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流动的死亡。自有人类以来,迄今已经有850亿人在地球上死亡。一代又一代的生者,都在告别并埋葬先他而去的人。然而,为何对于死亡总是讳莫如深?为何总有意无意阴暗化、边缘化了身后事?到底什么样的告别方式才完整了我们的一生?这,值得思考。
死亡有三重。第一重死亡,是在你身体的机能停止运转之时。第二重死亡,是在你的身体被运送到坟墓中的时候。第三重死亡,是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你的名字最后一次被人们提及。
——大卫 · 伊格曼 《生命的清单》
遗体,你留给世界的最后一个难题
______
早在十几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莫斯特文化的创造者尼安德人就已经有了通过埋葬遗体安葬死者的习俗。
▲ 厚葬久丧作为丧葬文化中的主流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清末大户人家的出殡队伍极尽隆重
作为植根于农耕社会的古老丧葬方式,人们一开始实行土葬是为了防止死者被野兽吃掉,后来才给它赋予了更多文化与精神的意义。
中国人对土地的依赖和留恋,令 “入土为安” 成为最理想的告别方式,在过去甚至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死者得到永恒的安息。
▲ 传统土葬的目的,在于尽可能保持逝者遗体的完整性,可是这种习俗对于土地空间的大量占用也让城市及周边不堪重负
在西方,受基督教文化影响,实行简丧薄葬:仪式多在教堂举行,先用棺材把遗体运入教堂,由一位教士念悼词并为死者祈祷,再送往墓地,终归于土。
▲ 这些建材无法被土壤分解,相当于占用了16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和23亿吨混凝土的体积
现代丧葬的仪式,对土地占用的情况并未好转。在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坟地空间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东京,传统的墓穴极为稀缺和昂贵。
即便是中国,同样的情况也不容乐观,2015年民政部发布报告称,全国墓地紧张墓穴短缺,大部分省市的墓穴将在10年内用完。
▲ 伦敦的空间危机更使Harriet Harman 提出重开旧式的 “双层” 的墓葬。甚至现在一些墓地已经开始被重复利用——将原有的棺材往下移,然后放上新的棺材
可不管是土葬还是火葬,为了确保尸体在葬礼前保持完好,殡仪馆的工作人员都会根据需要保存的时间长短,往遗体中注入不同剂量的防腐剂,这也给地下水和土壤带来了新污染。
有数据显示,如今无论哪种墓地,都越来越像垃圾填埋场:每年都会被超过300万升的有毒甲醛侵蚀土壤,还要耗费1.15亿吨钢材来加固棺材和制造墓碑。
▲ 2013年清明节,上海警用航空队直升机上俯瞰上海松鹤墓园
目前,在中国大陆,火葬比例为53%,同样的数据在美国为26%,英国为70%,而在国土面积较小的日本,火葬比例超过了90%。
从可持续角度来说,火葬相对于土葬无疑是更好的选择,但在一些案例中它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环保。
▲ 在英国,据统计,所有水银污染中的16%是由火葬引起的
美国 “绿色葬礼委员会” 称,火葬只是增加了人类最后的碳足迹,因为火化尸体需要消耗23升的化石燃料,足足4小时才能将一具遗体彻底烧成灰烬。
不仅如此,在火化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包括二恶英(人类一级致癌物)、氢氯酸、二氧化硫等等,同时汞等其他金属物质也将会排放到空气中。
▲ 一家火葬场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大约在200-400公斤之间,大致相当于汽车行驶800多公里所排放的气体量
除了遗体所造成的污染,一系列复杂的丧葬程序所造成的高昂殡葬费用也成为了一大难题。据统计,2015年中国殡葬业市场规模超过700亿元。
回看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墓地价格的飞涨程度甚至超过了房价,过去5年里涨了10倍!清明节,殡葬用品在市场上热销,昭示着中国传统的 “事死如事生” 观念。这也让办一场昂贵而盛大的葬礼,成为了很多人无奈的选择。
▲ 宁波一处豪华墓园内,一座座形似江南民居的 “阴宅”,设计有漂亮的碑刻、马头墙等元素,一座 “阴宅” 可入驻多位逝者,每座需要十多万元
告别,我们该如何与世界说再见?
______
传统丧葬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促使了人们开始思考:到底能不能更简单、生态地处理死后自己的身体?
▲ 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郊外的Skogskyrkogården(斯库格林地公墓),将火葬场、骨灰厅、墓穴墓碑等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既增加了公共绿地,又能为野生动物筑造新的栖息地
我们无法决定何时死去,但是却可以决定死后在自己身体上发生的事——那些自然、环保的丧葬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绿色葬礼” 概念也应运而生。
▲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并开始选择可降解材料制作的棺材:纸板、竹子、水葫芦、芭蕉叶,甚至是羊毛和回收的报纸……
在英国,一家名为 “垂直丧葬” 的公司通过简化葬礼,尽可能地降低丧葬费用:遗体采用冷冻方式而不是防腐剂来避免腐烂;可降解的裹尸布包裹住遗体后,被埋入垂直的墓穴内,这样占地面积小得多,从而可节约更多的土地。
此外,人们还会种一棵树纪念死者,树林中放养着一群啃食牧草的绵羊。
▲ 美国的一家自然埋葬公司利用回收的旧报纸加工成 “生态棺”
同时,对于遗体的处理,也出现了更多高科技和充满想象力的方式。
把你的身体变成一棵树
当你死后,身体会被卷成胎儿的姿势,放入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卵形 “生态蛋”。蛋的顶端会栽上你死前选好的树苗,人体内的氮、硫、钙和镁等元素会成为树苗生长的养分,埋入地下的遗体连同 “蛋” 都会随着时间自然降解。
▲ 这种可持续的埋葬方式是由意大利设计师 Anna Citelli和 Raoul Bretzel提出的:让你的身体成为一颗巨大的种子,成为树木的养分
如果遗体已经火化,骨灰同样可使用较小的生态胶囊容器,成为养料。而这棵树会成为你的墓碑,它将被卫星定位系统所记录,很好地贯彻了生态殡葬的理念。
用蘑菇做寿衣
相较普通寿衣,设计师 Jae Rhim Lee 发明的这套Infinity Burial Suit(无穷寿衣)表面布满了网状编织物,这些用蘑菇孢子浸泡过的棉线可以供她的无穷肉食蘑菇生长,从而帮助遗体从内分解。
▲ Lee 在2011年于TED TALK分享了自己的发明
开发阶段,Lee 用自己的头发、指甲和皮肤喂养牡蛎和香菇,并挑选优良个体进入选择育种。她觉得等自己去世后这些蘑菇就能认出她并当作食物吃掉!这样,她也就被转化为护根层并进入无限的生态循环……
你可以将这个过程理解为一个开源棺木,虽然听上去有些骇人,但是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
“拒绝死亡是人类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但是人终有一死,我们只是会进食,会呼吸,会死亡,会腐烂的自然物种,并最终将进入更大的生态循环。我们关注环境,因为我们是环境的一部分,环境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 蘑菇是地球上的分解大师,因此也成了一种连接生死的中介生物,而 Jae Rhim Lee的灵感便来源于此
火葬其实也可以用水
如果说,燃烧必然会产生的温室气体及有害气体,那么将火换成水是否可行?英国有一家公司就发明了碱性水解法来处理遗体——Resomation(水焚葬)。
▲ Resomation 是一种基于水的化学处理遗体方法
简单来说,它就是用氢氧化钾制成的强碱溶液,在高温下对遗体进行溶解。整个水焚葬过程大概会耗费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完成后打开仪器,遗体会变为一种无菌的咖啡色废弃液体,可以直接排放至下水沟,同时还会有一些和火葬后的骨灰一样的遗骨残留物。
仅仅在英国,如果生化火葬仪器制造厂商都能放弃传统的火葬方式转而使用碱性水解法,就将至少减少35%的温室气体排放。但是,目前Resomation目前只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少数地区可以合法使用。
除了火葬、水焚葬,居然还有冰冻葬
Promession(冰冻葬)是将遗体用液态氮低温冷冻,令整具遗体结晶化后,通过机械振动将它在数分钟内分解成碎片。之后,真空状态的干燥机会去除颗粒残留的水分,成为类似于骨灰的粉末,其中任何的金属物(各类医学填充物)都会被磁铁移除。
▲ 瑞典生物学家和企业家SusanneWiigh-Mäsak 发明了利用液氮低温干燥技术来处理遗体的方法,叫做 Promession
最终,这些粉末被玉米淀粉包裹后,放入土壤的表层中,这样有利于微生物在数月内分解吸收它们。
目前,Promession在英国的海峡群岛、南非和德国等地区或国家获得了法律认可。仅从生态上来说,冰冻葬通过将有害污染物的剔除,让遗体对环境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了一种友善的 “谢谢”。
全年订阅 好礼相赠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