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区,作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元素,这个人口普查的最小颗粒度,其实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当我们进入一座陌生城市探访,在地社区所展现出的极强生命力与社群的文化生活,正在以生态、艺术和文创的面目展开。
『散步 · 生态』
绿色城市的呼吸空间
______
浓密的绿地、宽阔的视野、闲步的人群,构成了城市中难得的吸氧之地,野餐、写生、或者是什么都不做,休憩在叶荫下,除了阳光还有生活。
越来越多的生态街区在各地新生,它们曾是工业污染的重症地、或偏郊落后的贫困区,但通过规划师的设计和居住结构的变化,打破了城乡的壁垒,并且联结了人与人。
· 西雅图 @Queen Anne ·
离蓝天更近一些
回述整个西雅图城百多年的历史,是直到1885年城市通铁路后,她才开始有了初步的发展。
1889年,西雅图遭遇一场大火,整个城市成为废墟,现在我们所见的城市面貌都是20世纪重建的,因此所有西雅图的移民,都对生态与自然有着天生的向往。
▲ Queen Anne街区的南面是贝城,东面是湖,华盛顿湖船运河道行至北方
Queen Anne Hill(安妮女王山)是位于西雅图城北的一座小山,同时也是西雅图城区最高的街区,海拔有139米,视野非常好,可在此眺望整个西雅图城区的美景。
▲ Kerry Park新建的社区图书馆
良好的地理位置使得Queen Anne Hill这座小山成为了西雅图早期经济发展的热门地点,当年的精英阶级和富豪们分别在此购地造下自己的房子。
而Queen Anne这个名字的由来,也取自于早期经典的英国安妮女王时期住宅风格。
▲ 西方人对墓地的认识与感受,和我们全然不同,墓地一点都不恐怖,是平和与安逸的象征
在Queen Anne Hill散步,你必不会错过Kerry Park,它其实是一间小小的街区公园,但各型各色的house会让在这个街区步行时的体验非常丰富。无论是住宅、公共建筑、学校还是墓地,都代表了极高的自然文化审美。
地址:211 West Highland Drive, Seattle, Washington, America
攻略:从Space Needle步行至Kerry Park大约30分钟,由于有上坡建议自驾或是打车
· 法国 @Clichy Batignolles ·
城市伤痕的疗愈
Clichy Batignolles(克里希街区)位于巴黎市西北17区。在2008年法国生态街区的评比中,克里希获得 Eco-Quartier(生态街区)的官方认证。除了建设规划外,它也很好地践行了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 曾经的高度工业化,导致克里希街区环境恶化、经济衰退
这里曾经是铁路站场及相关行业的附属地,环境污染曾困扰了克里希很多年。随着工业衰退,这里又逐渐沦为经济落后区。
▲ 克里希生态街区项目就以补充和完善巴黎市区的绿化作为方案构思的基础
所以,整个改造的过程中,设计师会更加注重生态恢复,与公共空间、交通出行和住宅区的多样性与减排功能。
现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标准的绿色生态区,混合了住宅、办公、商业、娱乐、艺术等等功能板块。作为中心区,提供了经济活动、文化娱乐活动等各类设施;作为生活区,提供了各阶层人群混合的居住模式及各层次的就业岗位。
在改进城市的生态面貌上,克里希街区做的非常成功。无论是在公共绿地上晒晒太阳,或是走进街区艺术馆,亦或者进入咖啡馆与好友相聚,你都可以在这里轻松完成。
地址:巴黎西北十七区
攻略:搭乘地铁C线至克里希门站(Boulevard Bessieres)出口即可
· 神奈川 @Fujisawa SST ·
未来智能,减排70%
位于日本神奈川,这座环境清新怡人的FujisawaSST(藤泽生态城)是由政府和19家企业联手打造的生态试验街区。
▲ 这个圆形建筑,原本是松下的工厂,在与藤泽市政府达成一致后搬迁,并在此建立成为生态街区项目的中心地
在这个街区里,降低了70%碳排放,并能在地震等极端情况下确保有三天的生命线,同时又能让居民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是日本智能城市的雏形,现如今这里已经居住了近千人。
走入FujisawaSST,我们就能看到密布的太阳能电池板,它们安装于每栋住宅、公共设备、甚至是绿化带中。
除此之外,每户人家还藏有一个大型蓄电池,它可以保证一旦出现地震等自然灾难,每户都能获得三天所需的生活能量。
社区中心还会组织居民进行各种周末活动,既有节能减排上的指导、急救方面的培训、也有厨艺等生活技能的课程。
出行方面,街区活动中心设有公共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通过预约制免费提供给住户使用。
生态城的住户家中还统一安装了中央控制系统,可以将用电情况统一生成报表,管理公司每个月会向住户发送报告,帮助用户进行电量使用分析,并给出节能建议。
▲ 夜幕中的FujisawaSST
此外,街区为住户提供了许多 “安心设计”:太阳能路灯预设了感应器,人走近的时候就会自动调亮;四个入口处的监控,安装了识别软件,形成了看不见的 “虚拟门禁”……这样确保在住户感觉不到的情况下,保护着社区的安全。
地址:6 Chome Tsujido Motomachi,Fujisawa-shi,Kanagawa-ken
攻略:搭乘JR东海道本线至藤泽站,再换乘公交车至藤沢SST站
『散步 · 艺术』
活化街区生活的力量
______
因技术和生产方式的革新,越来越多的城市废弃工厂出现。厂房的空旷与落寞,如拟人化的感受,悄然诉说过去。
也因为空间与历史感并存,加之相对低廉的房租和宽敞的面积,全球引发了一股旧厂房改造的热潮,吸引了不少在地艺术家的入驻,并将公共艺术完美得融入了城市街区。
· 纽约曼哈顿 @SOHO ·
最经典的艺术重生
要说起世界著名的艺术街区,一定不能不提的一定是位于美国纽约的SOHO(苏荷),它的本意为South of HoustonStreet之英文缩写(不是现在普遍以为的Small Office Home Office)。
▲ 和新泽西对望的SOHO,以工业、建筑和艺术相结合而闻名
苏荷区位于曼哈顿岛的西南端,是一个占地不足0.17平方英里,居民人口约为6541人的街区。原是纽约19世纪最集中的工厂与工业仓库区,上世纪中叶,美国率先进入后工业时代,旧厂倒闭,商业萧条,仓库空间闲置废弃。
▲ 世界现代艺术大师:安迪沃霍、李奇斯坦、劳森柏格、约翰斯等都是SOHO的第一代居民
1950-1960年代,美国各地艺术家以低廉租金入住该区,眼光敏锐的画商在该区先后设立画廊,原在上城高级街区的不少老牌画廊也相继移来。
1960年代,纽约的市长罗伯特瓦格纳作出了具有高度文化远见的决定:全部保留苏荷区旧建筑景观,并通过立法,以联邦政府的立场确认苏荷为文化艺术区。
到了1982年,苏荷的画廊逾千,艺术家逾万,“新美术馆” 及世界顶级现代艺术馆 “古根海姆下城分馆” 先后落成,书肆、餐馆、咖啡座、时装店生意兴隆,一派文化气象纷呈,不少街道保留着19世纪鹅卵石地面,相映成趣。
但1990年代后,苏荷区租金飙升,繁华过度,艺术活力与纯度不复当年,反而蜕变为旅游景点。 近些年,大批画廊迁移中城21街一带查尔斯区,以当年同样的热情与智慧建成第二个 “苏荷”,去纽约的话你不可错过。
▲ 位于苏荷区的New Museum将于今年2月13日-5月27日开始 “破坏之歌” 艺术装置展览,讨论关于个人和集体如何有效地解决图像与文化的联结
地址:纽约曼哈顿苏荷区
攻略:乘坐N、R线地铁至Prince St站下车
· 东京立川 @FARET Tachikawa ·
抚平战争的褶皱
作为亚洲地区设计领先的城市之一,东京的创意产业早就将艺术融入在了公共街区,艺术家们在更新城市的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创意价值。
位于东京的卫星城市Tachikawa(立川市)就有这样一个公共艺术街区,被当地人称为FARET Tachikawa艺术区。
它在当年 “立川军事基地” 的基础上改造而成,是东京 “旧区活化” 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
整个艺术街区包括七个板块,包含办公楼、酒店、百货公司、电影院、图书馆等各种设施。
▲ 瑞典艺术家Felice Varini的作品,看似不规则的黑线,换个角度却变成了一个圆
立川公共艺术区在建设初期就以 “小城市” 为概念,公共艺术的的种类也非常多元化,7个街区板块包含了36个国家、92名艺术家共同参与公共艺术创作。
▲ 立川艺术区,大地艺术季作品之一
大到饭店门口的艺术造景,小至水龙头、消防箱、公共座椅、地面铺装、通风口,都经艺术家重新打造。
▲ 左:新加坡艺术家唐大雾将通风口设计成了一个巨大的篮子;右:美国艺术家克莱斯·奥登博格的作品《口红》
立川区的艺术作品将自然和谐地融化于这个地区的现实生活环境之中:
有的利用建筑物一角,有的是停车场出口的一根柱子,有的则使用上了建筑物的排气口,还有的干脆就创作在地面上……艺术都被巧妙地 “隐藏” 在真实的环境之中,且不破坏和产生浪费。
地址:东京立川市
攻略:搭JR中央线立川站下(Tachikawa Station)即可步行至FARET Tachikawa街区
· 首尔 @Heyri Art Centre ·
街区以艺术共居
▲ 园区内除了特色建筑,还有不少艺术家制作的装置作品
首尔这几年艺术发展突飞猛进,社群的稳定与黏性也产生了像Heyri Art Centre这样的艺术文化街区。
在艺术村里,聚集了作家、电影人、建筑师、音乐家、画家等的多领域的艺术家。所以,你可以在这里寻找一切和自己梦境相关的追求。
▲ Heyri Art Centre 中著名的White Block Gallery,内部空间也以白色为主色调,通过光影营造出空间感
在Heyri Art Centre中,除了一般的居家住所外,还隐藏着许多艺术家们的工作室、美术馆,众多不同功能类型的建筑共同形成了一个集创作、展示和家居为一体的复合型空间。
走进艺术村,你会发现这里的建筑十分有型,比如以铁丝网包围的四方小楼、伸出树干的房子、桥结构的屋子等。不同风格的艺术馆、博物馆以及咖啡厅、餐厅、书店给人迥异的视觉冲击。
盛开的红色花朵、红色的烟囱雕塑,甚至是可爱的卡通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点缀其间,令这个艺术谷多了些许温情。也让建筑、人、艺术、自然达到更好的平衡点。
▲ 草莓妹妹主题公园
在艺术村里还有专属孩童的The Dalki's Theme Park(草莓妹妹主题公园),提供了各种游乐设施给孩子们游玩,给与亲子一个具有艺术感有休闲的空间。
▲ 到今年的2月25日前,White Block Gallery正在展出《唤醒温度》,你进入四个不同的房间,唤醒不同的温度体验
地址:韩国 京畿道 坡州市 Heyri艺术村
攻略:搭乘地铁京义·中央线(K线)至金村站,下车后转乘900号公车敬慕公园Heyri艺术村下
『散步 · 文创』
碰撞在地文化的舞台
______
旅行时必不可少的就是挖掘当地的新鲜好物。
这时,那些隐藏在老式居民区里的不为人知、或经全面改造成而为了热门景点的创意街区,都能让你在散步和聊天里,不经意间地走入一间店铺,也走进了在地文创的脉络中。
· 台北 @Chi Feng Street ·
这一剂焦虑的良药
▲ 赤峰街沿街有许多有趣的小店,而楼上多半是在此居住了几十年的居民
赤峰街位于台北捷运中山站与双连站之间,是老与新、摩登与怀旧混搭的产物。
在这里聚集着众多文艺服饰店、工作坊、咖啡馆以及老字号的烫金社、印刷行、茶行等,在这里能让你bubu自觉地放慢脚步,享受生活。
▲ 小日子是出版杂志,并售卖生活、家居、服装的商店
漫步于赤峰街你抬头就能看见,住家在阳台晒衣的景象;有的老屋里,堆满了汽车零件,只剩老板脸蛋露出;路边偶然可见闲置的水桶、水龙头、墙壁上的青苔,印证着时间,而屋里的主人,正伏案工作。
除了一家家文艺有趣的小店,你在赤峰街走累了,想休息,还可以去61note喝一杯烘焙奶茶,324版画工作房也可分享对文创的喜爱,接点地气,就去去吃碗炒米粉配鱿鱼羹,饭后再来一杯现打果汁……
▲ 我们2013年的《发现台北》别册中就曾探访过这间 “小器”,也是赤峰路上很具代表性的一间家居馆
过去对于很多台北的当地人来说,赤峰街就是一剂生活良药,每当压力过大,觉得疲惫时,就搭着捷运来赤峰街转上一圈,便好似一切都归于平淡,拥有了悠扬自在的小确幸。
地址:台北大同市赤峰街
攻略:捷运中山站
· 清迈 @THE Commons ·
相遇在摩登空间
时髦的清迈,怎能少了有趣的文创街区!The Commons是清迈全新的网红街区空间,它将室内与室外的空间完美融合,让人们可以在一年四季都享受其中。
▲ 独特的建筑风格,让这里成为清迈时髦人士的集聚地
这里的主体是一个纵向的露天公共场所,底层为景观,设有台阶、坡道、休息平台、座椅、绿植和小凉亭等,整片区域处于三四层结构的阴影中,没有阳光和雨水的侵扰,人们可以安心地在这里进行各种活动。
▲ 天花板处设立的风扇确保了空气的流通
这里在垂直和水平方向贯通整个建筑,形成自然通风,保证在特别炎热的时候中庭空气依旧可以流通,每一层设立的花园区也为整体空间融入自然气息。
▲ 三层和四层设置室外空间,与底层相连,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公共活动中庭
在宽敞的底层空间设置了一系列台阶和平台:
人们可以散着步,悠闲地从一层走到二层;三层和四层在空间上的 “开口”,进一步加强了空间的连续性,游客在底层可以清楚地看到楼上的店铺,从而自然地被吸引到其他楼层。
▲ The COMMONS中的这家专供当地美食的餐厅Broadsheet深受大家喜爱
在The Commons,你可以找到最地道的清迈咖啡、当地美食、有趣的设计师服装店、家居集成店,这个闲适的空间可以舒服地让你待上一整天,发现无数好物。
地址:335(Thonglor 17),55Sukhumvit Rd, Klongtan Nue, Wattana, Bangkok
攻略:搭乘BTS Sukhumvit Line至Thong Lo站下即可
· 东京 @Shimo-kitazawa ·
人生剧场,你是主角
关于东京的Shimo-kitazawa(下北泽)街区,在热播日剧《下北泽 DIE HARD》第一集的开头是这样说的:
下北泽是个 “戏剧之街 ”,因为整条街都是剧场。到处都有小小的舞台,来往穿梭的行人都是登场人物,大家在舞台上有哭又笑,时而奔跑事儿跌倒,努力生活着……
这个神奇的戏剧之街,有着许许多多的古着店、设计师专门店等等。它介于涉谷和新宿之间,是目前东京年轻人最爱逛的街区之一。
▲ 阳光下的下北泽街道显得悠闲有随性
不仅商业化上非常成功,下北泽还长居东京最想入住的区域排行榜前三名。
在这里随处可见的小剧场、古着、二手书店、餐厅酒吧都使这里成为东京文艺青年的寻梦之地。戏剧连同古着、亚文化、年轻人的街道,共同组成下北泽的标签。
或许你走过明治时代的洗衣店,拐角就遇到二手书店,翻过几本书出来又逛上几圈隔壁的时尚古着店,然后再走过一个街区,最后被右手边酒吧里的音乐吸引停驻欣赏……这一切在下北泽,就是合理而朴素的日常。
在这个青年文化聚集的地区,有着许多狭窄的小巷,车辆无法进入,你只能靠步行探索并因此获得神奇的冒险感。
这里也是观察日本新一代亚文化的最好地点。其实早在1940年代,日本的文青就已经在下北泽建设他们的乌托邦。
▲ 萩原朔太郎的短篇小说《猫町》,描绘的就是经常出入在下北泽的猫儿们
因为远离核心区域,但交通又非常便利,二战前这个街区就已经吸引了很多日本的诗人和作家,在这里建立了文学沙龙和俱乐部,并创作出很多关于下北泽的文艺作品。
也因长久的历史文化背景,致使一切与文艺青年相关的,都会在这里生根。
地址:东京世田谷区北泽二丁目
攻略:在新宿站搭乘小田急线,只需要6站(大约10分钟)就能抵达下北泽站
全年订阅 好礼相赠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