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为创始人之前,马黛霞(Mary Ma,下文称“Mary”)已经有15年外贸经验,帮助海外品牌做中国材料的研发,但是当她在接触国内的供应链时发现,大家对服装的剪裁、廓形更重视,而服装的灵魂——面料则往往被忽视。“我就想有一个机构,它是独立在布料创作的商业以外,更注重材料设计、研发,去对接到设计,这个设计不仅仅是时装而是生活的方方面面。”抱着这样的初衷,布料图书馆成立了。
马黛霞布料图书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布料陈列馆,而是一个布料研发中心和应用研究中心。从2016年成立时的1800多种中国原创材料,到现在已经达到4500多种,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上升中。Mary说布料图书馆的成立,因为跨界,探索了布料在供应之外的无限可能,拉开了她去认知这个世界一个全新的过程。 Mary接触到最多的来访者还是跟时尚相关的人士,布料图书馆给予他们海量的中国原创材料,并不像市场在售卖这个材料一样去呈现给对方,反而更像一种教学方式:告诉大家如何去使用材料、如何去做排列组合,去创作出自己的东西。这里也是一个执行中心,帮助大家应用的方向并实践出来。
对于商业品牌设计师而言,Mary会聚焦去思考对方需求的本质是什么?需求的终点是什么?不只是去听对方想要的点,而会去思考产品最终服务于谁。比如在2017年与STAFFONLY的合作中,品牌希望通过“全天候功能”的设计理念满足当代男性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需要,创作一件可以很正式也可以很轻松的衣服,围绕这一愿景,“羊毛羽绒服”的想法诞生了,而且它还可以防雨、轻薄、挺阔且充满设计感,这是对精纺羊毛面料的一次新呈现。 不只是设计师会来到布料图书馆,企业的品牌方、或对布料感兴趣的普通观众,布料图书馆每年都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展览,比如2018年的“Lace to Meet You”和2019年的“亲爱的世界”,有趣的展成和互动的体验方式,让普通观众更系统性的体验材料的乐趣。“我希望布料不只是一个原材料供应源这么一个关系,更多的去表现它的文化和艺术的延展力、还有布料的无限性。”2019年的软体映像展“亲爱的,世界”用布料表现软体建筑,这是Mary认为至今最有突破的展览。“世界很硬,布料很软。”她用一句诗意的话语表现了布料与这个世界的交织与连接。 布料图书馆始终在关注高科技和可持续材料,而哲学系出身Mary有着根植于布料的更深的思考:“我会认为可持续应该是一种循环辩证,更开放的系统结构,它不只是一个再生材料和循环材料这么一个点。如果单纯的去思考再生材料和循环材料,那么回收成本、再生成本、降解成本等会是庞大的一笔商业的投入,这笔商业的投入会导致你时间和成本上的是否可持续,甚至导致企业本身商业的可持续。”Mary更希望这是一个更为开放的可持续的概念,“我们为什么要提出可持续?可持续是必须拥有这些再生技术,才能够让事情可持续的。” ▲ STAY NATURE布释自然展览“科技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工具、一种技术手法和一种工艺的表现力,并不是说只有科技才能够创造可持续,或者说科技是自然的一种对立面。我们希望去做到一个尊重自然,依靠现在的科技的水准,去平衡和实践,让人本身去体会到这种可持续的感受,在情感上去拥有跟自然平衡的这么一种关系。”布料图书馆2020年的展览“STAY NATURE布释自然 ”中用合成纤维的科技去创作出一种生态模拟,以自然为创作导向,用科技重现天然肌理,好像布料就是一个大自然的翻译器,比如不提取蚕丝、不提取羊绒羊毛后,是否还能够给予人类自然的体感,如何去做整体设计的思考,与地球共存和共荣。“根植于布料,思考于科技,尊重于自然。”这便是Mary的思考。▲ STAY NATURE布释自然展览Mary一直称自己是一个材料人,从之前安安静静的工作环境到现在和各个领域的人一起跨界合作,她和布料图书馆见证了中国布料的快速发展历程:“中国的布料已经不只是Made in China,而是Creative in China,我希望大家去共建共生整个设计创意美学思维。我能做到的部分就是布料的原创力,我认为布料图书馆以后会成为设计界做设计一个启蒙点和源泉。”◐ 原载于《LOHAS乐活》GWP100特别号 文_大陶 编辑_XY 图_布料图书馆GWP100 的logo,由“100”演绎而来。“0”让人想到“圆”,继而联想到女性、地球,它和谐、包覆、柔软、安全、圆融且具有循环意味。logo中突破常规而重叠的两个“0”元素,也近似细胞的生长与裂变状态,呼应“可持续发展”主题。logo设计_WED Creative Agency
GWP100 vol.45 | 对话姚嘉珊:在一个更健康的环境中开展社区活动
GWP100 vol.46 | 对话SHERRY POON:只需从一点点 改变开始GWP100 vol.47 | 对话吕子杰:金融机构不仅只有经济影响力直接点击图片订阅吧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