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慰心绪、消解焦虑、接纳自我……你知道拥抱的疗愈力吗?


你有多久没拥抱过他人了?或是张开双臂,等待被人拥入怀?好像“与人拥抱”成了一件难以启齿的事,尤其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但实际上,这种表达爱意的方式,其实是我们的天性。通过它,我们得知自己被爱着,并学习着表达爱的能力。




拥抱是表达爱意的最佳方式吗?



知名发展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H.Erikson)在他最有影响力的著作《童年与社会》(Childhood and society)中,提出“孩子从出生到 2 岁这个时段,是对他人、对世界建立信任感的关键期”。而这种信任感与安全感的建立主要来源于母亲的拥抱、哺乳 :通过一系列的肌肤之亲,婴儿知道自己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心理学上也有一个与拥抱密切相关的概念,叫做“触摸效应”——曾与父母在早期有足够多肢体接触的婴儿,不仅在短时间内反映出更好的睡眠、体质结果,在后续的成长中也被证实有比较好的智力表现。


▲有研究表明,在生命的最初几个月,婴儿在父母或陌生人的拥抱下同样能平静下来。但是一旦他们在4到12个月大之间,当他们被自己的父母拥抱时,他们的心率会下降得更多。

抚育性的接触并不是什么新想法。在20世纪早期到中期,像Otto Rank、Melanie Klein、Ronald Fairbairn和D.W. Winnicott这样的客体关系理论家,曾帮助将精神分析的重点从“恋母症发展”转移到“恋母症前发展”——婴儿和幼儿——在这一阶段,日常的爱抚、拥抱、按摩等带有抚育性质的触碰,是对婴儿的情绪调节、安全感培养最有益且持续的方法


后来,心理学研究人员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身体接触在提供舒适和情绪调节方面的重要性的理解。其中传播度最广的,来自于美国心理学家与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提出的“每天4个拥抱是生存的根本”。研究者认为,拥抱时,人体会产生一种名为“后叶催产素”的化学物质,它能让人产生对他人的信任、依恋。


▲有研究表示,拥抱大树可以释放我们体内的快乐激素,而与之对立的肾上腺素即压抑激素则消失,是减轻心理压力的一种方法。





相拥之效




研究人员发现,当发生拥抱、触摸等肢体行为时,人们体内后叶催化素水平会明显高于日常的平均值,与之同时变化的还有压力指数、情绪水平等。而当人们面临焦虑、抑郁、疲劳、睡眠等问题时,他们所测得的后叶催化素水平往往会低于正常值。由此可见,拥抱能影响我们的情绪


而支撑这个结论的另一项研究表明,拥抱之所以影响我们的情绪,也是因为它可以刺激人体多巴胺的分泌,传递出愉悦感,是缓解压力、抑郁的有效方式。一份长期追踪的报告表明,拥抱有助于伴侣在亲密关系中体会到更多的愉悦度、安全感,延长情感的保质期。


▲由美国人贾森·亨特发起 Free Hugs(“抱抱团”活动),崇尚与陌生人自由拥抱。



在2015年《心理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由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谢尔顿·科恩 (Sheldon Cohen) 领导的一组心理学家对400多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抽样,以确定拥抱这种包含了“关怀、安慰”意涵的行为,是否有助于缓解人们的负面情绪。实验表明,拥抱起到了类似的缓冲效果。那些得到更频繁“互拥抱动”的志愿者,当他们受到负面情绪的困扰时,他们用于平复、调整情绪的时间,明显少于缺少“拥抱互动”的志愿者。


更广泛地说,从伴侣那得到更多拥抱或其他形式的“温暖接触”的人,会体验到许多有益的结果。包括更高水平的催产素、更平稳的血压与心率。


▲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哈洛曾提出,宠物可以为我们提供“接触性安慰”。人们看到猫、狗等宠物时,就像看到婴儿一样,大脑都会分泌让人感觉良好的多巴胺。



只不过,在如今这种快节奏的生活背景下,人与人之间大部分的“拥抱”好像都通过“表情包”来完成。似乎无论与他人、还是与自己之间的“真实”连接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但好在,拥抱本身,不过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举动。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其实是用日常的点滴行动,促成对他人、对自我的关怀与疗愈。




你真的会拥抱吗?



虽有研究已证实拥抱的健康之效,但就像人的行为与表达需要有恰当的方式,拥抱中更需要正确的表达方式。这次,我们也梳理了一些思维误区及建议,作为你试着重新张开双臂,拥抱他人之前的参考。



 对于“拥抱”你可能存在的误解

 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拥抱

研究发现幼时缺乏身体接触,或是低自尊、有社交焦虑的人,与他人保持亲密的能力往往是不高的。他们会在身体接触时表现出犹豫不决。哪怕拥抱是你表达善意的一种方式,也会被他们误以为成一种冒犯。


别忘了给自己一个拥抱

拥抱不是单向的情感输出,而是两人之间的互动。但如果当我们渴望拥抱的需求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满足时,别忘了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自我拥抱”。当你陷入恐惧、不安、自责、抑郁的情绪时,不妨张开双臂,尽情拥抱自己。


▲ 如何拥抱自己?双臂慢慢地交叉放于腹部或胸部的下方,直到找到一个让你感到舒服的姿势。想象一下这个拥抱需要有的力度并作用于自己。过程中可以轻轻地晃动一下自己,让身体得到进一步的放松。


 如何正确地拥抱他人

拥抱前,最好问清他人的意愿

性格、经历的不同,对拥抱的解读也许会天差地别。当你想要去拥抱他人时,一方面可以从对方的肢体语言中预判,或直接询问对方的意愿。同样的,当别人希望拥抱你时,记得征求自己内心的意愿,再做出真诚的回应。


从轻柔的接触开始,然后张开双臂

张开双臂之后,首先要考虑的是松紧度。每一个人都有与之相应的阈值。因此拥抱的分寸拿捏也很重要,我们能做的,其实是让自己尽可能地松弛下来,用张开的双臂,让对方先感觉到自己被接纳。



不同场合,不同拥抱姿势

礼抱:一般出现在工作中比较正式的场合。拥抱时,两人只需上半身前倾,右臂在上,环拥对方的左肩 ;左臂在下,环拥对方的右腰。

浅抱:多用于安慰他人的场合。拥抱之余,可以轻抚对方的背部表示关怀。

熊抱:适合与亲人、好友相聚的场合。双手张开迎接对方,并且在拥抱时紧贴彼此,双手搂住对方的腰间。

搂抱:常用于伴侣表达情感时。两人紧紧靠在一起,一方将手置于对方腰间,同时被对方轻搂住颈部。


把握“黄金20秒”

有研究表明,20秒是我们的身体分泌后叶催产素所需的时间。当我们把拥抱当作疗愈彼此与表达对他人关怀的有力方式时,那么,不妨让它延续地久些些,试着让自己全然投入在与他人的拥抱中,对方也会察觉到,并会予以相应的回应。


◐ 编辑整理自《LOHAS乐活》杂志,部分资料源自Pyschology Today。图片来源自unsplash、soogif扫码加入乐活官方粉丝群好礼等你来拿~


环保|自然|简单|健康

更多乐活指南,点击下方图片阅读


在“最后的牛耕部落”,祈愿今秋是好秋


“深耕“乡村的这些年,他们发掘着土地于种植之外的可能


直接点击图片订阅吧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

上一篇
乐活专栏 | 素黑:管理自己混乱的生活
下一篇
小城生活指南 | 芒市:一日看遍,偏想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