范围内形成了生物链的闭环。



· 新加坡 Skygreens ·

 农田变大楼,节能环保的垂直农业


20.jpg


新加坡作为绿地覆盖面积为50%的 “花园城市” 国家,却仅有7%的农作物生产于本国,绝大多数蔬菜需要依靠邻国进口。(图为新加坡农场节)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这个715平方公里、拥有常住人口近500万的国家,也开始思考本土农业发展的新出口。


21.jpg


Jack Ng是这个Sky Greens的创建者。


它的雏形始建于2009年,到2010年,Jack Ng与国家农畜局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且成功申请了专利,成为世界首个低碳环保型的商业垂直农场。


22.jpg


为了确保每一棵植物都可以得到足够的阳光和养分,这38层种植槽可以绕着铝金属支架旋转,平均每8个小时完成一个转动周期。


所以一个支架式农场,其产量相当于25平方米的传统农田。


23.jpg


此外,系统还能收集雨水用于灌溉,同时发电带动存水回流至顶部,仅在非雨季使用电力带动,最大限度地节约了灌溉能源:每0.5吨水份和营养液,就足以满足1.7吨垂直支架的作物需求,真正做到了高效、绿色和低碳。


24.jpg


相比传统单层的农场,多层垂直的种植框架可以生产多10倍以上的蔬菜;组合式的框架配置,决定了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需求,随意变换蔬菜种植种类。这对寸土寸金的新加坡来说,真是点石成金!



· 芝加哥 Gotham Green ·

 世界上最大的屋顶温室 


25.jpg


这片由Gotham Greens所营运的农园占地75000平方英尺,甚至比一个街区还大,它正在打造世界上最大的屋顶温室。


26.jpg


创办人Puri认为,在自然光下成长的作物,收成的品质与产量上更为优良。因此他们采用自然光照取代 LED 等人工照明器具,不仅增进产量同时还能节约能源。


27.jpg


这种新型温室可以完全资源再利用,相较传统农场而言有更多优点,不仅能重复运用灌溉用水,也不需要使用杀虫剂,只会需要一点土地资源。


28.jpg


目前,温室还没办法取代所有农作物的种植方式,一时之间也很难从温室种出稻麦等,但Puri相信,由城市农场所形成的供给网络,最终还是能足以供应莴苣等易腐的叶菜类蔬食,取代以前要大老远从外地运进的方式。

 


· 瑞典 Plantagon ·

 供应热能与氧气的地下农场 


瑞典食物科技公司Plantagon,在一栋26层高的摩天大楼地下建了一个室内农场,2018年年初才造完。


29.jpg


地下农场最特别之处在于,因照明而产生的热气,可以利用LED灯上方的水管搜集起来,存于大楼的热能存储系统,供同栋楼的上班族使用。


这样将给大楼每年省下70万千瓦小时的能量,相当于节省了3倍地下室租金,农夫们也就不用支付任何场地费用啦!


30.jpg


这间公司计划直接将蔬果卖给同栋大楼的上班族,以及大厦中的餐厅;还有约1/3的产量将售给邻近杂货店,运送过程基本不需要消耗任何石油燃料;另外1/3产量则将在商店中贩售。


31.jpg


在瑞典,人们比起有机食物,对在地生长的食物有更高的兴趣。创办人Hassle表示,“我们通常会想知道食物从何而来。”

 

32.jpg


在瑞典另一个都市Linköping,这间公司正计划将地底农场扩大规模,转为16层楼高的 “植物摩天大楼“,此计划预计将于2020年左右实践。除了整栋大楼将生产蔬果之外,还有2/3的空间将出租做办公室使用,以维持营运的稳定。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

上一篇
国内六处绝美湿地行旅推荐,快收藏~
下一篇
为什么我吃这么少还瘦不下来?
云创王少平 2018-03-04 17:31:22
在东京,著名的人力管理顾问公司Pasona的总部大楼被一层 “绿色外衣” 包裹——达1528平方米的外墙,形成了都市繁华街区中难得一见的 “绿色窗帘”。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