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令


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又被称为交子之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古人认为,从立冬起,阳气潜藏,寒邪当令,养生应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1.jpg


今年的立冬节气是11月8日~11月21日。立冬是冬季的开始,水冰地冻,万物收藏,一岁终而一岁始。冬季养生也要遵循天时,早卧晚起,进补肾气。


五日一侯,三侯为气,今年立冬三侯划分如下:

2.jpg

▲  11.7~11.11 

水面初凝,结起薄冰

3.jpg

▲ 11.12~11.16 

土地冻结变硬

4.jpg

▲ 11.17~11.21

野鸡不见踪影,却见水边大蛤



【立冬风物】


 拜 冬 


5.jpg

▲ 时至今日,北方仍有地区遵守着拜冬的古制,人们换上新衣、交相拜贺,小辈要拜访家中长辈。


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立冬前后,大地封冻,一年农忙渐至尾声,所以在古时,立冬一如年节,是个很有仪式感的节日。直到民国时期,拜师、办学,仍会选在立冬时节进行。


 食 饺 


6.jpg

▲ 相传,张仲景在长沙任太守时,当地瘟疫盛行,百姓饥寒交迫。张仲景在衙门口垒起大锅,加入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物,因为有的药很苦,便将药材切碎,拿面皮包起来,形状类似耳朵,于是称之为“驱寒娇耳汤”。


民间有谚语,“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是秋冬季节的交替,吃饺子即吃“交子”,是时节更替的朴素仪式感。也有传说,饺子由医圣张仲景发明,因形状极像耳朵,原叫“娇耳”。



【立冬养生】


 养 精 蓄 锐 


李白有诗《立冬》:「动笔新诗懒写,寒露美酒时温。」立冬之后,天黑得越来越早,自然界趋于闭藏,人的起居也应顺应自然规律,以“养藏”为主。《内经》云:「冬三月,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睡觉,可以让阳气得到生息。


7.jpg


此外,孙思邈曾言:「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此时节早晚温差大,早晚空气污染严重,室外活动出汗很容易让寒风侵袭,立冬之后,锻炼身体宜在室内。


 日 晒 驱 寒 


清代医家曹庭栋在他的养生专著《老老恒言》中说:「日清风定,就南窗下,背日光而坐,列子所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极为补益。」


8_副本.jpg


立冬之后,身体要开始储藏阳气,为来年春季的生发打好基础。太阳是最好的阳气来源,适当日晒可以护阳气,培元固本,大有裨益。


9.jpg

▲ 太阳灸,是一种让膀胱经充分受热,温阳驱寒的日晒法,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个简化版:正午时分,站立于阳光下,晒头顶和后颈部10~15分钟,头微微向下低,脱帽,使后颈部的风池穴和头顶的百会穴得到日晒。注意避风,不要着凉。


 滋 阴 润 肺 


很多人在立冬前后会发现,虽然没有受凉感冒,但是痰多咳嗽,火气上行。《内经》记载:「夏受寒湿,气不得泄,秋则咳虐。」


10.jpg

▲ 夏天湿气大,又炎热,机体该散发的心火不得宣泄,体内寒湿积留,加上秋冬进补,吃多了甜腻的食物,体内自然湿气重,导致咳嗽、痰多。

 

俗话说,立冬常吃梨,梨可以润肺凉心,消痰降火,但梨甘寒,不可多食。解秋燥,清肺热,还可以用萝卜、冬瓜等煲汤食用。


11.jpg



【立冬食补】


适 宜

红枣、橘子、豆芽、桂圆、杏仁、山药、南瓜、牛肉


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需要加温以抵御寒冷,又此节气是干季向寒季转换的过程,燥的感觉更加明显,饮食原则滋阴潜阳。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汤补,汤要饭前喝。


12.jpg

▲ 以羊肉、牛肉、鸭、鱼、兔肉、肝、肺为底,可以加入这些配料:枸杞、红枣、雪梨、柚子皮、桂圆、杏仁、山药、南瓜。这一盅含有桂圆、红枣、枸杞的羊肉汤,就是立冬时节的一剂食补良方。


忌 吃

猪腰子、羊腰子、韭菜、霜打熟菜


《金匮要略》:「冬三月,勿食猪羊等肾。」《千金方》:「勿食韭,令人多涕唾。勿食霜打熟菜,令人面上无光。勿食獐肉,动气。」被霜冻过的菜,现在很难见到,但是若在冰箱中放的久了,冻蔫的菜也和此类似,所以尽量还是要吃新鲜蔬菜。


推 荐 茶 饮

山楂冰糖茶

13.jpg

▲ 山楂10克

14.jpg

▲ 冰糖适量

15.jpg

▲ 砂锅内加水适量放入山楂片,煎煮10~15分钟后,放入一点绿茶,再调入冰糖


banner.jpg

2017.11月新刊预告.jpg


全年订阅 好礼相赠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

上一篇
霜降令
下一篇
小雪令