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我们遇见了四位“捕捉”星星的年轻人他们做科普、坚持观测、接触前沿信息,也追求眼见为实的体验。承袭前辈和脑洞大开并不相斥,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也不矛盾。在以宇宙为尺度时,年轻,获得了谦逊与安定。


▲ 图_getty images紫金山天文台落成于上世纪30年代,是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到1980年代,由于灰霾和光污染等原因,紫金山已经不再适合天文观测,科研人员迁下山,山上改为科普教育基地。作为天文台内的标志性建筑,“大台”总共三层,里面存放着20世纪30年代引入的远东最大望远镜。

▲ 紫金山天文台大台 图_紫金山天文台

这架口径60cm的反光望远镜,在1955年协助老台长张珏哲发现了小行星“紫金1号”,这也是中国人在本土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它在1993年停用后,已经变成一个标志。正是在“大台”下,我们为四位年轻人拍摄了合照。

图_李威娜




“想让大众理解我们在做什么”

______


这是王科超在紫金山天文台工作的第三年。


他是山上工作人员里年龄最小的一个,常做科普接待、组织观测活动,现在也负责天文台的微信公众号,策划各类主题,“我们想让大众理解我们在做什么。”


王科超90后 科普工作人员

关键词: 误区


王科超考上天文台的研究生后,攻读陨石学,经常碰到带着所谓“陨石”上山鉴定的人。在向不同人解析对陨石的认识误区时,他更感受到天文科普的重要性。在他眼里,大众对天文学家的认识也有误区。人们通常认为,天文学家都是站在望远镜下、天天观星的人。其实,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无人遥控望远镜进行远程观测,或者分析观测团队的数据,很多科学家是对着电脑工作的。他们也不一定是想象中坐在办公室里呆板的样子,中科院有位天文学家甚至是摇滚界小有名气的吉他手,王科超笑着举了他喜欢的例子。

▲ 紫金山天文台内的浑仪 图_李威娜


关键词: 从过去到未来


做陨石研究那几年,王科超在显微镜下的所见让他对太阳系的形成理论坚信不疑:“太阳系从一团星云凝结成一个个小球粒状的岩石,再逐渐堆积长大,我在显微镜下看到了陨石当中小球粒的结构。很多科研数据都可以证明它是46亿年前形成的,是我们太阳系最早形成时的那批物质。”▲ 图_Unsplash而关于人类对宇宙探索的起点和终点,可以用他喜欢的电影《星际穿越》里的一段独白来总结:“我们总坚信自己有能力去完成不可能的事情。我们珍视这些时刻,这些我们敢于追求卓越、突破障碍、探索星空、揭开未知面纱的时刻,我们将这些时刻视为我们最值得骄傲的成就,但我们已经失去了这一切。又或者,也许我们只是忘了我们仍然是开拓者,我们才刚刚开始。那些伟大的成就不能只属于过去,因为我们的命运就在太空。”

▲ 图_Unsplash

“有些景象,一生不会看到第二次”

______


小徐自称“业余天文发现”爱好者。


他说:“其实我们做天文业余发现,也会帮专业的天文台做些事,比如观测特殊变星的光变,所以也接触到一些专业领域。”


小徐80后 天文爱好者


观星的晚上,小徐带来一架“高桥”望远镜。


那天立冬,架机器时刚入夜,没等一会,天已经乌黑得发暗。这很像他平常野外观测的步调,一般在天刚快暗的时候架好设备,天黑了就开始拍摄。人不一定守在机器边上,也不用吹冷风,带两部电脑,一台放户外,一台放室内,利用远程控制软件在室内就可以观测。


▲ 图_李威娜



关键词: 超新星


初二就开始玩天文的小徐,在8年前第一次发现了超新星。恒星在演化末期,因为爆炸突发出的电磁辐射常常能照亮它所在的星系,星系中原本暗淡的星,借助恒星爆炸发出的强光而能被人们看见,超新星原本就存在,只是“被看见”需要一些契机。小徐说:“想要发现超新星,需要隔三差五反复去拍星系,哪一天突然有颗亮星爆发了,和原始图片对比,经过排查,也许就能成为发现一颗新的超新星的人。”

▲ 图_NASA via bing


关键词: 彗星


小徐也喜欢观测新的彗星。


“彗星是非周期的,它不像月亮、木星、土星,或者猎户座大星云,天天都在那。一颗彗星好不容易从太阳系来绕这么一圈,说不定你看它一眼,它就跑了,一生基本上看不到第二次。”


大约12年前,他亲眼见过赫尔姆兹彗星突然增亮的天象。那时他才大一,在家后面的小广场上,看到那颗原本亮度大概十几等的彗星,最后一直爆发到大概两三等。(星等越高,其亮度越暗)


▲ 图_bing



关键词: 日全食


在小徐的观星经历里,2009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日全食是不得不提的。


那次的日食持续了5分多钟,一行人开车到安徽泾县的赤滩大草原。在原地守了一夜后,约莫七八点钟时,他们等来了日全食的初亏。


顺利看到日食后,所有人都按捺不住激动,一帮天文爱好者有人带了笛子,有人带了萨克斯,纷纷奏响手中的乐器,闹腾半天才尽兴。

▲ 图_Unsplash



“研究天文的人,会越来越谦虚”

______


周团辉是紫金山天文台的太阳物理博士。


自小对星空抱有好奇心,后来考入紫金山天文台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周团辉80后 紫金山天文台太阳物理博士



关键词: 不可预测


太阳观测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可预测。有的时候你感觉它很平静,可突然就会发生一个太阳爆发。至今周团辉仍然记得在读研究生的第二年,有次望远镜刚开,就发现太阳上有个地方变亮了。过了几分钟才反应过来——太阳上正在发生一个爆发。

▲ 图_bing

关键词: 太阳背面


相较于前辈,当周团辉开始学习天体物理的时候,技术发展已经能让他们接触到最前沿的信息。2011年,NASA的两架STEREO卫星首次向世人提供太阳背面的影像。太阳一下子有了整体感,这让周团辉感到震撼。近十年来,中国的太阳物理研究发展速度也很快,不管是望远镜还是科研水平,都在接近世界前列。现在抚仙湖太阳望远镜的口径1米,是世界第四大的太阳望远镜。“我们现在正在准备建一个2米的环形太阳望远镜,为以后可能要建一个8米的大望远镜做一些技术准备。”

▲ 图_bing

关键词: 谦虚


太阳,这颗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已经存在了将近50亿年,而且它还会继续存在50亿年。相对100亿年寿命的太阳来说,人类的存在只是一瞬。“搞天文的人,会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谦虚,”周团辉说,“因为在宇宙面前,哪怕是在太阳面前,个人的所有经历似乎都没有那么重要,你不会纠结于今天的心情好坏,或者生活里的一时困难,在整个宇宙面前,这些东西都会过去。”

▲ 图_bing

“宇宙大到你想象不到”

______


天文观测爱好者张瀚,观星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张瀚70后 天文观测爱好者



关键词: 高原夜空


张翰刚从西藏回来。他从昆明进藏,到了珠峰大本营,在那里第一次认认真真看了西藏夜空的星星。


为了保护生态,珠峰大本营撤到了海拔5000多米的绒布寺。那晚,他第一次没认出天上的星星,“我们天文爱好者对天上的星星相对比较熟悉了,但那天晚上,能看到的星星太多,比在内地任何地方看到的都多,所以当时一下有点懵。”


在海拔5000米的绒布寺,再加上云作为参照物,降低了星星的视觉高度,仿佛能伸手摘星,“很震撼。”


▲ 图_Unsplash


 

关键词: 天文摄影


喜欢天文的人或多或少也都对摄影感兴趣,张瀚就是个行星摄影爱好者。


天文摄影有两个分支,行星摄影和深空摄影。深空摄影更偏向于常规摄影,相当于把一个很暗的目标长时间曝光以后,使亮度显现出来;而行星摄影的目标都很亮,因此需要用专门的行星的摄像机录制视频,再通过专业后期软件做处理。


张涵接触行星和小行星比较多,也有一些目标是肉眼几乎看不到的。比如谷神星,它的亮度是七点几等,人肉眼的感光亮度只能到五六等。


▲ 图_NASA via bing



关键词: 眼见为实


眼见为实,是天文观测最吸引人的魅力之一。


“宇宙很大,大到你想象不到。”譬如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在宇宙的维度里如果用“大”来描述,很容易陷入单薄的观念意识里。


物理学家布莱恩·考克斯在BBC纪录片《行星》里如此描述过宇宙的尺度:“如果你向上空飞行大约100千米左右,你就能到达大气层边缘和漆黑的太空。距离并不遥远,可一旦置身太空,衡量距离的尺度就变得超乎想象。


张瀚第一次从天文望远镜里看到木星,才真正体会到他所看到的是“巨大”的古老行星。“我们在书本和网络上看过很多木星的照片,但当你真正亲眼看见它的时候,虽然在望远镜里,它呈现得也并不大,但是立体、真实的。”


▲ 图_NASA via bing


这些仰望星空的年轻人不禁让人想到:如果把生与灭放进宇宙的维度里,该怎么看待万物?


美国学者凯文·凯利在20世纪90年代初出版了思考人类社会进化的《失控》,时间之矢为我们指明时间方向的规律:“人们都说,没有什么能逃脱冷酷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宇宙的最后归宿是一片热死寂。但这不是故事的全部,宇宙在沉寂的同时,也在热闹起来,从旧物中带来新生、增加复杂性的新层次。宇宙充满了无尽的创造力,熵和进化,两者就像两支时间之矢,一头在拖拽着我们退入无穷的黑暗,一头在拉扯着我们走向永恒的光明。”


▲ 图_Unsplash



拓展阅读北半球冬季夜空观星Tips


北半球冬天昼短夜长,夜空中的亮星数量更多,星群更丰富。猎户座是冬季夜空中最闪耀的星,也是冬季观星的理想起点。


在以下时间使用这幅参考星图:1月初 22—0点1月末 21—232月初 20—22点2月末 19—21点3月初 18—20点

原文载于《LOHAS乐活》杂志 有删节

文|刘小荻

扫码加入乐活官方粉丝群

好礼等你来拿~





环保|自然|简单|健康

更多乐活讯息点击下方图片阅读


当月亮停落地表,会有多美


观星象,听天事,来酿酒

直接点击图片订阅吧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

上一篇
用画笔记录城市的动人印记
下一篇
城市的星空极美,但我们正在失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