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论爱情时,你真的知道什么是爱?


圣瓦伦丁节、白色情人节、七夕节,在我们热衷于庆祝每一个与“爱”相关的节日时,我们真的明白“爱情”为何物吗?它是一门可以习得的艺术吗?还是仅能依仗“丘比特”的命运之箭?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哲学家弗洛姆在他的《爱的艺术》一书中,给出了令人启发的回答。


不论是学生时代蠢蠢欲动的爱恋,抑或是工作之后或热烈或平缓的亲密关系,那些失败的经历与正在修行之路上的风景,“爱情究竟是什么?”是不同人生阶段的我们始终想要找的答案。而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哲学家弗洛姆(Erich Fromm)的著作《爱的艺术》或许能够帮到我们。



2.jpg


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依仗着“命运的安排”,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然而在当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我们有见证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弗洛姆认为,达到这一目标尽管困难,但不足以成为我们不去寻找造成这一困难和了解如何克服它的原因。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爱究竟是什么?


He who knows nothing, loves nothing. He who can do nothing understands nothing. He who understands nothing is worthless. But he who understands also loves, notices, sees ... The more knowledge is inherent in a thing, the greater the love ... Anyone who imagines that all fruits ripen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strawberries knows nothing about grapes.

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无价值的。但是懂得的人,却也能爱,有见识,有眼光……对一件事情了解地越深,爱的程度也就越深。如果有人以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

——Paracelsus 巴拉塞尔士



爱是一门艺术吗?

______


000.jpg


爱是一门艺术吗?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需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还是说,爱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荡神怡的感受,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命运安排”?在我们不厌其烦地投入到电影、小说、情歌里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中,为之欢笑流涕之时,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是如何了解和看待爱情的呢?


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或是自己如何做才能值得被人爱?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们尽可能地去获取名利、精心打扮、乐于助人以赢得人心。不论东西方,我们当下的文化观念多以购买与互利互换为基础。现代人的幸福好像就是欣赏橱窗里的商品,以现金或事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能让自己开心的商品并获取他人的关注与认可,而忽略了人本身的精神气质。爱情也与生活中其它重要的事情一样沦为了一种权衡对方及本人交换价值为前提的交易。


1.jpg


还有不在少数的人不了解“坠入爱河”与“持久的爱”(falling in love & being in love)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两个相互陌生的人之间,突如其来的、奇迹般的亲密关系使得原本孤单的两个个体仿佛尝到了如奶和蜜般的幸福滋味,直到失望、无聊、敌意渐缓出现,将这一息尚存的魅力都抹掉。人们把这种如痴如醉的入迷,疯狂的爱恋看作是强烈爱情的表现,而实际上这只是证明了这些灵魂在过去是多么地空虚寂寞。再也找不出一种行为像爱情那样以如此巨大的希望开始,又以如此高比例的失败而告终。如果是别的事,人们会想方设法找出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以利再战或永远洗手不干。但因为人们不可能永远放弃爱情,所以看起来就只有一条可行之路,那就是克服爱情的挫折,找到原因并去探究爱情的意义。


弗洛姆建议我们采取的第一步是,认识到爱情是一门艺术,认识到人们可以像学习其他艺术——如音乐、绘画、木工那样,从掌握它的理论知识开始,并在实践中融会贯通成灵感,更重要的是将它看成重要的事,花时间和精力去做。就像我们花在获取名利上的付出一样,而对于我们灵魂有益的爱情,值得我们花更多的时间。



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唯一解答

______


人继续是自然的一部分,但又同自然分离,永远不可能再同自然合二为一。人只能继续前进,不断发展人的理智,用一种新的、充满人性的和谐去取代永不复返的类人猿时代的和谐。


我们一生下来便从一个确定的环境被推到一个不确定的、完全开放的环境中去。作为一种意识到自我存在的生命,人意识到自己、他人、人的过去和发展前途的可能性。我们对自己单一存在的觉悟,对短暂生命的觉悟,对死的必然,对自己的孤独及面对社会和自然威力的无能为力,都使得我们对自身的额特殊与孤寂不知所措。若我们不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同其他人或周围的世界相结合,我们就会恐惧甚至发狂。


3.jpg


于是,如何克服孤独感,超越个人的天地,成为所有时代和不同文化之下的人的共同问题,不论是古老的游牧民族、埃及农民、罗马士兵、中世纪僧侣、日本武士,抑或是现代社会的普通员工,这个问题一成不变。但对其的解答则因个人所达到的个性高度而各不相同。通过信拜动物、祭祀、军事掠夺、奢侈享受、清教徒式的节制、狂热的工作、艺术活动和创造性劳动,通过对神和他人的爱情做出自己的回答。然而,通过创造性劳动达到的统一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统一;通过纵欲达到的统一是暂时的;通过同一组人保持一致的统一是一种假象。对于人类存在问题的真正和全面的回答,是在爱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统一。


8.jpg


要求实现人与人的结合是我们内心最强烈的追求,是人类最基本的要求,是一股把人类、部落、家庭和社会集合在一起的力量。没有爱,人类一天也不可能生存。但我们这里所谈论的人与人之间的结合——爱情,指的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成熟回答,而非爱情的不成熟形式——犹如怀孕的母亲同胎儿之间的共生有机体关系。这种结合的消极形式是服从,通过这种方式摆脱孤独感的两个人失去了其作为生命体本身的完整性,把自己和对方变成一个人或一件事情的工具,从而使自己不用对生存的问题作出独立和自由的回答。


同共生有机体式的结合相对立的是成熟的爱情,也就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这样的爱情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高墙,克服孤寂,但同时又使人保持对自己的忠诚,保持自己的完整性与本来的面貌。


4.jpg



成熟的爱情中,“给”比“得”带来更多愉悦

______


成熟的爱情是一种行动,是运用人的力量,这种力量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得到发挥。它是积极的,是人内心生长的东西,也可以说,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


“给”不是牺牲,而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体验到生命力的升华,感觉到自己生气勃勃,因而欣喜万分。在有创造性的人眼里“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悦。一个人究竟能给予别人什么呢?他可以把他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他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同别人分享他的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和悲伤。通过“给”,他丰富了他人,他在提高自己生命感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人的生命感。他的“给”并不是为了“得”,但又不可避免地会在对方身上唤起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


5.jpg


有没有能力把爱情作为一种给的行为则取决于人的性格发展。获得这一能力的先决条件是人要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创造性倾向。



爱的其他基本要素

______


积极的爱情除了“给”这一要素外,还有一些诸如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等相互依赖的基本要素的结合。爱情是对生命以及我们所爱之物生长的积极关心。缺乏这种积极关心的爱只是一种情绪,而不是爱情。爱的本质是创造和培养,爱情和劳动是不可分割的。人们爱自己劳动的成果,人们为所爱之物而劳动。关心和关怀还包括爱情的另一方面,即责任心。“有责任”意味着有能力并准备对另一个生命表达出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的自愿答复。


6.jpg


但这一切还得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尊重不是惧怕对方,而是有能力实事求是地正视对方和认识他独有的个性。尊重是要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是希望一个被自己所爱的人以他自己的方式去成长,而不是服务于我。只有当自己达到独立,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独立地走自己的路,不想控制和利用他人之时,尊重对方才成为可能。而也只有在自由的基础上才会有真的成熟的爱情。


10.jpg


人们只有认识对方,了解对方才能尊重对方。若不以了解为基础,关心和责任心都会是盲目的。而了解的方式多种多样,作为爱情要素之一的了解则是要深入事物的内部,不满足于一知半解。我们的生命从其纯生物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奇迹和秘密,而爱情便是我们认知这秘密的重要途径,它是积极深入对方的表现。在爱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人与人的结合,而不是通过思想所传导的知识回答生命所提出的问题。在这个投入自己、深入对方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对方、找到自己,发现所有的人。


7.jpg



爱的实践

______


弄清了爱这门艺术理论层面的问题,现在我们面临着一个更为困难的问题,那便是实践。爱是一种个人的体验,每个人只能通过自己并为自己得到这种体验。因此,弗洛姆能够给到我们的建议,也只能是进行实践的先决条件:有纪律地生活、做事集中、保持清醒和耐心,以及有极大的兴趣和坚定的信仰(相信自己、相信他人发展的可能性)。这些是我们可以修炼的基础步骤,而达到目的的最终步骤则得由每个人自己去做。


22.jpg


文_编辑自《爱的艺术》

图_Klimt与高更的作品,来源于网络。



新刊订阅.jpeg

640 (2).jpg

全年订阅 好礼相赠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

上一篇
4月新刊 | 徐静蕾,她是游民,偶尔工作狂
下一篇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附12种香草妙用
馳马也 2017-03-26 07:20:07
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依仗着“命运的安排”,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然而在当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我们有见证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弗洛姆认为,达到这一目标尽管困难,但不足以成为我们不去寻找造成这一困难和了解如何克服它的原因。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爱究竟是什么?
pavlov 2017-03-30 07:19:16
要求实现人与人的结合是我们内心最强烈的追求,是人类最基本的要求,是一股把人类、部落、家庭和社会集合在一起的力量。没有爱,人类一天也不可能生存。但我们这里所谈论的人与人之间的结合——爱情,指的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成熟回答,而非爱情的不成熟形式——犹如怀孕的母亲同胎儿之间的共生有机体关系。这种结合的消极形式是服从,通过这种方式摆脱孤独感的两个人失去了其作为生命体本身的完整性,把自己和对方变成一个人或一件事情的工具,从而使自己不用对生存的问题作出独立和自由的回答。
静好 2017-03-30 17:33:01
“给”不是牺牲,而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体验到生命力的升华,感觉到自己生气勃勃,因而欣喜万分。在有创造性的人眼里“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悦。一个人究竟能给予别人什么呢?他可以把他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他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同别人分享他的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和悲伤。通过“给”,他丰富了他人,他在提高自己生命感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人的生命感。他的“给”并不是为了“得”,但又不可避免地会在对方身上唤起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
火雞的大臭 2017-03-31 10:04:45
但这一切还得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尊重不是惧怕对方,而是有能力实事求是地正视对方和认识他独有的个性。尊重是要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是希望一个被自己所爱的人以他自己的方式去成长,而不是服务于我。只有当自己达到独立,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独立地走自己的路,不想控制和利用他人之时,尊重对方才成为可能。而也只有在自由的基础上才会有真的成熟的爱情。
西域男孩 2017-04-01 00:00:29
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无价值的。但是懂得的人,却也能爱,有见识,有眼光……对一件事情了解地越深,爱的程度也就越深。如果有人以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
1051600315 2017-04-03 15:31:31
文_编辑自《爱的艺术》
餘溫 2017-04-08 01:00:01
He who knows nothing, loves nothing. He who can do nothing understands nothing. He who understands nothing is worthless. But he who understands also loves, notices, sees ... The more knowledge is inherent in a thing, the greater the love ... Anyone who imagines that all fruits ripen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strawberries knows nothing about grapes.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