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专栏 | 甘泉:长昼长夜间 ,建筑与生活

北欧建筑中强烈的精神力从何而来?是什么使得北欧新一代建筑师,近年频繁活跃在国际建筑舞台的聚光灯下?下一个20年又将如何?

甘泉上海空崆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设计师,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城市设计师。


“建筑是人与环境之间的故事。”在长昼与长夜交替的北欧,在这片绝大部分地区的纬度比中国漠河还要高的土地上,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人与环境之间有怎样的故事?


前年6月底7月初,久居德国的同学XJ想安排一次北欧之行,我们一拍即合,定下了在斯德哥尔摩会合,一路南下至哥本哈根的瑞典-丹麦建筑小旅行。


第一站斯德哥尔摩。参观北欧博物馆、瓦萨沉船博物馆以及市政厅的时候,才知道在维京帝国的最鼎盛时期,其版图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为核心,北至格陵兰岛、东至俄罗斯东部、南至法国北部,而斯德哥尔摩确实是维京帝都。王宫、 大教堂、中世纪博物馆聚集的老城小岛,以及小岛北面的“斯德哥尔摩外滩”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辉煌。


在北城与南岛以及更远的南北郊,则可以看到更多北欧近现代建筑的萌芽作品。现代主义建筑从欧洲大陆兴起后,以Gunnar Asplund、Sigurd Lewerentz、Peter Celsing 等为代表的北欧建筑师受到启发,促成了当地建筑设计向现代主义的转变,而极端的天气,以及稍迟一步的工业化进程决定了建筑师必须在设计中使用在地材料(森林巨木和石场、铁矿), 并以更创新的形式来应对环境。


南下哥德堡,参观了Asplund 壮年时期的作品——哥德堡市政厅,严格来说是其扩建部分的第三次改建。建筑师用大量的钢、玻璃、工业加工木材创造出更现代的空间——大中庭、采光天窗、轻质开敞螺旋楼梯、连续玻璃立面等等。

克利潘的圣彼得教堂是Lewerentz 的晚年之作,也是他“砖”技巧的巅峰——“不切砖,让每一块砖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正如人生而不同而都有存在的意义一样”。对人性的关照以及对砖、木的使用,让这个教堂被誉为“砖与木的诗歌”。实际上,在简洁而克制的砖与木的外表下,在对光与影的微妙捕捉中,更隐藏着建筑师对钢与混凝土的大胆运用与突破性尝试。


马尔默,作为瑞典最南部的港口城市,多了一些开放与时髦。这里既有老牌本土建筑师设计的歌剧院与墓地花房,也有出自年轻世代的美术馆与购物中心,以及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的 HYLLIE 街区。


乘火车经过跨海大桥,就来到了丹麦的哥本哈根。最早,哥本哈根名为 Kjobmandehavn,即“商人的港口”。交通、文化、商业的交汇使得哥本哈根成为当前北欧最开放 、最以人为本的城市。丹麦皇家建筑学院虽为皇室所创,但一直提倡“ design for common good ”(设计为民),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建筑师,比如 John Utzon、Jan Gehl、Arne Jacobsen等等。


21 世纪的前20年里,以 SHL、BIG、COBE 为代表的丹麦建筑师站在了世界建筑舞台的中央,他们倡导“公民的建筑”,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了大量掌声。正在丹麦建筑中心举办的BIG事务所专题展览Formgiving,正是以其为代表的丹麦建筑力量在过去20年里帮助实现“务实乌托邦”的集中展现。下一个 20 年,谁将活跃在聚光灯下?我们拭目以待。



◐ 图、文:原载于《LOHAS乐活》杂志专栏扫码加入乐活官方粉丝群好礼等你来拿~


环保|自然|简单|健康更多乐活专栏,点击下方图片阅读乐活专栏 | 王小饵:在金塔的日子乐活专栏 | 王小饵:两座大山的蝴蝶直接点击图片订阅吧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

上一篇
GWP100 vol.18 | 刘抒曼:植物肉是一种很潮的生活方式
下一篇
GWP100 vol.19 | 对话宋悠洋:可持续是一种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