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脑海中,进行着一场葬礼 | 有关抑郁症


在TED上,有篇抑郁症患者安德鲁的自述——《抑郁,我们各自隐藏的秘密》。20年来,他经受好转、复发的循环,同时竭力帮助抑郁的人过得更好:“直到这地狱使者的拜访,我的灵魂才开始成型,它迫使我去寻找快乐。”抑郁症可能在2020年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杀手,了解它是我们审视自己的入口之一。你了解抑郁症吗?身边是否有亲人或朋友罹患?读完这篇,希望能帮助你了解并理解他们。


『没有感受、没有回应、没有兴趣』

______


“ 我的脑海中,进行着一场葬礼……

当所有人入座,仪式开始。

敲鼓的声音,沉重有力,

敲打着,敲打着,直到我的意识变得麻木。

我听见他们抬起棺材,沉重的脚步,摇摇晃晃。

我的灵魂,

吱呀作响,四周,丧钟响起。

天堂,就像一个铃铛。

存在,那么就是一只耳朵。

安静的我,如同异类。在此孤独,在此腐朽。

失去依靠,理性开始崩塌,

我从高处坠落,跌入一个又一个世界。

终于,看清。”


——艾米丽 · 迪金森


抑郁症患者安德鲁 · 所罗门在TED进行《抑郁:我们各自隐藏的秘密》为题的演讲时,以艾米丽 · 迪金森的诗句为引子,映射抑郁症所带来的心理感受。


1.jpg

▲ 出自丢勒之手的《忧郁症》。西方画家对精神困扰的再现由来已久,这幅版画甚至被视为现代心理学的开端


要理解一种常见病症,需要从它施加的影响开始。惯常我们认为,心境的沮丧低落,就是抑郁症。的确,这种又称“抑郁障碍”的疾病,以其显著持久、与处境不相称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但它最根本的症状,仅如此而已吗?首先,我们可以来做一个自测:


主观感受,你有/曾经有过抑郁症吗?

» 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 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 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 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 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 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 性欲减退

» 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在专业心理医师的诊断下,若以 “心境低落” 为主,且至少有以上4种症状,并且持续两周以上,即可能为抑郁发作。《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2006)


抑郁症的可怕之处,仅仅在于令人忧伤吗?借用行为主义心理学(也说认知心理学)的看法,抑郁症是“习得性无助”,经过若干次拼尽全力却无法避免的失败后,人被笼罩于习惯性的、铺天盖地的无助之下,失去尝试的意愿,失去对事物的控制感。


2.jpg

▲ 摄影师 Edward Honaker患有抑郁症,他拍摄的照片或是内心感受的镜像


如果“伤心”是基于对挫折的回应并且终将平复,那么“抑郁”就如同荒原上的吼叫——“没有效果,没有感受,没有回应,没有兴趣。”一片虚无。


著名生物学家Robert Sapolsky在斯坦福大学授课时,也说道:“抑郁症最根本的特征是让人失去愉悦的能力,它是弥散的、瘫痪性的,抹杀一切快乐、希望、愉悦。”


3.jpg


TED讲台上的安德鲁 · 所罗门,自认曾“坚强到被送去集中营也能存活”,以亲身经历说明抑郁症是如何让人丧失活力:


“不再因为听到电话另一端朋友们的声音感到兴奋,连吃饭也觉得如同耶稣受难一般,事情做得越来越少,思考得越来越少,感知得越来越少……终于有一天,我醒来的时候,整个人是僵硬的,我觉得自己可能中风了,但没办法伸手拿电话拨号,盯着电话四小时之后,电话铃响了,我不记得是怎么拿起电话对父亲说:我遇到大麻烦了,我们得做点什么……”


4.jpg

▲ 摄影师 Edward Honaker的作品:无力,无助


倾诉感受是困难的,无论患者外向或内敛。有些人还会隐藏自己的抑郁,在开朗的社交表象下,TA们或许已然遭受了睡眠失调、饮食不规律,饱受快感缺乏、易动怒等抑郁症状的折磨。


除却以情绪低落、自责、无望为主症状的 “单相抑郁”,抑郁症的另一类型 “双相抑郁”(即躁郁症),还伴有不能自控的过度兴奋、行为激越和思维奔逸等表征。


5.jpg

▲ 蒙克名作《呐喊》


当精神先于肉体逐渐失色、混乱、寂灭,脑海中反复回响的是“无能为力,一文不值”。这可察可感的“缓慢死亡”何其可怕,它所蚕食的念想和希望,正是我们本该拥有的正向而高级的禀赋。


难怪安德鲁说:“你已经戴上了一层灰色的面纱,并且透过这层坏情绪的薄纱,来看待这个世界。但你认为是快乐的面纱被摘掉了,这样你可以看得更真实。相对来说,人们帮助精神分裂患者更容易,因为他们只是认为自己的身体里有某些异质需要被祛除,但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这很难,我们(抑郁症患者)坚信自己看到的是事实。”


6.jpg

▲ 每个人看待世界时,眼前都会有一层薄纱,心境的好坏取决于你对薄纱性质的认知



抑郁症是『真实的』疾病

______


“ 不要奢求活成理想中的自我”……人们或许常常会这样劝慰抑郁症患者。弗洛伊德将抑郁视为“爱与恨不可调和的矛盾”。但除却心理学视角,在Robert Sapolsky等生物学家们看来,抑郁症并非单纯的心理疾病,它有生物学根源,是“真实”得如同糖尿病一样。


有人这样形容抑郁症发作时的生理感受:“身体像是蹦极,眩晕呕吐,每一处都肿胀酸痛,无法站立……内脏搅在一起,无法理清。”那么,在懒散疲惫或激越奔逸的外表下,抑郁症患者的身体内部正起着怎样的反应?或者说,是哪些身体变化会与抑郁相关?


7.jpg


• 无法关闭的压力阀门 •


正常情况下,当压力来临时,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会自发启动,释放压力荷尔蒙;危机结束后,应激阀门又自动关闭。可如果一个人的应激阀门始终处于开启状态,无法关闭,那么原本临时性的高度警觉状态就会演变成体内的慢性压力。


而慢性压力会给身体带来巨大负担,尤其是免疫系统,用生物学家Robert Sapolsky的话来说,是“肌肉和结缔组织受到破坏,身体出现异常的胰岛素代谢……四肢才会容易受到损害,情绪趋于消沉”。


8.jpg


焦虑、失控、茫然、无措……慢性压力侵蚀着身体,情绪也无可幸免。试想,每时每刻都在有人在碎碎念叨:有些事情是无法控制的,而你,是无助的,必定失败的……


关于抑郁症的成因,科学上目前尚未有明确定论。但生物学上的研究明白,糖皮质类激素、甲状腺激素、雌激素是与抑郁症相关的关键荷尔蒙。


9.jpg

▲ 糖皮质激素 为压力荷尔蒙,浓度越高,压力越大,潜藏危险也越大


10.jpg

▲ 甲状腺激素 负责代谢、体温和能量。据说,20%的抑郁症其实是未经诊断的甲状腺功能退化


11.jpg

▲ 雌激素 会使得女性患抑郁症的风险高于男性,尤其在生育前后及更年期等雌激素水平波动较大的时段内


• 缺失的化学反应 •


人体内部已知有百余种神经传递质,不同的神经会使用不同的神经递质,它们是神经细胞间的信使。在健康的大脑中,神经元细胞会分泌足够的神经递质以保证认知能力和情绪的稳定。但在一些抑郁症患者体内,出现了缺陷。


12.jpg


科学家推测,抑郁症是由于大脑中缺乏一种或多种神经传递质(主要是多巴胺、血清素、正肾上腺素)所致。这也是迄今最为科学界所认同的抑郁症发病机制的一种假说,而抑郁症的药物开发,也基本集中于增加神经传递质的浓度或活性。


但假说终归是假说,神经传递质的失衡是抑郁症的原因还是结果?为什么抗抑郁药能立刻改变大脑中的神经递质的浓度,但患者的情绪却要2-4周才能好转?


13.jpg

▲ 多巴胺 是大脑的 “奖赏中心”,传递情欲和愉悦,它的缺乏会导致快乐缺乏和快感缺乏


14.jpg

▲ 血清素 是人心情愉快时产生的镇定神经调节素,缺乏即可能导向抑郁症状中的哀伤、负罪感


15.jpg

▲ 正肾上腺素 的作用类似兴奋剂,缺乏即失去足够的动力导向



『 自我管理 』干预治疗

______


人类和抑郁症的博弈历史,算得上漫长。文艺复兴前后,就已经有专著提到可运用饮食、运动、音乐等疗法来治疗抑郁。


除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手段外,一种针对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干预,在西方也被普遍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中。


所谓的“自我管理”,其关键是将抑郁症患者本身纳入治疗和防预体系的核心,他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不再仅仅是被指挥去做某事,而是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完善抑郁症的知识、建立参与治疗决策的能力、积累发现和管理早期症状并采取适当行为的经验、得到来自家庭朋友和社区的支持。


16.jpg

▲  有时陪伴和交流是最好的治疗方式


建立于这样的机制之上:抑郁症患者通过学习疾病管理技能,可明确自己的行为方向;人们对行为方向的明确可增强信心,对抗抑郁;包括家庭在内的社会环境也会对抑郁症患者产生较大影响。


不过自我管理仍需由心理医生引导、围绕抑郁症患者的家庭、同伴和各级支持者开展,多采用发放手册、同伴交流、电话或上门随访、函授和看视频、座谈会等形式,整个周期最短为六周,最长为三年。


17.jpg


其实,对于从未和抑郁症正面相遇的人来说,也能借鉴以相似的“自我管理”,于日常关注自己的身心与情绪,提高适应力。


最后,以安德鲁在演讲末尾的一句话作结:“我想,虽然我很厌恶抑郁时候的状态,也很厌恶抑郁旧病复发,但我还是会寻到一种方法接受并爱抑郁的自己。我爱他,因为他迫使我去寻找快乐,并牢牢抓住。” 


快乐弥足珍贵。所以如果你已拥有,别吝惜和他人分享。而善意、理解、平静和如一的陪伴,正是那些身处于被无望无助无边际感吞噬的朋友或亲人所需要的、一双打开在黑暗里伸向他们的手。



本文参考 Robert Sapolsky于Stanford的授课及其他,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您或家人有任何需要帮助,请咨询专业心理医生


banner.jpg

2017.11月新刊预告.jpg


全年订阅 好礼相赠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

上一篇
在大理,是一种理想生活|乐活行旅手册
下一篇
私房14处北京秘境,令你在北京丰盛地活
麦菁容 2017-11-12 15:50:01
在TED上,有篇抑郁症患者安德鲁的自述——《抑郁,我们各自隐藏的秘密》。20年来,他经受好转、复发的循环,同时竭力帮助抑郁的人过得更好:“直到这地狱使者的拜访,我的灵魂才开始成型,它迫使我去寻找快乐。”抑郁症可能在2020年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杀手,了解它是我们审视自己的入口之一。你了解抑郁症吗?身边是否有亲人或朋友罹患?读完这篇,希望能帮助你了解并理解他们。
分子的呼吸 2017-11-13 22:04:15
快乐弥足珍贵。所以如果你已拥有,别吝惜和他人分享。而善意、理解、平静和如一的陪伴,正是那些身处于被无望无助无边际感吞噬的朋友或亲人所需要的、一双打开在黑暗里伸向他们的手。
绿洲 2017-11-26 22:38:42
正常情况下,当压力来临时,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会自发启动,释放压力荷尔蒙;危机结束后,应激阀门又自动关闭。可如果一个人的应激阀门始终处于开启状态,无法关闭,那么原本临时性的高度警觉状态就会演变成体内的慢性压力。
绿洲 2017-11-26 22:40:17
正常情况下,当压力来临时,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会自发启动,释放压力荷尔蒙;危机结束后,应激阀门又自动关闭。可如果一个人的应激阀门始终处于开启状态,无法关闭,那么原本临时性的高度警觉状态就会演变成体内的慢性压力。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