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
/
12月21日
大雪,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时节,
昼短夜长,万物蛰伏,
在至阴的表象下,仍潜藏着百态生机。
小雪养生,要注意保暖避寒,补肺理气。
▲ 雪是冬的信使,象征万物蛰伏的日子
《三礼义宗》记载:大雪为节者,行于小雪为大雪。时雪转甚,故以大雪名节。天寒地冻,黄河以北已经万里冰封,庄子说“澡雪而精神”,雪代表了世间至纯。虽然你的城市不一定在下雪,但我们也可以在大雪这天感受到冬天大地的讯号。
大雪三侯
闭塞成冬,游鱼伏熊
______
▲
12.7~12.11 闭塞成冬 寒风萧瑟,转入仲冬
▲
12.12~12.16 熊蛰穴 万物蛰伏,积蓄一冬
▲
12.17~12.21 鳜鱼群 流水鱼肥,冬捕时兴
大雪习俗
风寒酒暖,御冰而行
______
▲ 大雪时节,北方封冻,南方飘雪,冬景别有趣味,一年的劳作到了尽头,户外活动、赏冬的机会也多了起来
· 酿酒 ·
冬日酿酒的传统,在《诗经》中就有记录: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说的是农忙结束收获了谷物,为了迎接春节前的祭祀活动,要在冬日酿酒,春日开封,是为春酒。
▲ 宋朝之前,传统酿酒工艺就是把糯米蒸熟,历经拌曲、落缸等步骤发酵而成,酒精含量低,味道甘甜,充满农作物的香气
曾有许多美酒以“春”为名,绍兴名产蓬莱春,颍州美酒富水春……春之一字,是对新年美好的期许。冬日饮酒还可以加快血流速度,帮助新陈代谢,有利于寒冷时节人们驱寒保暖。
· 冰嬉 ·
大雪过后是深冬,各地区赏冬的活动都有地方特色。以北京的后海公园为例,河水封冻,溜冰玩乐的人们也成了一道风景线。其实早在宋朝时期,宫廷中就有“观花,冰嬉”的记载,到了清朝,冰嬉更是成为朝廷练兵的一项传统。
▲ 冰嬉是古代皇宫内流行的众多冰上活动的总称,有滑冰、冰上蹴鞠、冰上射箭等项目,从东北到关内,从宫廷到民间,逐渐成为了冬日里人们必不可少的习俗
《隋书》上有记载,一千多年前,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就开始脚踏类似雪橇的木板,在冰雪中“骑木而行”了。清朝满人入关,也把冰上活动带进了中原地区,直到今日,人们还有冬日里在封冻的河上玩乐的习俗。
大雪养生
防风御寒,肾阳足暖
______
▲ 大雪时节,养生当以敛阴护阳、补心助肺为根本
· 寒头暖足 ·
▲ 寒从脚起,冬日每晚足浴,暖脚暖身,点击此处购买中草药足浴包,养气固精,温经舒络
《脉法》认为,寒头暖足,是圣人的冬日养身之道。这是因为在中医经络学说中,六条阳经全都上升头部,头是诸阳之会,只要保证脖颈不受风邪,适当寒冷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
而脚是阴气聚集之处,所以才会有“脚冷冷全身”的感觉。每晚足浴,不仅可以保证四肢暖和,气血通畅,还能增强睡眠质量。
· 静摄敛气 ·
▲ 冬三月,重在养藏,保持心智平和,起居必待日光,早卧晚起
《尔雅》把农历十一月称为辜月,“辜”通固,静才能固,固也为积蓄报春的能力。《礼记》称此月为“畅月”,也很好理解,“偿”是舒畅,充实,指冬日阳气潜藏在地下,使万物充实。
冬日时节尽管有些许晦暗,但阳气潜藏于底下,天地间还有隐隐萌发的生机百态,不必觉得压抑,天晴时背对太阳日晒驱寒,保持心志平和。
· 温煦益肾 ·
▲ 冬日肾气兴旺,心肺衰微,要食用祛湿补肾、强健心气的食物
中医认为,冬季的病多发生在肾脏,肾主收藏,除了添衣保暖外,还可以用自身热量抚触穴位,来达到温煦补肾的效果,比如外劳宫穴补肾法。
大雪饮食
增苦绝咸,补理肺胃
______
宜
/
牛肉、花生、桂圆、核桃
鲫鱼、蘑菇、萝卜、红枣
▲ “大雪补得当,一年不受寒”
这个时节,除了南方部分地区,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经历了寒潮,适当吃一些温性热性的食物,可以驱寒补气血,如牛肉、花生、桂圆、红枣等,鲫鱼汤、八宝粥这类平和滋润的汤粥也可以多食,既能补充水分,又养脾胃。
忌
/
墨鱼、海胆、青稞、贝类
油炸、生冷、烧烤、粘腻
▲ 《云笈七签》中有这样的记载:“冬夜漏长,不可多食硬物并湿软果饼”,说的是冬季要少吃干硬、粘腻对的食物
冬季,人们减少活动,内脏活跃度也降低,生冷、粘腻的食物不利于消化。
中医还认为,冬季不应多食咸味,因为冬季对应肾,肾主水,克心对应的火,也就是说,冬季多吃咸味食物有损心气,应该适当补充一些苦味食物。
· 大雪苦味食谱 ·
▲
红豆莲子羹
① 莲子剥壳去芯,和红豆洗净
② 红豆放在电压锅中加4碗水,煮20分钟
③ 加入莲子,继续煮20分钟
润肺益气,清心养神
▲
苦荞茶
① 生荞麦用筛子筛去外壳、碎屑
② 大火炒制3分钟后转为中火,不断翻动避免炒糊
③ 变为金黄色后再转小火炒制3~4分钟,放凉泡水饮用
软化血管,降脂健胃
▲
黑蒜
① 洗净大蒜,泡半小时
② 将晾干的蒜放入电饭煲内,四周放上牛皮纸
③ 按下煮饭档,转为保温档放置15天
滋补强身,解除疲劳
全年订阅 好礼相赠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