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本传奇:出身中医世家幼年曾以“神童”身份会面将军,后来留法攻读医学博士,学成归国出家归隐寺院成为五大禅宗派系祖庭道场唯一女方丈…自古以来,山林中的寺院是精英们俱会一处、回归自然、发心济世的地方。位于江西抚州宜黄县的曹山宝积寺,便是这样一个所在。在145年一遇的热度里,何处觅清凉?就去大美寺院中,轻断食也好、避暑也乐哉。
▲ 曹山宝积寺住持养立法师
在出家以前,养立法师是一位有着家学渊源的中医师,天赋异禀的她九岁就给人看病。不知在什么因缘的作用下,十二岁那年开始思考生死问题。一直到十四岁在广州光孝寺皈依后,才渐渐平静下来。
▲ 曹山宝积寺所在的寂寂山林
学佛之后,也未间断学医。在她的父亲看来,当大夫就是最好的菩萨心。后来她还留学法国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当时,在这名学贯中西的医生的医治对象中,有将军,也有高僧。在一次医治中,她遇到了一诚长老,看到他清澈与安详的眼神,便萌生了“也要成为这样的人”的想法。
▲ 悬挂在寺院门口茶堂中的是一诚长老所提的”正法久住“。
正如撒下的种子,总会发芽。为一诚长老治疗的过程中,内心也渐渐发生了改变。有一天她意识到,学佛并不是自己一个人闭门参禅的事,也是需要有更大地承担。于是她在一诚长老座下发愿出家。出家前她甚至去了李时珍的家乡“告假”,从今往后,便是佛门弟子,不但疗世人身苦,也要开始医治人们的心苦。
▲ 曹山宝积寺是一个依照丛林制度办道的曹洞宗祖庭。
出家后,养立法师遵照一诚长老的嘱托,前往江西,恢复曹山宝积寺的丛林制度以及禅堂钟板。发“不能发之心”,在这个有一百多个僧尼的庄严道场中,恢复佛教丛林制度,遵祖师立下的清规戒律,因袭农禅并重传统。在两年前,曹山宝积寺还获得了女众佛学院的资格。
▲ 曹山宝积寺中女众佛学院一角。
今天的曹山宝积寺,便是这样一处有着深山中的自然节律、有禅门通常的用功方法之外的“农禅”与“文禅”、也是一个有着庄严而不失现代、活泼生活方式的祖庭道场。
用美的表达,跨越心与心的距离
______
养立法师在法国攻读医学博士的时候,还辅修了一门“再现修复”专业。原本只是为了方便出入卢浮宫,却不想经过那几年的熏染,也让自己成了半个器物设计师。中国人素来以“器”来形容不同程度的修养,所谓大器晚成,都是经年磨练,超越自我之后的成就。
在禅门公案中,美的表达向来是跨越心与心之间距离的桥梁。佛教一直以来都是用艺术的方式来传递的。如“拈花一笑”(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的故事,不仅是禅宗“以心印心”的核心,也是用佛教用艺术化的方式来弘传的佛教美学的源头。
▲ 一个“觀”字中,就有着留白的空间和谦让的尺度。
养立法师设计、制作瓷器,一来是对属于江西特产之一的景德镇瓷器工艺和设计传统的弘扬,二来是对于现代人试图抵达的“雅”与“趣”的回归。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的中国禅茶博览会上,她根据宋盏器形改良的“清水供”羊脂玉瓷质水盏获得了博览会的金奖。2016年也有一款经她设计烧制的玉兰杯在英国的国际艺术展览中展出。
她以出家人随身物件之一的斗笠为形,结合景德镇的薄胎影青瓷器工艺,设计了一款具有“不二”深意的斗笠杯。对于出家人而言,一笠、一衣,一钵,一杖便可行走天下;而敞口的杯形令茶汤颜色分明可见。杯身内外的温润釉色下,分别是不同形态的莲蓬。光照之下青青花影剔透分明,却又内外互不能见。小小杯盏,是传承工艺的日用雅玩,也是不落两边的佛门本怀。
▲ “不二”斗笠杯将于近期在“乐活之选”有售
行走寺院中,时常能看到提着画板描画一片山林的年轻法师,或是手握书卷在殿堂之间相互讨论的学僧。上午田间劳作,下午读书绘画,是一幅耕读田园的理想生活画卷。
事实上,佛教是打破时间和空间对我们隔阂的方法。正如养立法师所说:“一个有信仰的人,应该超越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从美学的角度是生活质量,从修行的角度是生命的质量,来实践佛法。”
食物是“药”,也要五味调和
______
养立法师从14岁开始学佛后,便开始自然地吃素。中医出身的她,对于平衡地吃素也颇有心得。在她看来,吃是一种最简单的修行。随着夏日来临,寺院也进入了结夏安居的时候。在《丛林二十则》中,有一条说的是“疾病以减食为汤药”。因而,在适当的时候、以科学的方法节制饮食,就是一种疗愈的方法。
养立法师说:“一切众生皆以食住”,禅门视食物为“药”,但仍需要讲究五味调和。她更倡导回归以营养和健康为引导的饮食潮流,而不是一味地引发味觉的刺激。
在养立法师看来,寺院生活中许多关于饮食的戒律,既是很好的养生指导,也是一种观察自己内心的方法。譬如在过午不食戒律中,仍旧会建议服用一些流质食物以补充能量。而这些非咀嚼性的食物,正是通过一种被动摄取,而非由外界强加的具有强烈刺激信号的欲望型动作,来帮助人们逐渐控制自己的欲望。
从吃饭开始修行,自有一番超越饮食的海阔天空。养立法师举例,“病”字在《广韵》里面解释为“忧也”,不仅是身体的疾病,更是一种内在的烦恼。夏季,寺院会举行辟谷,最长有21天。
所谓辟谷,一方面是通过减食、少食、不食来“辟出谷道”,促进代谢,让气血能够正常运转。另一方面也是要让人避开对于饮食的执着性。因此,辟谷看起来是一种对身体的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对心的管理。养立法师说:“当我们一味地追求食的感受时,那我们就被饮食本身困扰住了。”
▲ 少欲知足的饮食,曹山寺出品。图为夏日姜料理:炒姜豆腐、姜丝节瓜、红糖腌姜、米饭
养立法师也注重因地、因时而食。曹山宝积寺的自然环境中就有不少可食之材,祖师塔下的水沟里有清热解毒的鱼腥草、泥蒿、水芹菜,都适合采来食用。
养立法师说:出家人,出的是烦恼家,还是要和周围的人打交道。日常劳作时,要巧把尘劳做佛事。菜地或禅堂,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地方,对于出家人而言,都是修行的道场。
▲ 寺院后山是一片生长着红米的稻田。(图片提供:宝积寺)
曹山寺的后山,是一片自留地,这是每日上午寺院僧众出坡劳作的农田。每年初夏,是水田中最忙碌的时候,寺院上下都忙着种植当地特有的红米。每一年的伏天,则是周边山村荷塘中莲子的收获季。
▲ 养立法师(右一)也常常参与寺院后山的农禅。(图片提供:宝积寺)
▲ 每年初夏,是寺院僧众最忙碌的时候。(图片提供:宝积寺)
这些长在寺院周边,由出家人亲自参与劳作的粮食、蔬食,如今也成为一份连结着质朴赣南村落与现代都市人生活之间的因缘。蕴含在土地中的本源力量,蔬食健康的生活理念,念念分明的“吃”的艺术,都将通过这些来自寺院的农禅作物,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
▲ 而整个湿热的夏天,也是大寮中最频繁炒制黄姜的时候。这些依照土法手工制作的曹山盐炒姜,是夏日温中祛湿的必备。
▲ 曹山寺盐姜,现在“乐活之选”有售:“晨含一片姜,赛过人参汤” 来自曹山宝积寺院自制的盐炒姜片|乐活之选 每一份盐炒姜片,从原料到最后炒制完成,都需要长达9个小时不间断地劳作。每日清晨在打坐前服用,有通窍明心的作用。
全文摘自《LOHAS乐活》杂志2017年6月刊,内容有改编。
编辑、文:顾西瓜 图:吴钰(除标注外)
全年订阅 好礼相赠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