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前,卡梅隆的电影《阿凡达》上映,让“生物多样性”第一次引发全球讨论。影片里潘多拉星球就像一张四通八达的神经网络,盘根错节,每种生物都是信息连接点,破坏任何一个都会触发蝴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十一年后,聚焦于章鱼这一智慧物种的纪录片《我的章鱼老师》,则将人与海洋生物之间关乎信任、治愈、勇气的情感联结呈现于观者眼前。正如导演之一皮帕·埃尔利希(Pippa Ehrlich)说的那样:“这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亲相爱的故事。”
▲ 纪录片《我的章鱼老师》片段“最接近外星人的生物”
2018年一篇名为《寒武纪爆炸的起因》的论文,让章鱼、鱿鱼、墨鱼等头足类动物受到广泛关注。这篇由30多位科学家共同撰写的研究表明,这些头足类动物“可能起源于地球之外”,而早在2015年,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者就曾表明,“章鱼是与地球上的其他动物不一样的物种”。
但无论何种言论,当人们谈论起章鱼,总能说起与它“高智商”有关的一二事件,比如成功预测了2010年世界杯决赛结果的“章鱼哥”,或是超级英雄电影中的大反派“章鱼博士”、电影《加勒比海盗》中的戴维·琼斯船长……悉尼大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教授彼得·戈弗雷-史密斯(Peter Godfrey-Smith)在《章鱼的心灵》一书中也提到,章鱼的智力,远远超过大多数人们的想象。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黏糊糊的海洋无脊椎动物,为什么可以进化出高智商?爱丁堡大学生理学家安德鲁·帕卡德(ANdrew Packard)认为,这是因为无脊椎头足类动物生活的环境必须要与鱼类争夺食物,还要避开与鱼类相同的捕食者。而我们根据至今为止的研究数据,或许可以窥见一斑:章鱼拥有远超许多哺乳动物的神经元数量(5亿个)章鱼的蛋白质编码的复杂程度已超过智人的基因(33638个蛋白质编码)章鱼能改变形状、运动和行为方式,模仿至少15个不同物种……这似乎说明了章鱼之所以经常用吸盘将四周的贝壳碎石“穿”在自己身上,是因为对周遭一切的“感知力”。同时,这种感知力令ta们可以“通晓人性”,甚至于成为了人类的导师。
水面下的共生
作为一名电影制作人、自由潜水员,在遇到这位“最接近外星人的物种”之前,克雷格·福斯特(Craig Foster)可能从未想过,自己的一生将被一只章鱼所改变。
获得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我的章鱼老师》,讲的便是Foster与章鱼的这段故事。影片中,时逢“中年危机”的Foster与“她”(片中的“章鱼小姐”是雌性章鱼)相遇并建立起一段长达一年的友谊,从试探、靠近、信任……直到陪伴她的生命走到尽头。
▲ 纪录片《我的章鱼老师》片段
在熟悉的过程中,Foster目睹了这位朋友在遇到捕食者的攻击时,通过智慧与勇气自我保护的生存力;目睹了这位朋友在受到致命攻击时顽强的自愈力;也目睹了“她”为了繁衍后代甘于牺牲自己的无私。
也是“章鱼老师”,引导着Foster看到自己于工作、家庭中的角色与定位。“她”短暂而又充满智慧的一生,让他渐渐明白到——生命体具备的智慧与勇气,足以抵御一切困境。
▲ 纪录片《我的章鱼老师》片段
影片最后,当看到完成繁殖任务后奄奄一息的“她”被鲨鱼叼走,消失于前方的“迷雾森林”时,Foster感慨道:
“她让我意识到,野外世界是多么珍贵,你进入到水里会有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你的所有担忧、麻烦和生活中的戏剧性都会消失。渐渐地,你开始关心所有的动物,甚至包括最微小的动物,你意识到每一个生命都很重要,你会感觉到这些野生动物的生命是多么的脆弱,这个星球上万事万物的生命是多么的脆弱。在周复一周、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后,我与海洋森林和其它生物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深厚,你跟这个野外世界建立了联系,她在跟你对话,她的语言是可见的,她让我感受到——你是这个地方的成员,而不是访客。”
▲ 纪录片《我的章鱼老师》片段
与此同时,这段经历也让Foster生起使命感,去保育海洋生物们栖息的蔚蓝之境。作为“海洋变化计划”(Sea-Change Project)的联合创始人,Foster集结了海洋生物学家、新闻从业者、导演等,通过各种媒介形式,让人们学习和保护南非的海洋生态。
正如《我的章鱼老师》导演之一皮帕·埃尔利希(Pippa Ehrlich)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言:“这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亲相爱的故事……我们有必要保护我们所热爱的一切,我们的星球从未如此需要这份爱。”
▲ 图为Sea-Change Project官网的首页。如果想了解更多他们的海洋保育活动,可以访问www.seachangeproject.com
当我们保护所热爱的一切时
或许,当我们在保护所热爱的这一切时,可以通过友好的生活与消费方式,来对环境作出一些积极的改变。
前往开放的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行旅目的地,让孩子接受自然教育,并购买当地按照环境友好标准生产的衍生产品,是直接感受自然、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好方法,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拒绝购买野生动物制品,认得FSC、MSC标示……这些日常中间接的方式,是很容易能做到的,它们也同样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 从观看并认知开始
▲《大猫》Big Cats导演: Sara Douglas/Nick Easton/Anna Place地区:英/美/法国年份:2018播放源:腾讯/bilibili
2018年,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的主题是“大猫:受到威胁的掠食者”。人们也许会问:“我们为什么要关心这个?‘大猫’的丧失会影响到我们什么?”
事实上,一切都是相通的。当我们保护动植物时,也就保护了作为我们经济基础的生态系统、我们的社会与文化传统以及我们的福祉。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系统的功能。“大猫”生活在各种各样的栖息地,包括森林、雨林、大草原等。确保这些生态系统尽可能的丰富多样,不只对它们有益,对我们也有好处。健康的生态系统使我们得以生存,为我们得到食物、纤维与健康提供基础。当物种受到威胁时,就表明生态系统运转不正常。
▲《种出个地球》How To Grow A Planet地区:英国年份:2012播放源:爱奇艺
这部制作精良的自然类纪录片从微不起眼的一个细胞、一枚花瓣、一颗种子、一片草叶开始,展现了植物怎样影响着这颗星球的气候地貌生物进化乃至文明进程。
水中的绿色微生物扫除的氧阻挡了紫外线,植物开端在陆地成长,蕨类在水边呈现。原始植物开端从水边往内陆移动,瘠薄的地上开端变绿。可是这些植物在干旱的当地不能存活,原始根系呈现,植物能够进入石头中,植物根系和岩石联系的当地树叶腐朽,开端呈现土壤……这比精心炮制的温情励志大片催泪煽情一万倍。
▲《尘与雪》Ashes and Snow导演:格利高里·考伯特地区:美国年份:2005播放源:优酷/bilibili
与其说是一部纪录片,脱胎自加拿大摄影师Gregory Colbert同名作品的电影《尘与雪》,更像是通过图片影像的记录,呈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心灵交往”,也揭示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追寻生态平衡的深层生态伦理学意义。
走访了印度、埃及、缅甸、斯里兰卡等国家及地区的Colbert,用镜头捕捉下自己所看到的最真实最内在的画面。在这些影像中,人与动物和谐共生、共处:伏于海牛脊背上谛听的男孩;枕着大象并与之共眠的少女;依偎着花豹、迎风眺望的祖母搂着孙女;轻抚象群的僧侣……似乎有一种内在的能量,正将所有生命的物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 内容编译自网络,部分整理自《LOHAS乐活》杂志。图_douban、soogif、unsplash
扫码加入乐活官方粉丝群好礼等你来拿~
环保|自然|简单|健康更多乐活关注,点击下方图片阅读
森林日&睡眠日|在森林之中“好眠”
地球日|修复我们的“乐活星球”
直接点击图片订阅吧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