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父子在用一生诠释 “日常之美“


“美与单纯、健全有着很深的关系。”这话道出了大半的日式美学精髓。简洁实用,这一取向的引导离不开柳宗悦、柳宗理父子:柳宗悦创造“民艺”一词,发扬日本传统手工艺中素朴自然的特性,其子柳宗理是工业设计大师,实现了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的交融。二人像头尾相接的圆环,就从他们的经历及相关生活设计中领略日常之美的深邃吧。


1.jpg



从柳宗悦的民艺之美

沐浴自然的恩惠,且是生活的一部分

______


1914年,柳宗悦初识朝鲜王朝的陶瓷器皿,其后十年间,他一边沉醉于这“冰凉的土器中”“人的温暖、高贵与尊严”,一边周游日本,寻访潜藏于民众间的手工艺,渴望找到“正确而美丽的东西”。最初的触动源于江户时代的木喰佛(Mokujiki),柳宗理被佛像朴拙原始的刻痕及制作者几十年行脚生涯的宽广触动,逐渐关注起无名匠人所遗留的手作生活器具中流露的健康、亲切、自然。


无标题1.jpg

▲木喰佛 地藏菩萨像,现藏于日本民艺馆。江户时代,一位木喰和尚游走日本三十年,路途中不断雕刻佛像,每完成一尊,就铭款留于当地,佛像微笑纯稚。


柳宗悦感叹道:“极其地方的、乡土的、民间的事物,是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的无作为的制品,其中蕴含着真正的美的法则。”其后他更加积极地召集友人,在全日本寻访常见却又无与伦比的事物:陶瓷、印染、织物、木头、竹子、皮革……它们廉价质朴,在柳宗悦眼中,含有自然温润之美,最能反映日常的活力。他将它们统统收归囊下,修葺日本民艺馆。


无标题2.jpg

▲ 日本民艺馆内藏品   “在充满虚伪、流于病态、缺乏情爱的今天,难道不应该感激这些能够抚慰人类心灵的艺术美吗?”


无标题3.jpg

▲ 柳宗悦设立于1936年的日本民艺馆。“发扬前人的创作之美,并给后人指点一条捷径。”


柳宗悦由此也掀起了20世纪2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民艺运动,尽管遗留下的实体是现在的民艺馆以及《民艺》杂志,但这场运动的最终目的是要使民艺的思想深入到生活当中去。简洁与实用,转而成为日本社会的美学标准。它使幸存的民间手工艺传统得到关注与复兴,也影响着其后一批有名的工艺家乃至家居品牌。


2.jpg

▲ 柳宗悦设立的日本民艺美术馆


柳宗悦由此也掀起了20世纪2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民艺运动,尽管遗留下的实体是现在的民艺馆以及《民艺》杂志,但这场运动的最终目的是要使民艺的思想深入到生活当中去。简洁与实用,转而成为日本社会的美学标准。它使幸存的民间手工艺传统得到关注与复兴,也影响着其后一批有名的工艺家乃至家居品牌。

5.jpg

▲ 日本家居杂货品牌momo natural


无标题1.jpg

▲ 富井贵志的手作木器


无标题2.jpg

▲ 安藤雅信的陶器


6.jpg

▲ poool 日式杂货展出网站


无标题4.jpg

▲ 广田硝子玻璃器皿


无标题5.jpg

▲ 菊地胜 陶器


柳宗悦看重自然的优良趣味,他曾说:“机械产品能超越手工品之美的一件也没有。今后也没有指望。”而他的儿子柳宗理,作为日本著名工业设计师,融合机械般的严谨与心手温度,驳斥了父亲的论断。



柳宗理的工业设计

当代科技与手的交融

______


柳宗悦的儿子柳宗理,有着天生的审美直觉,但年少叛逆,并不完全理解父亲的世界。他进入东京艺术大学。在那个时代,一所名为包豪斯的设计学校正在德国黑森林里扭转全球的设计风向,柳宗理偶然去听了一堂包豪斯进修归来的教师讲座,受到莫大的震动。


7.jpg

▲包豪斯的观点:“我们现在处在机械时代,我们无法否认;未来的艺术和设计的目的必须要是为了社会的实用,才能有长远的价值。”


当时最先进的现代派思潮崇尚简洁实用,恰恰是父亲一直以来的坚守,但父亲厌恶机器,认为机器令工艺之美难以复苏;而这位包豪斯归来的教师则对当代科技保持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后来柳宗理得到一本柯布西耶的书——《明日之城市》。“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这位现代建筑设计的先行者将种种线索引向父亲,他开始理解父亲,然而如何能将父亲带给他的民艺传统精神,融入柯布西耶的现代精神中去?


8.jpg

▲柯布西耶设计的朗香教堂。


柳宗理成为柯布西耶设计事务所派来日本的传奇法国设计师夏洛特•佩利安的助手。1950年,他成立Yanagi设计机构,所设计的家具、家用器皿不断获得包括日本工业设计竞赛首奖、意大利米兰金奖、以及日本工业设计界最高荣誉Good Design赏等无数国际奖项。


9.jpg

▲ 蝴蝶凳,被选为 MoMA、Vitra 等设计博物馆永久藏品。对父亲的回归还表现在他对手作设计的坚持,不画草图,直接用手的直觉来启发灵感的方向。设计蝴蝶凳是个漫长过程:先做四分之一大小的石膏模型,确定了大致方向就做1:1模型,就这么做了三年。“用手去感受,手上会有答案。”这是父亲教的。


无标题6.jpg

▲ 象椅,采取FRP材质亮面处理,简约又具有优雅曲面的漂亮外观,集结了理性与感性,兼具了东西方并蓄的美学特质,蔚为经典。


11.jpg

▲ 不锈钢水壶,是柳宗理厨房用品系列中的首件作品。在把手和出水口,还有全体构造上,都做了一些新奇改良。水壶的底部面积较大,让水烧开的速度比普通水壶快。另外,盖口也做了加宽设计,让人可以把手伸入,清洗起来更加方便。把手略有倾斜,是为了在倒水时减轻手的负担。


12.jpg

▲ 不锈钢料理碗,柳宗理在咨询了许多料理专家和主妇的意见后,亲手反复试做、试用后改进而成的。有直径 13cm、16cm、19cm、23cm、27cm 几个不同的尺寸。不过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每个尺寸的碗形态都略有不同。尺寸越大,底面的弧度就越圆润,产品的外形设计为尺寸量身定做,让人用起来更方便。另外,小尺寸的不锈钢碗可以完美放入大碗中,重叠后很好收纳。


13.jpg

▲ 餐具系列,柳宗理的餐具系列有刀叉勺三种品类,其中餐勺就有 9 种。为了让人舀起汤汁更方便,比一般的勺子设计得更宽。亚光不锈钢制造,清洗方便又耐用。在柳宗理的作品中属于价格亲民的品类,比较容易出手。


14.jpg

▲ 茶杯,白色瓷器上描绘出简单朴素的蓝色的花纹。特别是茶杯可以摞起来,急须制作的便于清洗。可以在微波炉里加热,但是不可以过度高温加热。不能直接在火上加热。


无标题7.jpg

▲ 南部铁锅,南部铁器是日本东北岩手县盛冈地区的民间工艺,传承至今已有超过四百年悠久历史,特别是铁壶与锅具,博得无数厨艺与茶艺专家们的好评。南部铁器最为人称道之处,在于厚度与密度均远胜一般铁器,故而不仅保温绝佳,且在加热时,温度能够由单点完整扩散到整个锅体,不仅不容易烧焦,而且因导热快速均匀,更能使所烹调的菜肴美味加倍。


1080.jpg

▲ 柳氏钢木圆凳/圆桌,南部铁器是日本东北岩手县盛冈地区的民间工艺。


1977年,柳宗悦成为日本民艺馆总监,回归了父亲。他于1984年开始在《民艺》杂志撰写专栏,每期挑一件海内外的工艺品,学着父亲散文集《日本手工艺》的笔触来描绘现代机械设计。这些散文被集结成册,名为“日常用品中不自知的美”。



当代民艺精神

蕴含简洁之美的家居用品

______


其实早在1955年,柳宗理就与渡边力一行人跑到银座松屋,开了一间十年都卖不出什么商品的小铺。他设计的碗由于毫无花纹修饰而被百货商店拒绝。然而五十年后,越来越多类似的设计商店出现,那些店都少不了与柳宗理的渊源,以及他设计的那些蕴含民艺精神的现代日用品。


无标题9.jpg

▲ 深泽直人 Maruni广岛椅


优质木材坐上去,能感受到乌冬面般介于韧性与弹性之间的感受,是深泽直人设计广岛椅的初衷。广岛椅选用优质木材,经过精心打磨,配上柔软的坐垫,给人一种温润细腻的感觉。


无标题10.jpg

▲ 黑川雅之 IRONY 茶壶


黑川雅之的该作品是日本的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完美融合。壶盖及把手利用现有的库存,由黑谷哲雪制作。此壶可用作茶壶或酒壶。内部附有过滤器。根据用途不同可以随意安装或取下。并且搭配具有一体感的底座。


无标题11.jpg

▲ 黑川雅之 Soban 桌


人类不应该过分自负于自己的才能,面对自然时应保持谦卑的心态。没有刻意的人工干涉,才是与自然之美相协调的真正创造,这也是人类对大自然无条件的朴实信赖。Soban 桌无论从材质,还是造型上都全面的解释了这一理念。原木色的材料,类似荷叶状的自然形态,都是对大自然的致敬。


12.jpg

▲ 黑川雅之 PLPL盘子系列


受“碗始于手掌、盘子起源于树叶”的思想启发,利用构成的质朴原型的黑川雅之设计的 PLPL 盘子系列作品。碗是用手端起送入口中的器皿,与身体的感觉关系密切。顺势设计,由人类最初的行为演变向下延伸设计的思想。


13.jpg

▲ 原研哉 叠座


原研哉随着年龄增长,久坐后觉得腰部不适,便设计了这个简单到仿佛一笔就可以画出来的椅子,可以直接靠坐,也可以放上垫子坐。



好礼推荐.jpg

1080 粽情.jpg

日子×PH7端午好礼 艾形纯银锁骨链


点击上图,进入“日子byLOHAS”微店

搜索生活好物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

上一篇
小满:世间之夏,小麦之秋
下一篇
禅茶一室,揭秘沪上5间隐世茶空间
zhoumeng0806 2016-05-21 10:23:19
简洁,满满的人文
Sonzyo 2016-10-30 21:47:44
1914年,柳宗悦初识朝鲜王朝的陶瓷器皿,其后十年间,他一边沉醉于这“冰凉的土器中”“人的温暖、高贵与尊严”,一边周游日本,寻访潜藏于民众间的手工艺,渴望找到“正确而美丽的东西”。最初的触动源于江户时代的木喰佛(Mokujiki),柳宗理被佛像朴拙原始的刻痕及制作者几十年行脚生涯的宽广触动,逐渐关注起无名匠人所遗留的手作生活器具中流露的健康、亲切、自然。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