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收纳的迷人诱惑,恰恰是在这个失控的时代,让人拥有了控制了一个完美局部的幻觉。
沈奇岚作家,艺术策展人。德国明斯特大学哲学博士,著书《我愿生命从容》等策划有『A.R.彭克:暗喻会否成真?』等展览上海当代艺术馆学术顾问
流行断舍离已经好几年了,我尚未加入这个行列。那些擅长扔掉旧物的人们,我总觉得他们有些狠心。不过世界属于能对自己狠的人,整理收纳可以当作一场试图做个狠人的自我修行。据说岁末年初最适合收纳,抱着修行一场的心态, 我决定尝试一下收纳学。我惊奇地发现,原来整理和收纳已经成为一个产业,网上和线下有许多的课程可以学习。第一课一定是关于心理建设。资深的收纳老师会谆谆教导:“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未经审视的物品也不应当收纳。”醍醐灌顶,对任何需要仪式感的人,收纳简直是一场洗礼!无论失恋还是人生危机,没什么是收纳不能解决的心理困境。收纳老师是升级版的心理医生:“整理收纳不是简单的扔东西和归置物品,而是一个决策和判断的过程。这不光是对物品的取舍,更是你审视自己人生的一次机会。” 从前电视剧里的主人公若想遗忘过去,需要好几杯烈酒,或者刷爆信用卡。新时代的主人公不会如此发泄情绪,他们面对人生的破损和漏洞时,冷静地给自己的生活做一场外科手术——收纳、整理,切除那些已经无用的部分,留下还完好的肢体,面向新生活。断舍离如此流行,可能是因为默许了断舍离这份行动之中的治愈力。 收纳学是一种新型的意识形态,收纳老师不断提升着收纳的价值:“整理收纳不是提高做家务的能力,而是提高你的决策力。”这份决策力的本质就是直面当年的幼稚和冲动,比如昂贵但是没有穿过的大衣,比如在旅游景点买下的纪念品。按照收纳学的原则,这些都该被清理出门。自圆其说的收纳学有一些让人下决心的金句:“整理就是有意识的取舍。”“整理就是有选择的放弃。”想着这些让人勇敢起来的话,终于拿起过往时光里的珍宝,扔进了整理箱。 收纳学的基本逻辑,是效率原则。收纳学从反面去教育人不要让多余的东西占据心智:“不需要的东西,除了占据你的空间,还会耗费你管理它的时间和精力。”人们投入时间精力的物件,必须有所产出,否则就是浪费生命。从收纳效率出发的进阶教程里是这样说的 :“不要扩展出去思考,不要去想家里人需要,有可能朋友需要,你不要替别人思考别人需要不需要。”收纳学要求正在收纳的人完全以自我为中心,重新审视和物件的关系——“看这个东西是否合适你现在的生活形态和日常行为方式。”如果生活状态发生了变化,物件的优先次序必须重新排列。在收纳师的世界观里,人生仿佛是在电影棚里搭建而成,人生的角色发生变化后,所有的布景都应该发生改变,不要拖泥带水地把上一个场景的道具带到下一个场景去。所以,收纳师会以一个光明的结尾鼓励充满挫败感的学员:“通过这个决策标准,你会舍弃生活当中不心动、不喜欢、麻木无感的东西,就能让你喜欢的东西时刻包围着你,这会大大提升你的幸福感。” 断舍离的迷人之处,也是断舍离的狠心之处。收纳学用焕然一新的承诺,让人们在短时间里进入一个新的场景,仿佛生活得到了重整。可是生活不是摄影棚,我们和过去的生活总是藕断丝连,换个场景的确可以让人高兴一阵,但我们的习惯改变之前,所有的生活空间都会滑向原来的秩序。时代太过动荡,生活早已被不同的事由割裂成不同的碎片。整理收纳的迷人诱惑,恰恰是在这个失控的时代,让人拥有了控制了一个完美局部的幻觉。在失序的世界里,试图 建立局部的秩序,或许是收纳的真正乐趣所在。◐ 图、文:原载于《LOHAS乐活》杂志专栏扫码加入乐活官方粉丝群好礼等你来拿~
环保|自然|简单|健康更多乐活专栏,点击下方图片阅读乐活专栏 | 沈奇岚:珍贵的约会乐活专栏 | 陶立夏:我的朋友体重三百三十三克
直接点击图片订阅吧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