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夫妇为儿子构筑一座“永无岛”


当不少人的田园梦还停留为一种妄想,欢欢一家已在偏隅一岛上将其变为现实。在上海崇明的小小农场里,欢欢为儿子花卷构筑起和自然与土地交流的童年乐园。对从小与自然亲密共处的“花卷”来说,这座乐园倒像是彼得潘居住的NEVER LAND,永无岛。在远离城市的小岛上做“会飞”的小孩,和茂密植物做朋友,这份快乐,一定很快乐。


无标题1.jpg


7.jpg

花卷

两岁半,从小在田野中长大,性格天真烂漫,

每周都会有两至三天与父母一道生活在崇明岛上的自家农场里。



看啊,农场里的灵动身影

______


车子停在崇明岛的一条窄路上时,欢欢牵着儿子花卷,站在田垄边等待我们。花卷打了个含蓄的招呼,继续研究土壤下的玄机;欢欢一家收养的汪星人摇着尾巴跑过来,亲昵地嗅来嗅去。时值大寒前后,太阳偶尔从云端冒个头,远处的防风林并未减少凛冬寒风的气势,户外站久了,会蜷着双手缩成一团,但丝毫妨碍不到玩兴正浓的花卷。


9.jpg


花卷在前,欢欢在后,向自家农田深处走去。“倪好,快带我们看看圆白菜在哪里,胡萝卜怎么拔啊”,“倪好,当心脚下,不要踩到菜苗”,“倪好,怎么可以用树枝尖端对着别人”……欢欢夫妇很早就决定,生了儿子取名“倪好”,若是女儿便叫“倪好丫”。如今,“倪好”就是这个昵称“花卷”的小朋友。在妈妈的嘱咐中,花卷穿梭在冬日养蓄精神的土地里,稳当又灵动,在岛上待久了,他叫得出田地里作物的名字,知道手上把弄的是秋葵种子,和爸爸一起捉虫子就像冒险般刺激,持一把小铲子毫无章法地拨弄泥土,就能开心地消磨时光。


0.jpg


欢欢夫妇打理农场并不轻松,但尽量亲自带孩子,让花卷能来到土地间感知四季与花虫,“与待在上海市区的家中相比,他待在乡下时最大的不同,就是要求玩手机和iPad的频率减少了很多。花卷在这儿太忙了,注意力被农场大量的生物吸引,根本没有时间无聊!”看着在草地上撒欢的儿子,欢欢笑着说。“我特别希望他成为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自由玩耍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太必要了,如果真的要对他施加某种期待,那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他成长健康心地善良。”崇明岛的农场生活并没有阻隔花卷接受教育,相反,除了父母的悉心启蒙,花鸟鱼虫、家禽蔬果与明月清风成了他成长日月中最好的帮衬。


18.jpg

▲ 待在崇明乡下,还能在爸爸妈妈的看护下玩玩烟花,与天上明月相映成趣。


自然是“美好意念的影像”,“指引我们寻找一切存在着的美好”,也增添了花卷这小小人儿对生活的感知力与灵气。自然力的加持,对每一个刚刚涉世的生命而言,也许是延绵久远的恩赐。午饭时,摄影师刚举起相机捕捉花卷吃面的憨态,他猛然正色道:“好好吃饭,拍什么拍!”旋即眯着眼,扯出一个羞涩狡黠的笑容。全家大笑,看来两岁半的小朋友不仅农事知识丰富,语言能力与表达之机敏,亦是不俗了。


21.jpg



给父母第二次成长的机会

______


欢欢与先生辞掉工作,来到崇明打理农场的初衷,是花卷,但这并不是纯粹的“一切为了孩子”式的故事。“都说为母则强,花卷出生前,我的生活按部就班,读书、工作、结婚,几乎没有空间仔细考虑过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


12.jpg

▲ 站在橘树边向屋内张望,近黄昏时灶台前的灯火格外暖人。


后来有了孩子,便想给他所能给予的最适意的生活,”下午三点左右,花卷午睡后,我们坐在鸡汤香气满溢的室内闲聊,欢欢谈起了开农场的原委,“姥爷是崇明人,一直对小时候在乡下与兄弟姐妹度过的短短几日欢乐念念不忘,我有食品添加工业相关的背景知识,先生又一直对烹饪很感兴趣,几个要素综合在一起,农场成了眼前最好的选择。”


16.jpg


自身的成长经历使得欢欢将“健康”“快乐”“善良”看作养育下一代的关键词,为了给孩子恣意发展的空间,再结合夫妻二人的专业喜好,“一步一步的每个设想,成就了今天所见到的农场。两年多过去了,我觉得自己做了对的事情,不仅因为花卷,也在于这就是我真正的兴趣所在。”欢欢说。以孩子为出发点,家长也打开天性,获得第二次成长的机会,父母无言的付出成就了自我。


14.jpg


土地农事是急不得也讨不得巧的行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欢欢在新的事业里磨着性子,修正心态,地气接足了,对“自然而然”四个字多了理解,更温和笃定。养孩子就像作物生长,雨水阳光风霜蚊虫下默默拔节,催不得赶不得,时令到了便成熟,这样想想安心许多。“花卷不会一夜间长成一米八,我们只能做他的盔甲,让他在不矫作的环境下成长,稳一点,开心一点。”


8.jpg



回望真善美的幽径

______


花卷出生后不久,欢欢一家的农场开始筹建,看顾孩子与农场的琐事难免冲突,家中也曾经历过一番兵荒马乱的生活。农场刚建成时,欢欢到崇明帮先生打理琐事,孩子只好送到无锡的奶奶家,农场因花卷而建,却也因此与儿子分隔两地,他们感到莫大的打击,甚至经常一天内往返上海市区、崇明、无锡三地,只为了夜间睡觉时,孩子待在身边。后来,夫妻俩一周约莫有两三天待在农场,尽力与孩子同吃同住,实在分身无术才求助于长辈,他们准备了一只专用拉杆箱,洗晒好的儿童衣物用具随手放进箱子里,花卷也享受着“拎包即走”的商务人士待遇。


15.jpg


“无意中竟然达成了一种家庭内的平衡,他与双方老人相处的时间是均等的,角色切换很自如,和爷爷奶奶在无锡游山玩水时不会吵着要妈妈,见外婆时不会念着奶奶。最重要的是,他竟然适应得很好,我们也希望他在这样的转换中健全心智,父母子女间,总是亲密但最终渐行渐远。”欢欢与她的先生,似乎也在逐渐成为更温和、圆融、通透的人。


15.jpg


自然系的养育方式,使这一家三口成了亲友间的小小特例,欢欢并未免于犹疑。亲朋好友间难免有近似“虎妈”的存在,会批评他们这样教育花卷的方式,看着其他孩子很早便开始接触实用技能或才艺,欢欢当然自我斗争过。“但花卷每日的表现对我们而言是莫大的惊喜,他很快乐,看见田地眼睛是亮的,相信幼年时发自心底的愉悦,能帮助他抵挡成年后社会的灰暗面。当然,也并不是在说,所有的家庭都需要按照这样的方式生活,这仅仅是我们的选择。”欢欢从书柜中抽出名为《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的书,她很推荐这本书。是的,谁说育儿只是父母对孩子的单向灌输与培育呢?


19.jpg

22.jpg





扩展阅读

育儿书目推荐



6.jpg


《林间最后的小孩》

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 洛夫在他这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作品中,揭示了儿童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令人惊异的断裂,今天,电子产品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人在生活中缺少与自然的接触,洛夫把这一现象和一些最令人担忧的儿童发展趋势联系在一起。这是第一本总结了系统研究成果的书籍,指出与自然的直接接触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儿童与成年人身心健康都至关重要。

作者:理查德. 洛夫(Richard Louv)(美)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3.jpg


《与孩子共处的八年》

本书来自一位华德福资深教师的探索。华德福教育是起源于德国的一套已有近百年历史的完整而独立的教育体系。针对人在0-7 岁、7-14 岁以及14-21 岁这三个阶段的不同需要来设计教学内容,注重孩子意志、情感和思维的全面发展,以一种极富艺术性的方式帮助孩子与这个世界建立深刻的联系。华德福教育内在的精神与中国自古以来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优秀传统不谋而合。

作者:赫尔穆特. 埃勒(德)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4.jpg

《与孩子共享自然》

本书是自然教育专家约瑟夫. 克奈尔的“二十年纪念版”。本书自1979 年出版以来,伴随着约瑟夫. 克奈尔的自然教育走过了十几个国家,引发了一场全球化自然教育的革命,从而成为经典之作。全书集录了约瑟夫. 克奈尔多年来在辅导孩子“体验自然”的过程中收集和创作的50 个游戏。这些游戏除了用充满创造力的方式讲述生态学知识外,还能培养人们对周围世界的爱和尊重。

作者:克奈尔(美)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3.jpg


《养育孩子,就这么简单》

本书作者夏莉法. 奥本海默是资深华德福幼儿教师,同时也是三个美好孩子的妈妈,她借由工作和生活广泛而深刻地研究了家庭文化,与父母们分享如何处理常见的棘手问题,如何创造性地建设一个美好的家庭氛围,成长为一个幸福和谐的人。书中的安心育儿方法简便实用,顺乎孩子的天性,回归养育的本能,遵循自然的规律,柔和健康,同时滋养身体和心灵。

作者:夏莉法. 奥本海默(美)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2.jpg


《儿童健康指南》

特别为年轻的父母而写,为了使他们能有信心处理自己健康或生病的孩子,也是为从事儿童教育与健康关怀的工作者和积极努力解决医疗及教育相关议题的治疗师与医生们写的。全书分为三部分:“儿童疾患的征候”、“健康成长的根基”和“健康在教育之中”,探讨了儿童的健康和教育的关系以及它们为孩子日后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作者:米凯拉. 格洛克勒、沃尔夫冈. 戈贝尔(德)

出版社:河北出版传媒集团 河北教育出版社


1.jpg


《迈向健康的教育》

本书是专门探讨教育议题的文集,收集了十几位权威的华德福教育专家、学者及资深华德福教师撰写的二十篇论文。探讨了诸如教师、治疗师、家长该如何合作才能让孩子体验到他们的内在需求被接纳、被理解和被支持;如何才能使孩子的心魂和灵性层面的发展如同智能与身体方面一样受到同等的关注等议题。

作者:米凯拉. 格洛克勒(德)斯蒂芬. 朗哈默、克里斯托夫. 维歇特(荷)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编辑自《LOHAS乐活》杂志2017年3月刊,文_徐莹,图_方磊



新刊订阅.jpeg

0 (2).jpg


全年订阅 好礼相赠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

上一篇
像呼吸一样坦然,让我们谈谈死亡
下一篇
大观园里的哥儿和姐儿早就试过的轻断食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