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表情往往会感染身边的人,
而微微的嫣然一笑更是被赋予了更多含义,也被视为一种超越语言的交流方式。
人体面部的四十余块表情肌,通过与血管、骨骼的配合,可以做出5000多个表情,其中包括19种不同的笑。
如果把这19种笑分为两类,出于社交目的的礼貌性笑容,调动的肌肉相对较少;另一种发自肺腑、由衷的笑,牵涉的肌肉更多,在他人看来也更为真诚。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说“肚子都笑疼了”,因为有时笑的确会牵动腹部的肌肉。
以前的科学研究一直把笑和幽默联系在一起。但是科学家们发现,它的另一方面更加重要。我们经常笑,却一直低估它的作用。这个表情(甚至笑声)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也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外在呈现。
笑还是一种消除心理冲突的方式,它和哭一样,都是激烈情绪的表露。大人和小孩都是得到满足就笑,否则就哭。不同的是,小孩的笑只是简单的心理满足,而成人的情感变化则要复杂很多。因此,我们平时所看到、表露的笑也就蕴含了更多意义。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笑的社交作用不容忽视。当你对另一个人笑时,对方很难不以笑来回应你。
而且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人们对于笑的习惯也不尽相同,从日常表情符号的表达就能发现,西方人会豪放地咧嘴 : ) ,而含蓄的东方人则更擅长眯起眼睛微微一笑^_^。
我们把不同程度的笑及含义用以下插画表示,你最近有过这些时刻吗?
▲
微微一笑
嘴角微微咧开上扬,
被视为“礼貌的社交性笑容”。
▲
露齿而笑
张大眼睛
欣喜呼之欲出。
▲
惊喜的笑
有些意外地张大眼睛和嘴巴,
流露出惊讶和喜悦。
▲
得意的笑
内心的洋洋得意
从不经意的呲牙和弯弯的眼睛中表露。
▲
欢笑
眉眼弯弯,
开心地流露出满足的喜悦。
▲
咯咯笑
有些害羞地捂嘴,
往往会带有笑声。
▲
哈哈笑
快乐情绪的自然流露,
会自然地张大嘴巴,发出笑声。
▲
哄笑
笑出眼泪,
也会牵动很多肌肉。
我们每天的笑比小时候少多了
有时候,内心的喜悦让我们莞尔而笑;而有时,笑也可以成为快乐的来源。
人到成年,我们每天平均只笑15次,比起孩童时代每天笑400余次要少了许多。
事实上,这个愉悦的表情对于人的积极作用覆盖了很多方面。其中,最吸引人的可能是美国密苏里大学的心理学学者的结论,笑能让人更显苗条、年轻。
研究人员发现,悲伤的脸在电脑屏幕上随机显示时会显得比笑脸更大,人们皱眉、撇嘴的表情往往更显沉重,像是被沮丧的心情压垮了。而笑靥就像一个“小切口除皱”微型整容一样,可以帮助提拉脸颊、颌骨和脖子,有“减龄”的效果。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笑可以刺激人体多巴胺、内啡肽的分泌,传递快乐的感受;它比巧克力更加解压,笑带给大脑的刺激相当于2000块巧克力的效果。(当然我们没有办法一口气吃2000块巧克力)
还有一份长期追踪的报告则发现,笑有助于营造更好的人际关系、延长生命周期。
一味地笑,并不一定是好事
我们的生活中只有笑吗?当然不是。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我们杂志曾经采访过专注于泛心理研究的knowyourself成员隋真,她并没有鼓励大家勉强自己去笑。比起一味地“开心”,情绪的多样性更重要。
能感受到多种情绪的人会比只感受到很多正面情绪的人更健康,被诊断出抑郁的倾向也更低。如果你觉得心情“复杂”,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当负面情绪的出现时,它还会给我们带来快速预警和保护机制,比起追逐更多快乐,摆脱“眼下的痛苦”的动机往往更为强烈。
而且负面情绪其实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愤怒让人明确自己的界限;悲伤像是对外发出的一个求救信号;嫉妒如一把认清自己的标尺;焦虑则是一枚情绪的“通用货币”,激发自己去关注不同的冲突来源,立刻去缓解这种情绪。
当你试图去捕捉、辨识自己的每一阵心底波澜时,如何疏解和表达就会变得更顺其自然,每一种负面情绪,都是我们找回快乐的催化剂。
你需要有一口好牙!
直接点击图片订阅吧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