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名为“未来大厨房”的构想,源自One One & One的一次“净滩行动”。被遗弃的玩具、废旧轮胎、不成形的织物……这些当地或漂洋过海而来的垃圾就暴露在岸滩上,催促他们思考:怎样通过相机、装置、展览说出心中领悟。
在今天,找到一片纯净海滩已非易事。海废不是单靠哪个国家完备的垃圾处理系统所能应对的难题,它们不仅源头多样、数量惊人,还随着洋流、季风漂往各地。在马里亚纳海沟-10898m处,科学家尚且发现了颠沛50余年后抵达的塑料袋和糖果包装纸,何况是海平面上的一片岸滩?
这两年,One One & One同环保公益组织RE-THINK保持着“净滩”合作,他们更清晰地了解到:塑料碎片会让海洋生物受困、窒息、挨饿,而可存续数百年的塑料颗粒所携带的有毒物质,终将通过生物链进入我们的体内,“垃圾不会消失,它们一定会以另一形式再回来。”
”One One & One提倡“每个人都是finder”,希望人们能保有对自身处境的忧患意识,海废摄影也好、艺术装置也好,都是缩短人们与海洋、环保等议题的距离的“桥梁”。
▲ 由海洋废弃物摆盘而成的“料理”
所以,不要将那一张张图片、一碟碟“菜肴”看作艺术吧,它们只是“呈现”:“100年前一定没有人用海洋垃圾创作,因为当时只有海洋没有垃圾,当如今世界上已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为此创作时,只能说明,在这个时代,我们的海洋垃圾已经多到……会被拿来创作了。”
▲ 海废图鉴官网oceantrash.rethinktw.org/
若在伦敦的设计圈里提到策展人Jane Withers,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她对水的迷恋。她曾戏称自己是aquaphiliac——亲水性极强的人。
她在巴斯的古罗马浴场、日本和歌山县的汤之峰温泉、费里尼的电影《八部半》以及部分古典油画或建筑草图中看到了多半已失落的人与水之间的共鸣。
Jane擅长拆解抽象概念。
Jane也非常关注城市中的饮水问题。譬如在2018年时,它创建了伦敦喷泉公司(London Fountain Co),邀请著名设计师Michael Anastassiades设计了一款非接触式黄铜饮水喷泉。
她期望这些喷泉能成为日常饮水的补给站:“原来的伦敦满是公共饮水喷泉,在19世纪时,这曾是一场积极的社会风潮。我想让设计优美且功能完善的公共饮水喷泉满足人们在通勤中的饮水需求……希望看到公共饮水喷泉回到城市,希望更多人回应这一想法,用更好的设计使其成为一场都市运动、一项简洁又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标。”
▲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内的非接触式黄铜饮水喷泉,Michael Anastassiades设计
这呼应了她对喝水的看法:“像对待鱼子酱、葡萄酒一样地对待水吧,去追溯它们的来源、产地……饮水的时候心怀感激,不是感激那些高级包装,而是真的去体验不同地质所孕育出的不同的天然水的清冽味道。”
▲ “水生未来”项目探索水与城市生活之间的关系,邀请设计师们为在城市中获取洁净饮用水提出新设想。我们一直享用着先进的城市集中供水系统,但在密歇根、开普敦水危机爆发之后,一切还是那么理所当然吗?图为项目出版物
如果要在画廊空间内捧出一段溪流,并体现贴近自然物事之时的“灵犀”一动,你会怎么做?
艺术家刘佳玉说:“如果在50年前,我可能会‘截流’一段小溪,把石头、沙床之类的都运到画廊里,将它做得像大地艺术一样。”但是时至今日,成熟的技术可以为这条溪流加上日光或月光的反射,也赋予它如同奔涌于山地之间的流动感。
作品在伦敦展出时,经实时渲染后,最终使用6台高清投影仪进行与泰晤士河同样自西向东的河流映射。刘佳玉借助科技,通过数据转换和空间拼贴,完成了对这段溪流的再创作。
▲ Iceland(“冰屿”):将冰岛秋色带至三亚满是岩石、河流与热带植物的公园里
▲ Ocean Wave(“海浪”):50条定制碳纤维滑轨再现了海浪边缘的实时动态
珊瑚大三角横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所罗门群岛的水域,在这片400万平方英里的空间中,有将近六百种依赖珊瑚存活的物种,是全球最重要的海底生态之一。
但是过度捕捞、污染和气候变迁使得这片珊瑚礁面临威胁,部分珊瑚已经染病或白化。
拥有海洋保护科学及政策这一学科背景的雕塑家Courtney Mattison透过持续“更新”的系列作品Our Changing Seas,重现这片随海水律动的色彩,也呼吁人们提高对珊瑚白化的认知、加强保护海洋生态的意识。
▲ 潜水中的Courtney Mattison ©BenHamilton-for-OceanicSociety
珊瑚礁有种脆弱的美,也正处于人类所造成的危险境地之中。受此启发,Courtney开始创作巨大且错综复杂的陶瓷雕塑作品。
她将成卷的粘土捏合在一起,使用筷子或钢丝刷等简单工具来打磨每件作品的表面纹理及质地——通常是戳出数千个洞来模仿珊瑚群落的重复生长。然后,她用自己研制的釉料调色板来烧制个别部件,这种釉料能够“模仿”健康海洋无脊椎动物群落那生机勃勃的表面质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她以白瓷釉来表现进入白化状态的珊瑚。
Courtney说,她必须通过陶瓷来创作,因为碳酸钙既是釉料成分,也是珊瑚和软体动物沉淀的化合物,因此,她的作品与真实的珊瑚礁之间不仅具有某种成分上的相似性,而且都有着“彩云易碎琉璃散”的脆弱之感。于是,走在Courtney的大型作品展厅中时,犹如徜徉于海洋。
今年,为呼应“地球日”,联合国邮政管理处将Courtney的作品列入纪念邮票之中。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