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炉不熄的火总会为汉字留住体温 | 铅字印刷


1949年到1980年,是台湾铅字印刷产业最为辉煌的年代。我们熟悉的金庸、古龙,正是因为铅字印刷才呈现出如此优美的作品。然而,在技术革新的洪流下,这些古老的行业渐渐销声匿迹。它们成为人们的回忆,随之远去的还有凝聚着铸字匠人体温与情意的活版字体。


1.jpg


在计算机排版成为印刷业主流之前,书籍报纸多采用「铅字」排版的活版印刷。


那时的书页不如现在这般平滑,抚摸纸上的文字,可以感受到淡淡的凹痕,那是活版印刷留下的压痕,就像是铅字在纸上留下的一个个脚印。


2.jpg

▲ 铅字印刷版《笑傲江湖》


如今,台湾只有一家铸字行依然每天都在忙碌着——「日星铸字行」,它也是全球最后的一家「繁体」铅字铸造行。


3.jpg


日星的创始人张锡龄先生,40多年前携妻带子落脚在台北。原本他打算开一家印刷厂,却因机器延误,阴错阳差地干起了铸造铅字的营生——铸字行。


4.jpg


日星鼎盛时期,有30多个工人,可惜好景不长,数字印刷的兴起好似刮起了一股旋风,活字印刷机、铸字机被一一卷进了博物馆和历史课本。


5.jpg

▲ 日星的铸字机


当张锡龄的儿子张介冠子承父业时,日星的生意早已零落不堪,成了一个烂摊子。


6.jpg

▲ 张介冠


06年,张介冠的最后一个工人离开;14年,台北最后两家铸字行几乎同时拉下铁门。祸不单行,同年他的父亲也过世了。


日星最困难的时候, 月营业额不到1000元新台币,还不及鼎盛时期的万分之三。


11.jpg

▲ 铅字整齐地码在两旁的架子上


而真正把「老张」打到谷底的,是他收藏的两三百本铅字印刷的章回小说,在一次水灾中全部被淹。


如此惨重的损失,彻底激怒了老张:「就算亏损,只要台湾还有活字印刷厂,日星就不能倒闭!」


7.jpg


「昔字、惜字、习字」,老张在日星的名片上印下这一行小字。六个字代表日星未来要走的路。


他说:「用铅字印刷的书,独特的触感会让人整个进入文字的世界,在字句之间流连忘返,这是现代书籍做不到的。」


8.jpg


坚持日星的同时,老张还在新时代里寻求机遇。


日星在店内保留了自民国58年以来传承三代的宋体、楷体、黑体完整字型,共计约12万枚铜模、百万枚铅字,无论是繁体中文还是在全球活版印刷的铅字保存上,日星铸字行的这些文化资产都算是极为罕见的存在。


10.jpg


老张希望它们能一直传承下去。


原因很简单,日星的字型非常古老,并非过去流通于台湾印刷业中,经日本工匠修整过的中文字型。这种字型特别漂亮,保存了中国书法特有的结构和美感,是现在计算机字体所没有的。


9.jpg

▲ 用铅字印刷出来的字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40多年来,这些铜制版模由于反复铸造铅字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由于活版印刷业的衰落,如今再难找到专门制造修复铜模的工匠,如果不对此进行修复,那么日星将面临「无字可印」的结果。


老张尝试对这些铜模进行修复,但一天最多只能修复5到10个,修复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损耗的速度。


12.jpg

▲ 不同程度损伤的铜制版模


因此,老张希望日星铸字行特有的活版印刷字型,能够通过现代技术予以保留。


在台湾贝壳放大集资团队的帮助之下,今年的1月,日星铸字行的「字体铜模修复计划」启动了。


13.jpg


现在,你也可以登录《字体铜模修复计划》官网:http://www.rixing2017.com/ ,为复兴计划做出捐赠。


印出字卡、扫描、建文件、上传至工作站、字体修边……通过招募来的大批专业人才,日星架上的铅字被一一修复,重现昔日的美感。


14.jpg

▲ 修复好的版模


对文化保存的坚持,让老张不惜自掏腰包租下了日星斜对面的店面作工艺馆,亲自为慕名而来的年轻人、学者讲解铅字印刷文化。


15.jpg

▲ 讲课中的老张


许多知名书法界、教授也被老张请来开课,为人们讲解中国印刷史,正因如此,日星还酝酿出一系列文创,汉字在年轻人一代的心里生根发芽。


现在的日星已今非昔比,冷清寂寥的气氛一扫而空,新的活力正在成长。来自世界各地的画家、平面设计师都来日星寻找灵感和设计元素,设计出兼具怀旧与创意的作品。


无论是赞助,还是付诸行动,对于老张,对于日星来说,最大的希望,就是让更多的人能参与到这次的「修复计划」中来,将这一文化资产和传统技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并被这个社会所了解。


因为有爱着铅字的人们存在,这炉不熄的火就会为汉字留住体温。


16.jpg



banner.jpg

2017.10月新刊预告.jpg


全年订阅 好礼相赠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

上一篇
换季总感冒?你需要好好了解一下它才对!
下一篇
农场、湿地、树林、草原上的自然旅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