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入情网,是情感和心灵的退化?| 爱情是什么




爱情总是被诗意地对待。譬如夏目漱石说,若用日语表达I love you,应是“今晚的月色真美”。那么,当爱情落入心理学家或生物人类学家的眼中,又是怎样的面目?说真的,整理完下面的文字,我更不知道什么是爱了。但在今天一本正经地说“爱”,这感性与理性、朦胧与实证之间的反差,实在有趣呀。





坠入情网,是情感和心灵的退化

______


理治疗师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爱


他认为,真正的爱关乎心智的成熟,是持续的自我完善且给予他人滋养,是与所爱之人、物乃至这个世界融为一体,是不停歇的成长



是不是相当positive?但他讲述爱时有多么温情,谈论男女之爱时,就有多么“无情”。


他说,坠入情网不是真正的爱,不会持续太久,我们迟早会从虚幻中醒来。


▲ 摄影师Martin Parr出版过影集《无聊的一对》,镜头下全是两相对坐却满脸了无趣味的伴侣


简单地讲,在派克看来,每个人都有“自我界限”,即能区别出自己和外在世界的不同,能够认识到身材的大小、体能的局限等等。


而坠入情网,意味着:


“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突然崩溃,使我们的‘自我’与他人的‘自我’合而为一。我们突然冲出自我界限,情感就像决堤的洪流,声势浩大地涌向所爱的人,于是寂寞消失了,代之以难以言喻的狂喜之感”。



但是,这样的狂喜部分源自于,爱情呼应了童年时与父母相伴的记忆,在爱人与父母面前,我们似乎都是无所不能的。


因此,“坠入情网,是情感和心灵的退化现象。”


而且,坠入情网只是自我界限的一部分暂时崩溃,双方终将意识到,彼此的爱好、想法相去甚远,两人始终是分离的个体。于是,自我界限恢复如旧,徒留失落。




然后,派克撕去了爱情的最后一丝美感。他说,坠入情网的本质与物种存续有关:


“坠入情网,是人类内在性的需求和外在性的刺激,产生的典型生理和心理的反应,意义在于增加人类生殖机会,促进物种繁衍和生存。或者说,坠入情网是人类基因对于人类理性的征服。”


当然,他没有忘记“呼唤”真爱:“情侣只有脱离情网,才能够真正相爱。”





爱情就像可卡因

______


相较派克,其他人对爱的剖析,可能更为“冷酷”。


譬如,物理学家Jim Al-Khalili就说,爱,基本是一个化学过程(love is chemistry)


情欲是暂时的性冲动,与睾酮、雌激素等物质的加速释放相关;真爱则与大脑释放的一整套化学物质相关,包括信息素(费洛蒙)、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等。


▲ OXYTOCIN是催产素,脑下垂体后叶荷尔蒙的一种


末了他补充了一句,似乎很能呼应派克:爱是种工具,它让男女双方形成联防同盟,共同养育子女。


而生物人类学家Helen Fisher则在她的研究中,用实验来分析什么是爱情,结论不仅似乎与以上说法不谋而合,还进一步论断:爱情是上瘾,爱情就像可卡因(Love is Like Cocaine)




她援引Dorothy Tennov的论述,梳理了人们陷入爱情后,可能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情绪节点和特征。


爱情囊括了一系列强烈的情绪,它们高低起伏如过山车,也使陷入爱情的人们经历如是狂热的旅程:


▲ 点击查看大图


同时,Helen Fisher还将情侣的精神状态与瘾君子的特征一一对应:


▲ 点击查看大图


这种对应并非牵强附会,而有实验结论作依托。


神经科学家Andreas Bartels和Semir Zeki曾比较了畅游于爱河的情侣们和刚刚注射过可卡因或阿片类药物的瘾君子们的大脑,发现两组受试者大脑的奖赏系统中的许多相同区域被唤醒了



此外,当Helen Fisher和同事们重新分析17位处于热恋中的男女的试验数据时,发现了他们伏隔核中的活跃状态。


而伏隔核是与所有“上瘾”相关的大脑区域,包括对海洛因、可卡因、尼古丁、酒精、安非他命、阿片类药物、赌博、性和食物的沉溺。


深陷爱情中的人对他们的另一半上瘾。而爱情,大概就是天然的“瘾”



Helen Fisher还扫描了17位刚进入恋爱关系的受试者的大脑,发现他们的VTA区域非常活跃。


VTA区域位于大脑底部,是能够生产且向大脑其他区域输送多巴胺这一天然兴奋剂的迷你工厂。它还是大脑奖赏系统的一部分,这个区域能激发渴望、精力、专注与动机。


▲ 有部电影就以《多巴胺》为名


难怪爱恋中的人都处于天然的兴奋状态,如此心不在焉、乐观、外向、活力满满。



事实上,由于VTA靠近与口渴、饥饿相关的原始区域,Helen Fisher和她的同事们意识到,爱也是人类的基本驱动力,我们追寻爱,正如我们追逐水源一样,都是人类的生存机制。


这种驱动力,这种生存机制,也是一种“瘾”。


▲ 许多哺乳动物、鸟类也具有与人类相似的“爱情”驱动机制,只是持续时间要短得多


▲ 多巴胺的基线活动因人而异,这也会影响一个人陷入情网和维持恋爱关系的倾向。有些人声称自己从未感受过爱情,他们中的一部分就患有垂体机能减退症

 



亲密、激情、承诺是爱情铁三角

______


前面讲了太多枯燥的“爱不是什么”和“爱是什么”,是时候看看所谓完美的爱情由哪些元素构成。



心理治疗师 Philippa Perry说,爱有许多面具,我们习惯将与爱相关的种种感受和冲动都归于“爱”的名下,但不同的情绪怎么能混为一谈:


  • 友情之爱 (philia) :朋友与家人一般深厚而亲密的连结。

  • 游戏之爱(ludus) :逢场作戏与调情。

  • 实用之爱(pragma):是长久相处的伴侣之间发展出的成熟的爱,包括积极的表达善意、承诺、包容和理解。

  • 博爱(agape):广义的爱,不具有排他性,是对所有人类的爱。

  • 自爱 (philautia): 不是自私,而是爱人的前提应当是自爱。

  • 情欲之爱(eros):与情欲有关,除非它转化成友情之爱或现实之爱,否则最终会自行耗尽。



在以上所有的“爱”中,似乎实用之爱(pragma)是最成熟的,但好像又缺了点什么。


要说完美爱情的经典定义,还是不能不提到心理学家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


斯滕伯格认为,爱情由亲密、激情、承诺这三个基本元素组成



亲密是爱情中的温暖体验。它体现在,二人相处时感到幸福愉悦,且渴望促进对方的幸福,此外还包括互相尊重、理解、分享、支持、沟通等。


总而言之,亲密是令人舒畅的。



 

激情是一种“强烈地渴望跟对方结合的状态”。


通俗地说,就是见了对方,会有怦然心动的感觉,和对方相处,有一种兴奋的体验。激情与亲密该是相辅相成的。


 

承诺是认知性的决定与忠守,是爱情中最理性的成分。相爱的人愿意排除万难,培养亲密感和激情。反过来有亲密感和激情的关系亦使承诺更能持久。


 

完美的爱情当然是三者兼具,融会贯通,但斯滕伯格也根据激情、亲密和承诺三大元素的所占的比重,列出了七种不同类型的爱情


  • 喜欢式爱情:只有亲密,没有激情和承诺,如友谊。

  • 迷恋式爱情:只有激情,没有亲密和承诺,如初恋。

  • 空洞式爱情:只有承诺,缺乏亲密和激情,如纯粹为了结婚的爱情。

  • 浪漫式爱情:只有激情和亲密,没有承诺,这种“爱情”崇尚过程,不在乎结果。

  • 伴侣式爱情:只有亲密和承诺,没有激情,比如四平八稳的婚姻。

  • 蠢式爱情:只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没有亲密的激情顶多是生理冲动。

  • 完美爱情:包含激情、承诺和亲密。

 


斯滕伯格还分析了爱情里的动机、情绪和认知,在此就不展开了。


大概不少人会说,这些关于爱的论述不仅在准确性上有待商榷,还磨灭了爱情最后的梦幻色彩,大煞风景。



不过,在爱情越来越难以琢磨、存续的当下,它的内含中有几分是原始的悸动、几分是人为的攀附,又有谁辨得清?还有些尚算扎实的论述,供我们在自嘲和无奈时做些参考,也算行之有据了。


没有人仅凭着感性或理性就能说好“我爱你”三个字吧,只希望你有爱时愉快,失爱时洒脱,无爱时淡然。 



部分文字翻译、编辑自网络(Nautil、The Guardian、《少有人走得路》等)

图片源于网络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

上一篇
2019世界最佳旅行目的地榜单,新的一年教你如何正确挥霍年假!
下一篇
想去看樱花!我们已为你准备好国内这8个绝美的赏樱圣地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