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到厦门,会好好逛逛那些创意设计店,一定不会对《盐巴salt》陌生。自创刊以来,七年间,这本独立小众杂志也面对了新媒体浪潮的冲击,创始人松饼却带着她的热忱和坚持,用有温度的文字,依旧分享着有趣的实用小技巧, 并一边记录鲜活的新时代...
2011年,做广告公司的松饼,在生活的城市厦门,做起了独立杂志《Salt盐巴》,这一做,就是七年。
去年,她搬离厦门岛,在海沧区的一个新社区里租下个毛坯房,改造一番后在这里开始了新生活。
于是,带着点好奇,我们想去看看作为一名杂志人,松饼平时是以什么状态在工作和生活的,并和大家分享她的home office,聊聊近况。
如下,是松饼的自白
……
▲
郭婧雅
不熟的人叫她 “松饼”,
独立杂志《Salt 盐巴》主编
今年五一,我去了一趟安徽黟县的碧山村,在那里待了两天两夜,采访了一些生活在村子里的人。多年前,欧宁和左靖的 “碧山计划” 使碧山成为当代乡村建设运动的焦点,后来逐渐沉寂。
在上一期采访过程中,我逐渐对青年返乡现象产生了兴趣,碧山是第一个跃出脑海的词,之后,便顺理成章地成了《salt盐巴》新一期内容的第一站。
《salt盐巴》是我个人创作的一本独立出版的杂志书。起初以每期介绍一种手作为人所知,是一本轻松的生活读物。
2017年开始改版,希望去记录在传统中求新求变的故事,它于是不可避免地从内容到成书都重了起来。通常情况下,我一个人跑选题、采编撰稿、设计版式,然后印刷,再联系发行,几乎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操作模式,一做就做了七年。
七年里,我换过五个工作地点。
甚至一度移动办公,在一些常去的咖啡馆留下埋头码字的身影,也为了生计做过一些别的事情,譬如为他人写公众号,以及想在推广手作这条路上走走看,于是开过体验课,出过材料包,然而都不甚有效。当年一起玩耍的朋友已经在各自领域垂直发展多年,我则用了七年时间,不断试错,终于明确了想要做一个写作人这件事。
2017年4月,我退租了位于民族路的工作室。这一次我走得有点远。我离开了厦门岛,往西边走,过了海,在海沧租下了一间公寓。对我来说,这颇有新起点的象征。
租的公寓位于一个安置房小区。这里原先是一个村子,为了盖公寓楼,把村民先迁走,盖完了,村民们还照样住回来。于是我的邻居大多数就都是当地的村民。
但逢喜事,小区门口就摆出巨大的彩色充气拱门,正中央红色牌子写着硕大的 “某某与某某喜结良缘”,一摆就是三五天,有一次我发现拱门的造型和前一天不一样,抬头发现是另一户人家喜结良缘了。
丧事也很热闹。丧事通常在小区对面、保生大帝庙里举办,哀乐奏一天。但那个庙也不总是用来办丧事,也搭舞台唱过戏,那一天不知是什么日子,唱戏前还放了好一阵烟火。
我挺喜欢这个社区。虽然生活在这里的人相较于其他小区显得粗野,但站在一定距离外观察,也觉得那是一种鲜活和真实。
我的公寓原是毛坯房,我花了一点钱装修它,又添置了必需的家电,让这个地方看起来并不完全是个工作室,而更像是home office。
搬进来的时候是初夏,我利用渡轮把单车从厦门岛骑来海沧。从那之后,有一些傍晚,我就骑车到码头,然后折返,来回一趟大约十公里。
天气再热一些,小区的食杂店里开始贩售一种红豆冰棒,我大量买入,存在冰箱,每天吃一条,有时吃两条。后来店里还开始卖同一品牌的绿豆冰棒,但我觉得红豆的更好吃。
为了节省不必要的开销,我变成一个自己做饭的人,有时也邀请朋友们来家里吃饭。因为是自己做的饭,不舍得浪费,因此多吃了许多,人就变胖了一些。
阳光每天在阳台逗留七八个小时,把白色窗帘的背面晒得发黄。早晨,阳光像网一样撒下来,到傍晚再收回去,捞走空气中的浮尘和轻飘飘的猫的毛发。
马路上的车灯密密麻麻,一条红色的队伍,一条金色的队伍,蜿蜒前进,到路口,被一把隐形的剪刀剪开,撕成两条。我每天都望着窗外这样的景色发呆,看天空风推云走,小小的飞机在上方慢慢滑远。
从初夏到冬至,我一点点地往公寓添置各种物件,一边在工作桌前慢慢地完成了第六期杂志书的全部撰稿和设计,几经波折后印发了出来。
虽然已经明确自己想成为一个以写作去记录的人,但对于写作,我仍然只是刚敲开门。未来不知道会怎样,努力努力看看前方有什么。
空间一隅
//
松饼home office里的视听娱乐区
这间公寓并不大,六十几平方。原先有两个卧室,我打通了其中一个和厨房之间的墙,整间公寓立刻明亮许多。考虑到大多数时候只有我一个人,于是我拆掉了除了大门以外所有的门,在卧室和洗手间仅用门帘遮挡,成了一个并不善待隐私的空间。
被拆掉墙的那间房间,之前设计成会客区。结果客人们来了以后都喜欢坐在餐桌前聊天,我便把沙发挪了方向,把这个区域改成了视听娱乐区。
唯一完整的墙面充当了投影幕,夜幕降临后就可以躺在沙发上看电影。因为窗边的光线很好,白天也会在沙发上看看书,但是这张沙发很舒服,常常看书看到打盹。我刻意不添置书柜,希望每个角落都有书,走到哪里就可以随手抄起来看几页。
松饼的心头好
- 1 -
限量版画
画家卓林省在今年年初发了一条微博,说她做了年画《金果》的限量版画,准备拿一幅出来抽奖。但这是一个 “不公平” 的抽奖,她会从所有转发里选择一个她觉得适合中奖的粉丝。我转发了这条微博,我说想被不公平地抽中。结果她从30幅要送朋友的版画里送了一幅给我。这幅《金果》就成了我的第一件艺术收藏。
- 2 -
任天堂红白机
任天堂红白机是导致我近视的罪魁祸首。但即便我已经高度近视,仍然对年少时玩过的那些像素游戏念念不忘。
今年我在网上买了一台纪念版红白机,还有一些卡带,把家里的小电视也带来,有时写稿累了,就插上电玩几关。唯一的缺憾,是所有游戏的BGM在压缩的时候丢了一条音轨,导致游戏气氛无法完全复原。
-3-
WKUP单车
买了快三年的WKUP单车。
无论是结构、细节、美学,它都设计得非常棒。骑行其实不是我的生活方式,我喜欢骑车是因为这种出行方式更轻,而且相对更不受限。但我不喜欢共享单车,我认为它的出现侵占和浪费了更多城市公共资源,因此我选择购买一辆。
(图片来源网络)
Q & A
H:厦门的生活有影响到你做杂志吗,比如一些选题的选择,或做杂志时的心态?
盐巴杂志起初受到台湾《蘑菇》的影响很深,最早的思路,也借鉴了蘑菇,是希望能发展成一个文创品牌的,这和厦门十年前曾在文创领域热闹过有很大的关系。
但到了后期,厦门的文创产业后继无力,出版和媒体业活力尽失,这些都对独立出版有很不利的影响。而对我个人而言,厦门的生活可以让自己免于一些不必要的社交,专注于工作,仅此而已。
H:七年间同样是做杂志,前后有经历过什么不同阶段吗?
从去年出版的《Salt盐巴》杂志来看,这个变化应该还是挺显而易见的。它从一本小而轻的生活刊物,转变成比较重的、侧重记录报道的杂志书,这与我2015年之后、更多地走到外地去采访的经历和思考有关。
我接触到很多手艺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跟大众想象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从那以后,我开始思考写作这件事,我的采访报道应该要呈现出哪一个面向,我想让读者看到什么。一旦我想的是这些事,那“盐巴”自然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H:会希望延续目前的状态一直生活、工作下去吗?
目前的状态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我不确定会有多久。我对未来的态度一直很开放,欢迎各种可能。但另一方面,我心里对自己的人生已经有了规划,希望在生活和工作上都可以有所突破。
H:为了让自己在home office里集中注意力办公,有特别做过哪些空间布置吗?
没有。故而一直无法集中注意力办公。好在视听娱乐区那里没有装窗帘,白天不能看投影,对专心办公多少起了一点作用。
H:搬到这个新社区后,给生活带来过什么不便吗?正向的影响呢?
有一定的不便。因为猫不愿从我父母家搬过来,为了陪猫,我还是得岛内外两头跑,这边住住,那边住住,交通成本就增加了许多。正向的影响啊,就是一个人住还是很爽。
撰稿✎松饼
摄影✎罗布
文章转自《HOMELAND家园》
(微信号:homeland_mag)
环保|自然|简单|健康
更多人物生活话题,点击下方图片阅读
向“东京杂货教父”小林和人学习挑选日用品法则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