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一叶而知秋。”节气时光流转,又到立秋,暑未尽但凉意蛰伏,意味着丰收季节、收藏之秋就要来临。两季之交,向来是重要的时刻,该将养阴护阳、调肺疏肝调上日程了。
❖ 何 为 立 秋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意思是,立秋,是秋季的开始,立代表始建;立秋之后,天气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盛,故要收敛,有"秋收冬藏"之说。宋代时,立秋这天,皇宫要将梧桐盆栽移入殿内,等立秋时辰到,太史官高奏“秋来!”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
初候凉风至,西方凄凄之风谓凉风。"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到凉爽,已完全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 被露水打湿的蒲公英
二候白露降,“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露是空气中水汽遇冷液化凝结于地面物体上的现象,立秋后早晚温差大,就有露水出现。
▲ 赵少昂绘《自比寒蝉》局部
三候寒蝉鸣,“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从夏至时的“蝉始鸣”到立秋时的“寒蝉鸣”,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过去了。感应到秋凉,蝉亦发声困难,立秋以后的蝉只能叫很单调的短音,人们称之为“寒蝉”。
▲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有谚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但"立秋"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的秋天。
❖ 立 秋 杂 说 ❖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代表孟秋时节的开始。《说文解字》:"秋,禾谷熟也。"从大篆始,"秋"的写法就已经和今字基本一致,左边的禾苗如沉甸甸的麦穗已经压弯了腰,右边是火,大概可以理解为麦穗成熟后,剩下的秸秆可以入火为柴了。
【秋后有一伏】
立秋至秋分这段日子被称为“长夏”。秋本是肃杀的季节:“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但一时暑气难消,况且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三日,“秋老虎”依然存在。但是,天地自然还是起了变化,出现了中午热、早晚凉的“尜尜天”,而且“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就结霜。”
【立秋节】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交立秋那天,正是农历七月,因此立秋节也称为七月节。自周代开始,便有天子亲率王公大夫往西郊迎秋的礼俗。到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或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或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至清代,立秋节这天要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近代以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不同风俗遍地开花,以表对节令流转之重视崇敬。
▲ 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也有啃山芋、啃玉米,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晒秋】
每年立秋,果蔬日渐成熟。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 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
【饮食迎秋】
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以肉贴膘”。但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前,不少地方亦有素斋去恶的迎秋斋习俗。
❖ 立 秋 风 物 ❖
【玉簪花】
花花草草经过一夏的旺盛生长,也开始缓慢的收场。按照传统十二月令花来说,玉簪正是七月的当季花。玉簪花所有的质朴和娴静值得欣赏,其实全株还可以入药。花入药利湿,根、叶都能清热解毒。据说,玉簪花和连翘花用水煎服,或者玉簪花以白糖腌渍半日,都可以治疗咽喉肿痛;以玉簪花浸泡香油浸泡可以治疗烫伤。
【紫薇】
紫薇的花期长,从夏至秋。胡文恭说它"繁极曝衣天",白居易说它"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杜牧曾作过一首知名的《紫薇花》诗:“晚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以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折扇】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美扇可消夏,也可赏孟秋风月。与其他形制的扇子相比,折扇的时间较短,但由于多以竹为扇骨,"扇面必有书画佳者",颇受雅士所爱。
【六月黄】
即“童子蟹”,这些刚刚经过第三次脱壳的雄性“童子蟹”,体重一般在2两左右,具有外壳脆、内壳软、肉质丰满的特点,六月黄主要是吃公蟹,以壳薄肉嫩黄多著称,往年每到阴历6月,也就是公历7、8月才上市。
❖ 立 秋 养 生 ❖
【早卧早起,养阴护阳】
起居上宜早睡早起,早睡能养阴,早起则可护阳。立秋之后光照时间逐渐变短,人体容易产生抑郁之情,因此需要有意识地保持从容、平和的心态和情绪。此时早晚偏凉,但中午依然很热,体弱多病的人注意加减衣物。特别是要足下保暖。
【饮食多酸少辛】
立秋后的总体饮食原则是多酸少辛。秋季肺气当令,辛味食物(辣椒、葱、姜、蒜等)有助肺气,如果过食造成肺气过旺就会导致咳嗽、黄痰等呼吸系统问题。而酸味食物入肝,肝气可挟制肺气,使人体处于平衡状态。另外,秋季燥邪当令,饮食上还要滋阴润燥。蔬菜可多吃百合、萝卜;水果可食梨、葡萄、香蕉等;禽类以鸭为宜。
【重点护肺经】
《内经》说:“秋三月,此谓容平。”意思是自然界的万物经过一个夏季的生长已趋成熟,处于一种丰硕、从容待收的时节。此时天高风急, 地气清肃。阳气渐退,阴气渐生,当以“阴平阳秘”为准则,重点护肺。如调养不当,其病变易发生在肺经,而表现于肩背。同时许多旧疾常在秋季复发成“多事之秋”,因此须从立秋起多加注意饮食起居的阴阳调摄, 以平为期。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
图文编辑自网络,水墨节气插画为林帝浣所绘
点击收听乐活杂志与喜马拉雅联合制作的
立秋时节:养阴清燥 润肺生津
全年订阅 好礼相赠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