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
/
1月7日
中午12点19分
冬至来
一阳生
寒梅吐蕊迎腊月
笑语相传尽贺冬
异乡梦里复盼春
▲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 “冬至”。
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太阳黄经达到270°,冬至来临。自此,北半球白昼渐短,气温持续下降,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它既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一个传统节日。
究其源头, 在3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测得洛阳所处之地即为“天下之中”,然后开始占卜国家社稷的吉地……据记载,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因周公选取的是经土圭法测得这天是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即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
『冬至三侯』
麋鹿解角,山泉叮咚
______
▲
12.22-12.26 蚯蚓结 阴气尤盛,蚯蚓蜷缩着身体
▲
12.27-12.31 麋角解 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
1.1-1.5 水泉动 山泉水流动且温热
『传统习俗』
占卜迎福、团圆贺冬
______
冬至是一个流传已久的传统节日。早在周代已有祭祀神灵的活动,以求其庇佑国泰民安。
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或者称其“亚岁”,把它当做新年来庆贺。上至朝野,下至民间,人们穿新衣、办酒席、祭祖先、占卜未来…….如此丰富的习俗活动,意在驱病避鬼、祈神求福,来年有好的生活。
· 占测 ·
▲ 观星台夜景
作为曾经岁首的冬至,人们尤其喜欢在这天进行占测活动。以便从大自然中寻求某些征兆。
于是,各种各样的占测活动衍生而来,通过观测日影、观云、观晴雨、看雪等,巫师们根据不同的预兆对未来做出不同的预测。冬至晴雨占卜天气状况,如民谚“冬至无雨一冬晴,冬至有雨连九天。”
这种行为虽符合现代科学,但寄予了人们对规划未来的强烈愿望和敢于探索自然的精神。
· 过冬节 ·
冬至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亦称为冬节,长至节、贺冬节、亚岁等。到了汉代,冬至才被正式立为一个节日,那日皇帝会举行郊外祭祀祖先的活动,百官放假休息,次日吉服朝贺。而到了南宋,冬至节日的气氛堪比过春节,甚至更加隆重。
民间,冬至节俗比官府贺仪更加丰富。主要有祀祖、敬老(最早的敬老节)、尊师等。冬至祀祖方式虽存在地域差异,均出于对故去先祖表示尊敬的方式。在外的子孙要在这一天赶回家团聚,祭拜祖先。
▲ 九九消寒图
有一种叫做“数九”(每九天为一个小节,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 的传统填字游戏,雅致而生趣。
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体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画,共八十一画,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便大功告成。字体的颜色是根据当日天气决定,晴为红,阴为蓝,雨为绿色,风为黄,雪为白。
冬节众多的礼仪,不论是祀祖、家庭聚会,还是敬老尊师,都希望能消灾迎福、得以长久,来年有个好兆头。
· 吃冬至 ·
冬至也是一个进补的“好食节”,数前年的文明发展,使它形成了独特的食文化。由于地域差异,每个地区的饮食文化有巨大的不同。现如今最耳熟能详的俗语便是“北吃饺子,南吃汤圆。”即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最早在河南一带流传。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在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用包成耳朵形状的面食治好了河南乡民们被冻伤的耳朵。后来,每到冬至这天,人们都会有吃“捏冻耳朵”的习俗(冬至的饺子馅料最好是益气的羊肉、牛肉和富含纤维的芹菜、胡萝卜等。)。
汤圆又叫“冬至团”、“冬至圆”。它是由一种糯米粉制成的圆形食物。江南尤为盛行冬至“吃汤圆”的习俗。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甜糯香甜的汤圆,代表人们心中对一家团圆、幸福安康的向往之意。
江南某些地区还有吃赤豆糯米饭、吃馄饨(起源于宋代)的习俗。一家人在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便可趋避疫鬼、防灾祛病。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