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然的妈妈,在树林里遛娃


自然游学是自然教育的一种形式,选择较为原生态的地方作为目的地,在旅行中让孩子和家长体验到不同于城市的、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黄膺和女儿圆宝的自然游学之旅,源自她作为母亲的担忧。她发现自己的孩子从小生长于城市,对便利而现代化的物质生活觉得理所当然, 甚至有些“娇气”,觉得是时候带她去自然里上“另一课”了。


1.jpg

黄膺
自然名“蒲公英”,
2013 年创立艺能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
带着大人和孩子进行山海之旅、森林之旅、四季回归土地之旅。



跳出舒适圈,认识多样世界

______


黄膺自己是一个对自然充满热爱和崇敬的人,在自然保护NGO“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工作了12年,她常常去自然保护区,接近原始的自然。但自己的孩子“圆宝”却从小生活在城市,对便利而现代化的城市生活觉得理所当然,甚至有些“娇气”。


4.jpg


2013年,她决定改变自己的职业道路,从“自然保护”转向小而美的“自然教育”,带孩子多去接触自然,认识世界(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改善“自然缺失症”。通过自然游学这样,超出孩子和家长的“舒适区域”的旅行方式,让他们看到不同于城市的、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那些逐渐积累起的生活智慧和个体体验,会让孩子的心变得广阔包容。



1080.jpg


黄膺希望走过很多优美的山水后,孩子们能找到“在自然中放松愉悦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自然知识,探讨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己、人与人的关系。“人生就是这样,没有标准答案,有时结果并不重要,因为生命经验具有多样性。”


21.jpg


她很喜欢美国插画家Molly Bang的绘本《菲菲生气了》,在绘本的最后,离家出走的菲菲看到了石头和小草,听到了鸟叫,她爬上了大树,感受着风吹动了头发,看到了流水潺潺,“她在这个广大的世界里得到了安慰,回家了”。在黄膺看来,这就是自然的魅力。跟其他的很多游学项目相比,自然游学不那么具有功利性和目的性,“自然是更广大、综合、多元的课堂,也具有精神抚慰的疗愈力,能让人恢复平静、缓解压力。”


3.jpg



山中果然有世外桃源

______


自然游学关注的不仅是自然的美好,也包括了自然的残酷与脆弱,还会去关注当地人的生存生产方式,思考“怎样的方式才是对未来最可持续的”。在国内,自然教育还非常小众,但是在日本已经发展了三十多年,有针对不同人群的课程,当地人对自然、环境和土地的情感与环保的生活方式融为一体。


几年前,黄膺曾去日本参加过这类培训,这个暑假,她想要带着女儿和其他两个家庭的孩子,去感受一下日本自然学校的生活艺术。


14.jpg


三个家庭从东京来到长野县安云野里的Shanti Kuthi(尼泊尔语“和平之家”),这座家庭式自然学校的创办人是一对夫妇,男主人主张自给自足的生活,女主人是森林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从70年代开始,他们就搬回在长野,花了三年亲手搭建了第一间手作建筑民宿“Shalom号”,接待城市家庭去乡村体验慢生活,接着,又在安云野修筑了第二间充满想象力的土房子民宿。


18.jpg

▲ 生机盎然的Shanti Kuthi 菜园子


大家在那里生活了五天,每天早晨和主人夫妇一起去屋后的自然农法的农田里采摘香草蔬果,分工协作准备早餐。碗里的食物要尽可能吃完,早餐后,主人教大家用环保的方式洗碗(这就是一种上课)。首先用一片硅胶的刮刀把盘子里的油渍刮干净,装在小桶里堆肥,然后用废旧的衣服的布料把盘子擦干净,最后用清水洗涤两遍,再用干布把碗擦干净,“所有的这些生活细节本身都是很好的学习。”


19.jpg

▲ 在“和平之家”的晚餐有一种互助温馨的氛围。


在这里,孩子们和家长都需要学习劳动:生火,用土灶烤面包和批萨,用简单的工具把当地的竹子做成简单的竹筷与竹碗,然后把竹筒连接起来,引来山泉水,吃流水细面。他们甚至还学习了用竹子做成乐器在森林里演奏,拜访了守护森林40年的老人,聆听他的森林哲学。


8.jpg

10.jpg

▲ 制作胡萝卜面包


在森林里做游戏、泡温泉,晚上孩子们会做自然旅行的笔记。“没有人觉得自己是来上课的,只是换了一个生活场景过一种身心放松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很自然地被调整成放松、温暖、互助的关系了。”


15.jpg

▲ 孩子们亲手制作竹筷子


17.jpg

▲ 用自制餐具品尝流水细面,别有风味



永不休止的自然之旅

______


黄膺的女儿圆宝如今已经四年级了,在传统的学校里念书,学习对于她而言,始终是一件兴趣盎然的事情,即使上奥数、国学这类的兴趣班,也能享受不同思维方式的乐趣。自然游学培养了她对环境敏锐的观察力和好奇心,同时令她葆有一颗柔软的心,哪怕对微小的生命也心存尊重与爱护。她渐渐发现圆宝看待问题的视角也开阔起来了,在自然里也可以将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等各种知识融会贯通。


12.jpg

5.jpg

▲ 在森林中成为野孩子


“在带领孩子们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也是获益良多,学习了解自己,发现平时忽略的美好细节,学习释放自己也放低自己,借着孩子探寻世界的眼睛来重新看待这个世界;学习与不同的人相处交流,更多地倾听和欣赏他人,学习传统的乡土知识,找到自己的根;甚至也学习认识自我,发现成长的喜悦,还要学习平复内心经常无意识冒出来的那个骄傲自大的自己。”黄膺说。


13.jpg

看到清晨正在脱壳的蝉


如今,黄膺的自然游学之旅还在继续,包括周末短期的自然课堂和暑假较长期的自然游学。“土地的孩子”是针对5~7岁的城市儿童,孩子们会在一年四季中不断地重返同一片土地参与农耕,从而帮助他们了解土地、粮食和蔬菜的来历。“森林之子”是针对7~10岁、对自然体验有一定基础的孩子,带着孩子和家长们体验森林的四季变化、了解森林的生态作用,建立起人与森林的情感连接。


6.jpg


而在暑假和寒假期间,除了青海湖、台湾和日本的自然游学线路,更多的自然优美之境正在等待着来自城市的家庭们。


文:楼悦 

图:黄膺、思依、刘鑫



新刊订阅.jpeg

4.jpg


全年订阅更有好礼送,
赶快来购买吧~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

上一篇
12月刊丨倪妮,若你也和我一样爱咖啡
下一篇
学会这五招,冬日巧去体内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