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霍尔姆斯·罗尔斯顿所著的《哲学走向荒野》讲述了环境和生态问题事关人类的生存大计,是环境哲学的代表著作。虽然可持续发展呼声日趋高涨,公众和学界对于环境哲学的认知还可以进一步普及。在今天这一篇文章里,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春用第一人称为我们带来她的观点,她致力于环境哲学、人学理论的研究。她认为,从表面看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主要是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但还有更深层需要解决的问题。
徐春我认为,以人的发展为根本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最高原则,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目标。人的发展不仅指当代人的发展,而且包括后代人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指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且包括满足人们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等各种需求,使人的体力和智力方面的各种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和发挥出来。 《联合国第二个发展十年(1971—1980年)》宣布:“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所有的人能够更好地生活。”1995年哥本哈根世界首脑会议的《宣言》则明确指出,我们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框架”。1994年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规定,在发展问题上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可见,可持续发展最终所要达到的核心目标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不单纯是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人类的持续繁衍和进步就没有可持续性的社会,而没有人类社会存在的宇宙自然,其如何发展演化也是人类无法感受的。 实现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意味着不仅要为当代人,而且也要为后代人营造健全、健康的生活环境。人类环境健康问题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贫困和发展不足有关的传统环境健康问题,如缺乏安全清洁的饮用水、基础卫生设施不足、自然灾害带来的健康损害等等;另一类是与工业化生产和生活方式有关的现代环境健康问题,如化石工业和现代农业造成的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重金属污染, 滥用环境激素引起的食品污染,因城市人口密集导致重复出现的传染病等等。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种发展问题上的系统论,把宇宙、地球与人类,把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把物质领域、精神领域与自然生态领域都置入在一个动态的系统之中,综合地进行思考和把握,寻求达到整个系统的最佳选择和结果,从而实现社会整体的全面进步。——徐春从这次新冠病毒疫情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来看,在一些贫穷国家,城市拥挤不堪,公共卫生体系脆弱,无法保障居民使用清洁水源,不仅社交隔离,甚至连洗手这样简单的卫生措施都极难实施,拉美国家和非洲一些国家不断增长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数字就说明了这一点。 从新冠病毒感染者和死亡人口的空间分布看,生活环境空间狭小、封闭与健康不平等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生存空间越小、住房条件越差、弱势群体构成比例越大的区域,新冠病毒感染者和死亡人口占比就越大。塔拉维是印度最大的贫民窟,也是亚洲最大的贫民窟之一,由于人口密度大、卫生条件差,塔拉维疫情引起普遍担忧。此外,新冠病毒感染者或死亡人数还受到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个人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由此反证,良好的生活空间和生存环境是生命健康的直接保障,是人们享有幸福生活必须的基本条件。
▲印度最大的贫民窟塔拉维(图源网络)“人的自由发展”的科学含义在于,人作为主体摆脱了不合理的束缚,真正做到发挥自己独特的创造性,展现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在于,人作为主体,其实践活动、社会关系、人的需要、各种能力 、潜能素质的全面发展。 ——徐春一系列研究资料都表明,生态环境对人的身心是否健康具有直接影响。良好的环境能促使人们保持心理平衡,具有自我控制的能力,能正确对待外界的影响,并处于内心平衡的满足状态。如果在过于拥挤、嘈杂、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人们很容易急躁、焦虑、愤怒和心态失衡,并进而产生其他疾病。只有在清新、安宁、自由的环境下,才能使人的精神和体力得以健康发展,并充分发挥出人的主体创造性和各种潜能,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因此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永恒追求。
◐ 原载于《LOHAS乐活》GWP100特别号 文_徐春 编辑_ShaeGWP100 的logo,由“100”演绎而来。“0”让人想到“圆”,继而联想到女性、地球,它和谐、包覆、柔软、安全、圆融且具有循环意味。logo中突破常规而重叠的两个“0”元素,也近似细胞的生长与裂变状态,呼应“可持续发展”主题。logo设计_WED Creative Agency
GWP100 vol.45 | 对话姚嘉珊:在一个更健康的环境中开展社区活动
GWP100 vol.46 | 对话SHERRY POON:只需从一点点 改变开始GWP100 vol.47 | 对话吕子杰:金融机构不仅只有经济影响力直接点击图片订阅吧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