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联合国将每年11月25日定为“制止暴力侵害妇女行为国际日”,时至今日,女性问题及性别歧视仍是全球各国无法解决的诸多矛盾之一。尽管这个话题不太乐活,但最近密集涌现的针对女性的暴力事件及性别歧视言论显然又将女性主义这一亘古话题推至风口浪尖。
最近有一部电影,吸引了我的目光——《你好,之华》,它以岩井俊二+周迅的豪华配置成为本月观影的话题中心,而此片正是以女性遭遇家庭暴力导致人生悲剧为背景。
但令其成为热门影片的原因却并非完全出于此,除了少部分理性观众看后表示“完全无感,无法共情”之外,更多人则完全沉浸在岩井俊二营造的温情世界里,重温了一整个16岁代的《情书》岁月。
无论你的看法如何,电影都是个人情感经历的投射,无需强求。
不可否认的是,我是因为主演周迅去看的。又因为那张(两位大牌的导演和制片人一前一后,女主角则站在两人中间)海报的关系,我理所应当地认为,这是一部大女主的电影。而女性电影一直以来都是我所关注的影片类型。
在进电影院之前,我已通过大量的网络舆论得知两位关键的女性人设——姐姐之南是学生时代的明星,众星捧月,出尽风头,却不幸年纪轻轻嫁错了人,遭遇家庭暴力,最终陨落;而妹妹之华则是至始至终的普通人,拥有普普通通的学生时代,最后嫁给了普通人,柴米油盐,却幸运获得了平淡但真切的幸福人生。
好的,这种朴素但现实的戏剧冲突也是具有观赏价值的。果然影片一开始就是一场真实无比的大型葬礼场景,非常经典的日式表达,以死亡开启一段新生的轮回,“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在这样村上春树式的故事结构里,闪耀的姐姐在一开场就死去了,而普通的妹妹的故事则就此展开。
死去的人并非不存在了,他们甚至会比活着的时候更强烈地影响着周围人的生活。而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一个人的死亡里获得些什么,这便是属于死亡的黑暗另一边的存在意义。
但故事的走向却完全我的意料,之南的死似乎让所有人都回到了过去。
不知是当下令人厌弃还是什么?岩井俊二将整个故事的重心放在姐妹二人初中时代的一段初恋瓜葛,而导致之南死亡的原因——冲破世俗阶层的界限,和大学食堂的工人恋爱成家,却没有想到这个男人是一个懦弱的暴力分子,在屡次严重家暴后将她抛弃,之南由于不堪屈辱最后选择自杀身亡。
这样一个悲剧的因子、残酷的话题却被一笔带过,甚至这个暴力男人的表情我也看的不是太清,以至于在他这种暴力行径背后的动机我也无从获得。
不得不说,岩井俊二是个很温柔的导演。我非常喜欢他拍的《四月物语》,过去他的电影里所塑造的大部分女性形象我也都很喜欢。但这次周迅在《你好,之华》里的女性角色却令我感到十分困惑。
之南遭到家庭暴力,自杀身亡,与此对应,之华活下去,是否应该从之南的死亡里获得一些什么,令自己的活着与之前有所不同?或者说得到一些新生的力量,我以这样寻常的看故事的心理看下去,结果却发现什么都没有。
之华的丈夫发现手机里的可疑短信,醋意大发,当下摔烂手机;第二天却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开始采取迂回的态度想尽办法来捉弄妻子。这明显是一个冷热交替型暴力种子选手,而周迅扮演的之华则特别顺理成章地将这一切默默消化了。
她一头扎进姐姐的死亡所开启的初恋回忆中,然后温情脉脉的故事一直讲到最后,岁月静好,梦醒之后还平静地获得了丈夫赠予的新手机。
真不敢相信这竟然是在全球女性运动如火如荼的2018年上映的女性电影啊。
至始至终,我没有听见之华心中对姐姐之死的声音,虽然她亲口讲出了之南死亡的真相,并且从头到尾一直在给一个生命中重要的人写信,但我仍无法倾听到姐姐的死究竟给她带来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属于一个独立女性的内心声音:你想要的是什么?你得到你想要的了吗?
不仅是如此,姐姐之南的死在全片中几乎第一时刻就被淡化了。父母碍于面子不承认女儿的自杀,对外宣称是生病;之南中学时期的暗恋者与暗恋他的之华本人一同沉浸在对往昔的回忆里;直接导致姐姐死亡的施暴者也是潦草带过,而其他人的印象都太过淡漠,唯有在那个放飞小鸟的少年身上捕捉到一丝死亡的重量。
理应以死亡来围绕一切的故事发展,到后来已显得无足轻重,而这显然无法承接影片一开始所要竭力表现的死之沉重。
虽然这种写法可能碰巧与黯淡的现实对接了。据(人民日报)统计,全国约有30%的已婚妇女曾遭受家暴,平均每7.4秒就会有一位女性收到丈夫殴打,而女性在面对包括身体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和经济控制在内的各种家庭暴力时,却大部分会主动选择逃避,平均被虐待35次才选择报警。
但既然片头一开始就抛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后来却又不了了之地将它抛弃,这是什么样的故事操作我并不太理解。
艰难的女性之路
WHAT WOMAN WANTS
也许是我要的太多,事后我冷静下来,回顾了过去十年我看过的大部分女性电影或纪录片,发现女性之路即使已经走到今天依旧十分艰难。
在这些影片中,无论什么样的年龄、阶层、财富、地位,相貌出众的、又或者平平无奇的女性角色,似乎都很难摆脱男权社会根源性的悲剧,而女性意识的觉醒,则必然伴随着自我的瓦解与重建,这是一条痛苦的必经之路。与之相对应的大部分男性角色,却因为天生掌握了各种主动权,只需要坐壁观上。
很多情况下,女性自我经历了极其复杂的内心挣扎,最后也可能是通往粉身碎骨、彻底丧失主动权的过程,而男性往往都还浑然不觉。
最后,无论女性作出怎样的选择,似乎男性都只要轻轻松松接纳即可,仿佛他们早已清楚自己始终胜券在握,这打从一开始就存在于两性关系中的不对等令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而高高在上。
相反,女性想要凭一己之力打破这层牢固的壁垒是何其困难。岩井俊二所塑造的之华,也是大部分人所认可的之华,普通的女性在普通的人生道路上掌握普通的幸福就够了,没有必要做那些复杂的矛盾挣扎,唤醒痛苦的自我意识,这样看来,《你好,之华》也许是温柔的导演大发善心而给到我们广大普通女性的委婉祝福。
既然理想主义如此艰难,我们不如都闭起双眼,享受当下,这的确是一条“父权社会”下两性关系的轻松之道,既然咱们中国有句老话是“来都来了”,或是“生米已经煮成熟饭”?
大概,生活就是这样,其实没有太多选择。觉醒的女性之路实则充满了荆棘和悲歌,而潇洒的女性电影,其实并不多。
Cate Blanchett 《蓝色茉莉》
(Blue Jasmine)2013
这部片子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反女权,但它角色设计上的完美令其不失为一部精彩的女性主义电影。
大魔王凯特所扮演的纽约贵妇由一开始爱慕虚荣的拜金太太最后沦为失魂落魄的街头疯妇,推动这种转变的正是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因为不堪忍受丈夫的背叛,她选择打碎原来的生活然后重生,却没想到跌入了失控的人生漩涡,因为她似乎并不具备足够的资本来打破这一切背后的规则。
整出戏都十分地讽刺荒诞,充满了对比和冲突,但这恰好反应了女性主义的艰难之处,生活没有太多选择,我们普通人大概能够靠着自欺欺人活下去,但对有些女人来说可能就只能选择玉石俱焚。可悲可叹!
Isabelle Huppert 《她》
(ELLE)2016
这是近几年看过最经典,也是最叹为观止的女性电影。
于佩尔塑造的女主人公是我见过的最彻头彻尾的女性主义,作为一名独身的成功女性企业家,她需要同时在公司掌控团队,与闺蜜的老公偷情,愉快地与强暴她的隔壁邻居斗智斗勇,一边处理由任性老妈、不太成器的儿子和有点少根经的前夫所构成的各种人际关系。
正当我在思考她哪里来的如此强大的女性力量,将一切掌控在自己手上,仿佛站在男性社会的对立面嘲笑现实,我发现原来她早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历过一场彻底的自我毁灭。
由于父亲是个走火入魔的宗教分子,最后杀人放火锒铛入狱,目睹了这一切的她,不得不逼迫自己在幼年期进行一套世界观的重建。于佩尔在片中紧闭双唇的镜头令人过目不忘,对,人生就是单行线,你什么都不必对她说。
松岛菜菜子 《女の勲章》
2017
这又是一部女性意识觉醒,不惜玉石俱焚的典型。
影片改编自山崎丰子的同名小说,松岛扮演的大庭式子是出身大阪船厂名门的千金,在战争中失去家人,后来凭自己本事开办服装设计学院。一个有才有貌的理想主义女性,却还是无法摆脱两性的桎梏,最后毁于玉木宏扮演的心机浪子八代银四郎手中。为了彻底摆脱男主处心积虑设置下的人生陷阱,以及捍卫家族传承的最后荣誉而选择自杀身亡,身边人却在她死后继续冷血地啃噬着她。
这部片子最后看得我十分难受,女人的勋章,可能真的是建立在摧毁的基础上的。
黛安娜《黛安娜:她的自述》
(Diana:In Her Own Words)2017
讲到女性觉醒,黛安娜王妃不可能缺席,作为现代文明冲击皇室婚姻的典型牺牲品,她的悲剧性早已深深刻入我们的大脑。
去年夏天流出的这段长达1小时23分钟的黛安娜生前受访谈话录像,则记录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皇室生活细节。很多之前的坊间传闻,经由她真人面对镜头讲出来,亲耳听见还是觉得太过残忍。
18岁嫁入皇室成为王储妃的黛安娜,还怀抱着王子与公主的幻想,简直可以用傻白甜来形容,由这样一名甜美清纯的年轻女性独自承担与整个老旧、腐朽的英国皇室的对抗,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个古典主义的悲剧故事,而其后来的女性觉醒,和她所谓的对皇室的反叛(rebel),则一步步将她拖至深渊。
这里有个人与自身世界的对抗,以及身为一个庞大体系里无足轻重的一员,与整个世界的对抗,其悲剧性也是不言而喻了。不过我真心觉得,只要美过就算赢了,现在的皇室女性即便更具有现代性,懂得妥协合作,以退为进,但那个燃烧自我绽放光芒照亮整个世界的英伦玫瑰时代已经结束了。
Nicole Kidman 《大小谎言》 第一季
(Big Little Lies Season 1) 2017
HBO去年初推出的女性剧集,根据同名畅销书改编,镜头瞄准西海岸风景如画的中产阶级社区,披着谋杀的悬疑剧外衣,实则是一部现代女性心理浮世绘,我看的津津有味。
Nicole Kidman扮演的角色自然是美丽、富有,走到哪里都自带光芒的人群中心,在成为家庭主妇之前是成功的律师,丈夫也是英俊多金,十分令人艳羡。
就是这样一个表面十分光鲜的女性,暗地里却一直身陷帅气丈夫的暴力亲密关系之中。虽然不得不承认这对夫妇相爱相杀的画面拍得很美,但实在也是太恐怖了。更匪夷所思的是,作为一名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女性,她不仅隐瞒自己被家暴的事实,更恍惚地觉得丈夫对她的暴行可能是一种爱的表达。深陷其中的她去看心理医生,却拒绝展示真实内心,坦承这一切是个错误。
这也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一个类型化的女性角色,她们外表上的成功难掩内心某处致命的虚弱,似乎已经得到了世上的一切,却依然渴望获得一个男人的认可。剧集最后她的社区姐妹团合力将他的暴力老公解决了,算是女性主题影片里一个比较令人欣慰的结局了。
Glenn Close 《贤妻》
(Wife)2018
这是本年度最令我期待的女性电影。
Glenn Close扮演一位知名作家的贤内助,不仅长年妥帖照顾先生的生活起居,颇有写作才华的她,却不愿意抛头露面写作,于是从年轻时候起就选择躲在先生的作品背后表达自我。在先生成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这一切却面临分崩离析。在这过程中,太太逐渐苏醒的女性意识,令她忍无可忍决定在诺贝尔奖颁奖的当晚离开他。
Glenn Close对作家太太由意识导致态度转换的全程演绎尤其精彩,但我却不喜欢这个故事,也许是因为导演的男性视角太过强烈,令其在揣摩女性心理的时候显得有些自大了,如果写作只是为了迎合女性运动的这股风潮,那么故事本身就会显得圆滑而缺少足够说服力。
但无论如何,女性电影的积极意义在于诉诸自由,身为女性,我们的生活可以有诸多不同选择,你既可以选择隐藏在某些事物背后去表达自我,也可以在关键时刻大胆行动,勇敢发声,而这一切的选择权早已交予你们手中。
关于女性电影,或女性话题,你还有什么要说的?欢迎留言~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环保|自然|简单|健康
更多关于电影人生,点击下方图片阅读
七部电影,七种女性人生
跟着《爱乐之城》来一次LA流浪记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